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9,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2  63  64  6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敏(伯修 濯缨居士 )
倪天隐(茅冈 世称 千乘先生 )
李山甫(明叟、公晦 龙溪钓叟 )
舒亶(信道 嫩堂、懒堂 )
郑侠(介夫 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西塘老人 介 )
刘元宾(通真子 )
宋球(涪川居士 )
廖侁(西溪退叟 )
廖有衡(致平 绿荔廖氏 )
张某(慈林居士 )
李安国(梅山老人 )
李颀(粹老 )
江测( 虔中 二先生 )
王庭老
王普(君道 南明子 )
陈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伯修,号濯缨居士。少孤,受业胡瑗之门。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除太学正。与苏轼甚厚善。徽宗朝蔡京等专权,斥司马光等为奸党,令州县皆立党人碑,敏时守天台,将州倅所立之碑击碎,辞职而归。卒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桐庐人,号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博学能文。仁宗嘉祐中官县尉。又主桐庐讲席,弟子千人。有《周易口义》。
全宋诗
倪天隐,字茅冈,学者称千乘先生,桐庐(今属浙江)人。曾官县尉。师承胡瑗,仁宗嘉祐间,主讲桐庐县学(《宋史翼》卷二三)。约卒于熙宁、元丰间(《鄱阳集》卷七《送梁晦之诗序》)。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倪天隐,字茅冈,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官至县尉。博学能文,嘉祐中主讲邑校有声,学者称千乘先生。述其师胡瑗之意为《周易口义》十二卷(存)、《系辞》上、下及《说卦》三卷。见《宋史》卷三四六《彭汝砺传》,《宋史翼》卷二三,《宋元学案》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山甫,字明叟,避高鲁王讳,以字行,更字公晦,号龙溪钓叟。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嘉祐中知建宁。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通判河州。元丰初,授西京作坊使、知澧州。累官枢密副使。事见清同治《南城县志》卷八。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八
李山甫,字明叟,以字行,更字公晦。号龙溪钓叟,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人。觏族子。皇祐元年进士。嘉祐中知建宁县。熙宁间官太常博士、通判河州。元丰初为西京作坊副使、知澧州。见《李直讲集》附录卷二《直讲李先生门人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七、二九八,《楚纪》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三,《清一统志》卷三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03 【介绍】: 宋明州慈溪人,字信道,号嫩堂。英宗治平二年进士。授临海尉。时王安石当国,荐为审官院主簿,逮治郑侠,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神宗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劾苏轼作诗讥讪时事。历知谏院、权直学士院、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株连排抵,朝野侧目。后以罪废斥。徽宗崇宁初,起知南康军。终以开边功由龙图阁进待制。有文集。
全宋诗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舆地纪胜》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宝庆四明志》卷八)。授临海尉,因手刃犯人自劾弃官。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召为审官西院主簿。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还,以功改提举两浙常平。八年,入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二年(一○七九),论奏苏轼谢表讥切时事,并上其诗三卷,酿成“乌台诗案”。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同上书卷三○二)。是年,权侍御史知杂事、知制诰、兼判国子监、判司农寺(同上书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五年,试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三二五、三二六)。六年,以奏事诈伪追两秩勒停(同上书卷三三五)。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复通直郎,管勾洞霄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军(《宝应四明志》卷八)。改知荆南,个功迁龙图阁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东都事略》卷九八)。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近人张寿镛辑有《舒懒堂诗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约园刊《四明丛书》。《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舒亶诗,散见《乾道四明图经》等典籍。今以《乾道四明图经》所收编入为一卷,他书所录合编为第二卷。并酌参校《舒懒堂诗文存》(简称诗文存)等书。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治平二年进士,试礼部第一。调临海县尉。元丰五年,知制诰。累官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后坐罪废斥十馀年,始复通直郎。崇宁元年,起知南康军,改知荆南府。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二九有传,又见《乾道四明志》卷五,《北宋经抚年表》卷五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19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全宋诗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西塘老人,祖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后入闽,为福清(今属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入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中,因绘《流民图》、,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上奏,指斥新法弊窦,编管汀州,改英州。哲宗立,放还,除泉州教授。元祐八年(一○九三),授泉州录事参军。元符元年(一○九八),再窜英州。徽宗即位,复泉州教授,改监潭州南岳庙,未被敕,复追毁前命。崇宁五年(一一○六),复将仕郎,不复出。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光宗绍熙初,追赠朝奉郎。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赐谥介。有《西塘集》十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西塘集》为底本,参校清吴自牧(宋诗钞二集·西塘诗钞)(简称诗钞)、清管庭芬《宋诗钞补·西塘集补钞》(简称补钞)。另辑得集外诗七首,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一六九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治平四年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熙宁五年春,秩满入京,监安上门。素为王安石所重,数上书安石,言新法为民害。七年,上《流民图》并奏,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及吕惠卿执政,又上疏劾之,复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惠卿奏为谤讪朝政,编管英州十二年。哲宗立,始得归,为泉州教授、录事参军十三年。元符中再窜英州三年。徽宗立,赦还,复故官,又为蔡京所夺,归田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见郑侠《上漕车书》、《大庆居士序》,夏之文《西塘先生墓志》(《西塘集》附录),《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号通真子。连魁于乡,为潭州司理。精于阴阳、术数、医药。真宗尝试之,并赐号。有《神巧万全方》、《注解叔和脉诀》、《伤寒论》、《洞天针灸经》、《集正历横天卦图》。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刘元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神宗熙宁间人,自号通真子。精通方脉。尝补注王叔和《脉诀》,作《诊脉须知》、《伤寒总括》、《脉要秘诀》等书刊行于世。详《宋以前医籍考》第四类《脉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酸枣人,宋守约子。以荫干当礼宾院。曾议西北马政之弊。神宗时出使高丽,归而图记其山川、风俗上之,进通事舍人。神宗死,使契丹告哀。积迁西上閤门使、枢密副都承旨。
全宋诗
宋球,成都(今属四川)人,号涪川居士。仁宗庆历间进士,官职方员外郎。事见《金石苑》卷三。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二七
宋球(?——一○九八),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人,赠安武军节度使守约之子。以荫干当礼宾院,神宗时再使高丽称旨,进通事舍人。积迁西上閤门使、枢密副都承旨,元符元年卒。《宋史》卷三四九《宋守约传》有附传,卒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七。
廖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廖侁,号西溪退叟,熙宁间居于衡山。见所作《横龙寺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戎州僰道人,字致平,号绿荔廖氏。廖翰孙。神宗熙宁间进士。仕至朝议大夫。与黄庭坚友善。家有荔枝二株,色绿而味甘,人以其号称之,以别其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某,名不详。神宗熙宁时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九八),曾官度支郎中(清光绪《长汀县志》卷二九)。
全宋文·卷二八六二
张某(原阙其名),号慈林居士,孙永客,北宋后期人。
李安国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人,号梅山老人。神宗熙宁中徙安化,悦山水灵奇,筑室隐居读书。后又徙邵州新化,州人重其行,请入学教子弟,未几辞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粹老。举进士,得官弃去,遍游湖、湘间。晚年喜吴中山水,隐于临安大涤洞天。善画山水,尝作春山横轴并题诗寄苏轼。
全宋诗
李颀,字粹老。少举进士,后弃官为道人,遍历湖湘。晚居临安大涤洞天。善丹青,神宗熙宁间尝画春山横轴且书诗于后,投杭州通判苏轼。事见《苏轼诗集》卷一一《李颀秀才善画山以两轴见寄仍有诗次韵答之》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侧。宋建州建阳人,字虔中。神宗熙宁间进士。以儒学教授其乡,游酢、施景明、叶祖洽皆从之游。后为将作监主簿。与族子江汝舟号二先生。
王庭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三年(1070)官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王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三
王普,字君道,号南明子,神宗熙宁年间人。见所撰《浮渡山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