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829,分1722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李正己(名 怀玉 号 最强大 饶阳郡王 )
林披(字 茂则、茂彦 号 师道、九牧林家 别称 林丕 )
释圆脩( 潘 号 鸟窠禅师 )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马宇(字 灵符 号 马孺子 )
郗纯(字 高卿 号 伊川田父 )
僧道标( 秦 世称 西岭和尚 号 西岭草堂 )
顾少连(字 夷仲 号 良吏 敬 本县男 )
僧惟悫( 连 号 资中疏云、资中疏 )
僧智藏( 皮 号 律虎 )
郑儋(号 白云翁、白云孺子 )
朱泚(号 汉元天皇 怀宁郡王 )
僧代病( 陈 名 不显、不显矣 号 毒龙为之 )
僧道邃( 尤重 号 一寺为国清 )
其它辞典(续上)
黄洞元(号 洞真先生 )李正己(名 怀玉 号 最强大 饶阳郡王 )
林披(字 茂则、茂彦 号 师道、九牧林家 别称 林丕 )
释圆脩( 潘 号 鸟窠禅师 )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号 义宗 )
马宇(字 灵符 号 马孺子 )
郗纯(字 高卿 号 伊川田父 )
僧道标( 秦 世称 西岭和尚 号 西岭草堂 )
顾少连(字 夷仲 号 良吏 敬 本县男 )
僧惟悫( 连 号 资中疏云、资中疏 )
僧智藏( 皮 号 律虎 )
郑儋(号 白云翁、白云孺子 )
朱泚(号 汉元天皇 怀宁郡王 )
僧代病( 陈 名 不显、不显矣 号 毒龙为之 )
僧道邃( 尤重 号 一寺为国清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南岳人。早游华阳,与李含光为师友。后住朗州桃源观。代宗大历九年,徙居庐山紫霄峰。十年后,往茅山住下泊宫。为茅山宗第十五代宗师,号洞真先生。卒年九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34—约783 【介绍】: 唐高丽人,本名怀玉,生于平卢。初为营州副将,从侯希逸为兵马使,后代希逸为节度使。沉毅得众心,为政严酷。曾拥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徐、兖、郓等十五州,号最强大。历检校司空、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饶阳郡王。建中初,约田悦等偕叛,会发疽卒。后子纳顺命,诏赠太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之潘氏子。蚤年祝发。即纳戒于嵩阳会善寺研穷经论。俄礼大智海禅师于百丈山。遂明心要。居无何。浮杯抵吴越。入秦望山。见松有盘屈可坐者。因跏趺其上。风雨霜露无所避。虽鹊巢其旁相安也。如是阅四十寒暑。世谓鸟窠和尚云。每郡太守至。闻其名。计不可以屈致。必躬造其下见之。元和初裴公常棣尤加敬爱。始治庵其地。请为众说法。且造招贤伽蓝。以待燕息。太和七年。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凝然归寂。寿九十九。腊八十。葬之石甑山下。南岳沙门惟贞铭其塔。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圆脩。姓潘氏。福州闽人也。生而岐嶷长而俊迈。忽思拔俗寻事名师。剔发变衣。年满于嵩阳会善寺纳戒。既而仪表容与日新厥德。研穷经论。俄约观方。遇百丈山海禅师根教相符遂明心要。持杯振锡而抵于杭。见秦望山峻极之势有长松枝繁结盖。遂栖止于松巅。时感鹊复巢于横枝。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不下近四十秋。每一太守到任。则就瞻仰。号鸟窠禅师焉。洎元和初邦伯裴常棣酷重其道。请下结庵者至于三四。或为参请者说法。裴侯命八属宰官同力造伽蓝。移废额曰招贤。以居之。太和七年癸丑岁九月二十二日端坐怡然归寂。享年九十九。僧腊八十。杭之累政良守无不倾重。税驾树阴请谈玄极。不觉更仆移辰矣。今塔在石甑山下。南岳僧唯贞为塔铭焉。近有盗发其塔。且多怪异。止收得铭志而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761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全唐文·卷九十九
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六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咸亨二年。高宗幸东都。令监国。宏仁孝。未尝有过。武后将骋志。宏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谥曰孝敬皇帝。中宗践祚。祔于太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建庙东都。停义宗号。以谥名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8 【介绍】: 唐河南偃师人,字灵符。九岁,贯涉经史。元德秀奇之,为著《神聪赞》,号马孺子。郭子仪奏为怀州参军,充四镇伊西北庭节度巡官,从事河阳三城、河东、昭义诸府。召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迁主客员外郎,使海东。后历兴元少尹、将作少监、国子司业、秘书少监,加史馆修撰。多才艺,弈棋居第三品。家贫,惟以著述为事。著有《凤池录》、《段公别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兖州金乡人,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为宰相元载所忌,辞疾还东都,自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召为集贤院学士,不拜,除太子詹事致仕。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0—823 【介绍】: 唐僧。富阳人,俗姓秦。工诗。初出家于灵隐山,为海和尚弟子。肃宗至德二年,试经得度,居天竺寺。代宗永泰初,从□法师学律。尝为寺经营十二年,置田亩,岁收万斛。德宗贞元中,退居西岭,人称西岭和尚。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富春秦氏。七岁。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见而抚其顶曰。此儿目如青莲。苟能舍家。以从吾游。必有善称。其父以为然。至德二年。诏天下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听为比丘。标以其选得度。仍隶住天竺寺。永泰初。依顗律师。受具于灵光寺。时已推其善于护持。贞元中。别治室西岭下。谓之草堂。而吟啸之乐。非世间名利之迹所可到。杭人号西岭和尚。辞章高媲古作者。与吴兴如昼。会稽灵彻。相酬唱时。语见昼传。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圣贤豪杰为人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呜呼品藻之极至。引天地人。以匹拟之。则其诚敬诚慕之心何如。故一时名公钜卿。林下英彦。莫不绸缪投分。慷慨论交。长庆三年六月七日。示灭于所居。是冬之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寿八十四。腊五十八。开成五年郑素卿。立碑颂德焉。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道标。富阳秦氏。七岁。神气清茂。有沙门过而识之。劝令出家。至德二年。诏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师首中其选。得度。居南天竺寺。护戒甚严。永泰中。住持奏赐寺额。居十二年。其徒多归之。常于灵鹫峰之南西岭下葺茅为堂。号西岭草堂。怡然养浩。不干人事。尤工诗章。搜鍊精巧。与吴兴皎然会稽灵彻鼎立齐声。时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誉。称西岭和尚。一时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陆羽之流皆敬之。长庆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赞曰。 出尘异相 挺见垂髫 业真空法 怡然养高 适意吟咏 配雅与骚 名标当世 可摩云霄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道标。富阳人也。俗姓秦氏。其远祖与羸同姓。世为汧陇大族。及晋东渡衣冠随之。后为杭人也。其高曾至王父。皆沿以儒素不甘为吏。故州里尊奉之。标生则孤明。长而深趣。老而坚固。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年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倏有大沙门手摩其顶曰。此孺子目秀如青莲。得非我释氏之威凤乎。苟能舍家必有善称。不然乘云霓薄天汉。吾不可得而知也。父允其请。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妙高之上唯日月是丽。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比丘。标首中其选。即日得度。蒙配天竺寺焉。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贯。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经一十二载。置田亩岁收万斛。置无尽财与众共之。贞元中以寺务克丰。我宜宴息。乃择高爽得西岭之下。葺茅为堂。不干人事。用养浩气焉。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健比之潘刘。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詶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每飞章寓韵。竹夕华时。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所以辞林乐府常采其声诗。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书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西还京师有以誇耀。又景陵子陆羽云。夫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名实两全品藻斯当。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毫节制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同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璹。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隋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朗丘公丹。外郎裴枢。秘阁严维。小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常州释元浩。润州释南容。金华释乾辅。吴门释光严。上都释智崇等。并心交尘外分契林中。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五峰满眼立之为疆场。文雄而再鼓不衰。神王而一战自胜者也。以长庆三年示有微疾。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至冬十月三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法腊五十八。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皆得师之法。仿仰不遑。空围绕于栴檀恨满盈于石室。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开成五年中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立于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803 【介绍】: 唐吴人,字夷仲。代宗大历五年登进士第,以书判拔萃典校秘书,寻授登封主簿,历监察御史。德宗幸奉天,授翰林学士,再迁中书舍人。阅十年,以谨密称。迁京兆尹,政尚宽简,号良吏。迁吏部尚书,徙兵部。为东都留守。卒谥敬。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少连字夷仲。苏州吴人。大历五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德宗朝授翰林学士。累迁吏部尚书。封本县男。徙兵部。为东都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上党人,俗姓连。居京师崇福寺。有《楞严经疏》。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上党潞人。九岁从舅氏之有名称于释门者出家。久之辞去游学。教旨禅宗毗尼之道。靡不探讨。年四十。犹宿留京辇。时故相房公融。已捐馆舍。其子弟居赐第。一日请斋尚未饭。出经一函曰。此相公在南海时。所译楞严经十卷。今筵中仅十僧。可僧各一卷以结缘。悫坐次当四。得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文婉而理玄。遂誓作疏流通。及归所住崇福寺。遽画文殊菩萨像。且诵其名号。十年志益不衰。忽梦文殊乘狮子。入其口。由是下笔若神助。大历丙子也。及疏就。又梦文殊自口出。成三卷。今盛行于世。 一说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入内得其本。未几馆陶沙门慧震。传之于悫而流通焉。 既而蜀之资中恒沇法师。作义章。号资中疏云。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惟悫。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凭翊人。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受教。澜漪内湛葳𦼆外发。嗜学服勤必无倦色。乃辞渭阳寻师隶业。或经筵首席。或论集前驱。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经。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疏通经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厥志坚强遂有冥感。忽梦妙吉祥乘狻猊自悫之口入。由兹下笔若大觉之被善现谈般若焉。起大历元年丙午也。及将彻简。于卧寐中见由口而出。在乎华严宗中。文殊智也。勒成三卷。自谓从浅智中衍出矣。于今盛行。一说楞严经。初是荆州度门寺神秀禅师在内时得本。后因馆陶沙门慧震于度门寺传出。悫遇之著疏解之。后有弘沇法师者。蜀人也。作义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其中亦引震法师义例。似有今古之说。此岷蜀行之。近亦流江表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819 【介绍】: 唐僧。西印度种族,世居庐陵。俗姓皮。精律藏。代宗大历三年游豫章,因隶名天宫寺。德宗贞元中游会稽,于杭乌山顶筑小宝安禅。有《华严经妙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本西印土人。入华冒姓皮氏。其先尝官庐陵。因占籍焉。藏少辞尘俗。从林下游。留心三学。而尤善律藏。大历三年。隶名豫章天宫寺。众请登坛秉法。每升座提唱。辨名理。析微言。堂盈席满。听者无厌。时号律虎。贞元中。见大寂禅师警策有省。遂筑室于会稽之杭坞山。著法华经妙义。学者归焉。元和十四年二月。无疾而卒。寿七十九。塔舍利于院之北峰。俗谓杭坞为杭乌。盖声之讹尔。宋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智藏。姓皮氏。西印度种族。祖父从华世居官宦。后侨寓庐陵。藏少入精舍睹像设之繁。乃陋俗求真。而于三学各所留心。唯律藏也。最为精敏。大历三年游豫章。因隶名天宫寺。众恳命临坛秉度。时仰炮炰号为律虎。每登法座提唱毗尼。堂盈席满听受无厌。辩名理析微言。连环可解也。贞元中遇大寂禅师。笃明心要。及游会稽于杭乌山顶筑小室安禅。乃著华严经妙义。宣吐。亹亹学者归焉。至元和十四年二月无疾而终。报龄七十九。焚收舍利圆净者。建塔于院北峰焉。杭乌山者越俗言讹。合言杭嵨。谓浙江所渡。古用杭筏到岸藏杭。故云嵨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801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自号白云翁。代宗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举军谋越众科。拜高陵尉。兴元间,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累迁吏部郎中。贞元十六年,自河东行军司马,拜河东节度使。次年病卒。能诗,与欧阳詹善。令狐楚入其幕,儋厚遇之,楚因自号白云孺子。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1—801 自号白云翁,郡望荥阳(今属河南)。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德宗建中元年(780)应军谋越众科及第。拜高陵尉。兴元间,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历任大理丞、太常博士、司封郎中、吏部郎中等职。贞元十六年(800)自河东行军司马为河东节度使。次年病卒。《韩昌黎集》卷二六有其神道碑。《全唐诗》存诗1首,署郑中丞。据《欧阳行周集》,可知乃郑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2—784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初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将,代宗大历三年,与朱希彩等杀怀仙,希彩领节度使。七年,将士杀希彩,推泚为留后,俄领节度使。九年,自请入朝,弟朱滔为留后,旋代为节度使。德宗建中三年,因滔叛唐而落职,以太尉衔留居长安。次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德宗出奔奉天,泚被拥立为帝,建国号秦,年号应天。德宗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自号汉元天皇。李晟复京师,泚出走彭原,为部将所杀。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泚。幽州昌平人。以荫籍为李怀仙部将。大历七年拜卢龙节度使。封怀宁郡王。入朝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屯奉天。迁检校司空陇右节度副大使。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德宗立。改镇凤翔。加中书令。进拜太尉。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督兵讨李怀光。过阙下。兵叛。迎泚入宣政殿。僭位改号。既为李晟所破。走保彭原西城。斩之。年四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白母。求出家。母意难之。即断一指示所志。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故名。久之游方抵淩郊。时河阳方苦旱。病适至因按经法。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果大霔千里沾足。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苗稼偃拔。雉堞皆颓弛。识者以为毒龙使然。病为持密语禳之。自尔无患。民立祠肖貌祀焉。大历元年。登太行入霍山。结茅深𨗉以遁。或有盗其所蓄者。欲遽去。而二虎据路口。会病从他处归。盗扣头陈悔。病慰喻之斥虎使去。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中山庙尤灵异。昔神尧初起义师。尝沮阴雨。迷道于此。而神阴助有功迹。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于是造庭对像语。使从己受佛戒。像忽颔首若许者。旁顾神妇像略不动。病则毁撤之曰。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如此。百姓以告太守。太守怒系之。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众闻而坌至。或击磬以出其定。太守遣邀之弗听。使再往。约曰。如必弗来者。则断其头来。病谩斩一指付使者。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以葬指节。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有忌者赂贫女。以鸩酒进曰。妾夫善酿。今兹其酿诚加美。幸和尚小酌。以种福田。经云佛不违众生愿。惟和尚慈悲病。曰汝非佛耶。贫女喜尽以情告。病笑釂曰。吾所坐地当裂。徐视之。果裂。其毒气之酷可想见。今俗以酒供养始此。岁饥必募粮设会。以饱饿者凡八设会。而燕赵赖之。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别众跏趺。如入禅定。弟子疑其不灭。列香华供养如常时。阅一岁肤肉觉坚缩。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风雨莫之庇。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宣宗复教。作亭徙置之。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史亡其名。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不为世俗规矩所制。饮酒啖肉自若。其侪辈举非之。然以齿腊之。长。获纪纲寺职。而议论设施。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少年后生。间有效其所为者。上座闻而骇曰。未得净心地。何敢尔。吾弟当以折伏之。一日戒庖者。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独地坐掇枯骼腐胔。铺饼餤裹食之。如鲜美隽永物。众环视哕呕不能已。上座顾谓众曰。汝等能食此否。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及柳公仲郢。镇兴元时躬诣礼敬。年八九十乃卒。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天台山国清寺。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最澄渡海至,欲求天台之法,属道邃讲训,委曲指教,尽授其旨。后最澄归国,斯教大行,遥尊道邃为祖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幼专天台智者三观之学。大历中。荆溪湛然师。悉以止观辅行记。托以敷扬。而同门有浩然者。名尤重。不听与较。则为流辈所畏服可知。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远泛沧溟。来承讲训。乃尽缮写一宗部文以东。然犹虑其乡国之轻蒲者见疑。于是投牒台州。求署其往来之实。以为證据。而刺史陆淳即署之云。最證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从。故宜执以为凭者。澄归。斯教大行。乃以一山。易名天台。以一寺。易名国清。且遥尊邃为初祖。后邃终其所住。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时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