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087,分1873页显示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1 262 263 264 下一页
徐兢(字 明叔 号 自信居士 )
徐师仁(字 从圣、从信 号 壶山 )
张元干(字 仲宗 号 芦川老隐、真隐山人、芦川居士 )
晁公迈(字 伯皋、伯咎 号 传密居士 )
葛立方(字 常之 号 懒真子、归愚老人 )
黄大舆(字 载万 号 岷山耦耕 )
廉布(字 宣仲 号 射泽老农 )
吕祉(字 安老 )
释鼎需(号 懒庵 林 )
释了一(号 照堂、炤堂 徐 )
王以宁(字 周士 号 正信居士 )
张九成(字 子韶 号 横浦居士、无垢居士 文忠 崇国公 )
冯楫(字 济川 号 不动居士 )
何兑(字 太和 号 龟津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正觉(别称 宏智觉 正觉 号 宏智 李 宏智禅师 )徐兢(字 明叔 号 自信居士 )
徐师仁(字 从圣、从信 号 壶山 )
张元干(字 仲宗 号 芦川老隐、真隐山人、芦川居士 )
晁公迈(字 伯皋、伯咎 号 传密居士 )
葛立方(字 常之 号 懒真子、归愚老人 )
黄大舆(字 载万 号 岷山耦耕 )
廉布(字 宣仲 号 射泽老农 )
吕祉(字 安老 )
释鼎需(号 懒庵 林 )
释了一(号 照堂、炤堂 徐 )
王以宁(字 周士 号 正信居士 )
张九成(字 子韶 号 横浦居士、无垢居士 文忠 崇国公 )
冯楫(字 济川 号 不动居士 )
何兑(字 太和 号 龟津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八
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俗姓李,隰州(治今山西隰县)人。十一岁出家,十八岁游历诸方。得法于邓州丹霞山德淳禅师。宣和末出主泗州普照禅寺。建炎间历游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禅寺。继主明州天童寺凡三十年,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诏谥宏智禅师。有《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天童觉和尚颂古》等著作传世。见《天童宏智禅师行实》(《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卷九),周葵《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和尚薙发。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和尚。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便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尔。在且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从焉。宣和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师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州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师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大士。天童虚席。郡守驰檄请师住持。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敛兵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师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禅师名正觉。姓李氏。李氏为隰州善族。觉公生则肉环特起于臂。盖其母孕时。梦感之徵也。七岁日诵数千言。佛陀逊禅师见而大异。以法室祥麟记之。又四载公果得度。年十八游方。决誓而行。亲友俱贤之。遂依枯木成禅师于香山。香山多佳士。成独器公。公受严折不发。闻诵法华经有省。即陈所悟于成。成指台上香盒曰。里面是甚么物。对曰。是何心行。曰你悟处又作么生。公画圆相呈之。又抛向后。成曰。弄泥团汉有甚么限。曰错。成曰。别见人始得。公诺诺而去。造丹霞。时丹霞淳禅师居焉。淳为芙蓉楷之子。揩嗣投子青。青嗣太阳玄。玄公神观奇伟。慎其付授。年至八十。叹无可继者。乃以皮履直裰。寄浮山远录公。使为求法器。兼谶以偈。偈曰。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远既任荷两宗。居圣岩。出洞下宗旨示青。青悉妙契。远以大阳顶相皮履直裰。令青续其宗系。故青为淳之祖。而淳为青原思下十二世也。淳受公展讫。即问曰。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曰未在更道。公拟议。淳以拂打曰。又道不借。公大悟其旨。便作礼。淳曰。何不道取一句。对曰。某今日失钱遭罪。淳辗然曰。未暇打得你。自此丹霞白椎日。非公莫敢发响。淳移大洪。命公居七众之首。四年又分同门真歇了之座于圆通。六年出住泗州普照。历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俱为禅衲区薮。而洞上之风大廓。有问五位宗旨。公以颂示曰。 正中偏。霁碧星河冷浸天。夜半木童敲月户。暗中惊破玉人眠。 偏中正。海云依约神仙顶。妇人鬓发白垂丝。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午夜长鲸蜕甲开。大背摩天振云翼。翔游鸟道髅难该。 兼中至。觌面不须相忌讳。风化无伤的意玄。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斗柄横斜天未晓。鹤梦初醒露叶寒。旧巢飞出云松倒。 建炎初。又住天童。屋庐湫隘。衲子结草树居。常数千指。未几所废俱成。而宏胜冠南国焉。有羽客。私进乾汞之术。公曰。我辈非不能也。顾欲檀家有所植福耳。为汝验之。以汞纳口坐。踰时吐白金于地。客骇谢而去。公之再住天童。适金人陷明州。诸刹皆燬。及窥小白岭。见谷积阴云。疑有伏甲。惧而退。时江声绝渡。千二百众俱安床藉。知事忧之。顷之嘉禾钱氏致谷千斛。岁虽艰。远施无厌。赡众之馀。存活白衣老少数万人。有诏移灵隐。未越月解归。公于天童计三十载。而名号所彰。万方革面。上堂曰。黄阁帘垂。谁传家信。紫罗帐合。暗撒真珠。正恁么时。视听有所不到。言诠有所不及。如何通得个消息去。梦回夜色依稀晓。笑指家风烂熳春。又曰。诸禅德。吞尽三世佛底人。为甚么开口不得。照破四天下底人。为甚么合眼不得。许多病痛。与你一时拈却了也。且作么生得十成通畅去。还会么。擘开华岳连天色。放出黄河到海声。僧问。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曰文彩未痕初。消息难传际。僧曰。一步密移玄路转。通身放下劫壶空。曰诞生就父时。合体无遗照。僧曰。理既如是。事作么生。曰历历才回分化事。十方机应又何妨。僧曰。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也。曰透一切色。超一切声。僧曰。如理如事又作么生。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僧曰。入市能长啸。归家著短衫。公曰。木人岭上歌。石女溪边舞。又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公曰。白云投壑尽。青嶂倚空高。如何是向来底人。公曰。满头白发离岩谷。半夜穿云入市廛。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公曰。石女唤回三界梦。木人坐断六门机。公提唱语句。湖海争馨炙之。均以为因公得见青楷二尊宿也。公虽年老。日常过午不食。缕丝不衣。有巨贾献奇制新锦。公坚却之曰。为老僧一人。劳千里信施。老僧不忍居也。必不已。估直以供众。是以廉约成风。天下效之。绍兴丁丑九月。出队言别于越帅赵公令詪。及诸檀信。次月七日还山。遂作书请妙喜主我法门后事已。而沐浴更衣。告众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俄报妙喜至。公泊然蜕去。妙喜为公剃发。舍利随指而下。龛留七日。颜不少异。塔于东谷。谥曰宏智。塔曰妙光。 赞曰。观觉公唱教。当乾坤鼎沸之秋。辟启东南。缜言密行。为湖海倾归。妙喜尚左逊之。其馀欲并驾争驱。知其孰可也。嗟乎洞上宗风。微公孰慰浮山之望。而足太阳之心哉。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世学般若。母赵氏,尝梦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诞觉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薙发,受具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觉曰:“井底虾蟆呑郤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觉拟议,霞一击拂子。曰:“又道不借。”觉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觉曰:“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罪,尔且去。”后霞退唐州大乘寺,觉亦从焉。宣和二年,霞主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栗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之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觉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会天童虚席,郡守驰檄召之。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歛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未两月,获旨再主天童。初礼祖塔,时梦至一山寺,长松夹道,有句纪之曰:“松径森森窈窕门,到时微月正黄昏。”及至天童,苑如梦境,有终焉之志。故觉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世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先是育王缺席,觉举妙喜佛日主之,相得益欢,尝于白椎倾倒,剧谈阔论,执其手曰:“吾二人皆老大,苟一旦溘然先去,则存者为之主。”及佛日得遗书,夜至天童,凡送终之典悉主之。塔于东谷,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1153 【介绍】: 宋和州历阳人,徙居吴县,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徐林弟。年十八入太学。徽宗宣和六年为国信所提辖官,随使高丽,撰《奉使高丽图经》。徽宗召对,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善画山水人物,尤工篆籀。全宋诗
徐兢(一○九一~一一五三),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年十八入太学,长于歌诗书画。徽宗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以荫补将仕郎,授通州司法参军。摄知郑州原武县,调济州士曹参军,监元丰库。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以奉议郎充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还,撰《高丽图经》上之,召对,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迁刑部员外郎。谪监池州永丰监,授沿江制置司参谋官,主管南京鸿庆宫。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三。事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蒇序及附录张孝伯《徐公行状》。今录诗二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徐兢(1091~1153) 北宋官员。字明叔,号自信居士。祖籍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人,生于武昌。以父荫补将仕郎,历任雍丘(现河南杞县)、原武(今河南原阳县原武镇)县令;因擅长书画以国信使提辖官随使高丽,归来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徽宗因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员外郎。其父徐闳中官至朝请大夫、直秘阁,值鄂州水漫城郭,时任州法曹的徐闳中将全家安置在黄鹤楼,当日夜里,徐兢降生于楼内(“大水冒城郭,官府悉迁避,秘阁寓居黄鹤楼上,是夜实生公。”)。全宋文·卷四○三○
徐兢(一○九一——一一五三),字明叔,号自信居士,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徙居吴县,林弟。政和五年以荫补官,历通州司刑,摄事雍丘、原武二县。宣和中随使高丽,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存),徽宗召对,赐出身。擢知大宗正丞事,兼掌书学。迁尚书刑部员外郎,以时相册免,坐亲嫌谪居池州永丰。起为沿江制置司参议,奉祠二十年,累官至朝散大夫。能诗工画,洞晓音律。绍兴二十三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附录张孝伯《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从圣,一字从信。徐确子。幼敏悟。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历官校书郎、史馆检讨、著作佐郎。尝预修国史,以能称。全宋诗
徐师仁(一○九一~?),字从圣(《莆阳比事》卷二作从信),莆田(今属福建)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时年十八。历泉州司法参军,秘书省校书郎,国史院检讨,著作佐郎。事见《莆阳文献列传》第一三。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徐师仁(一○九一——?),字从圣,号壶山,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大观三年进士第,时年十八。授泉州司法。改袁州户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除国史院检讨官兼次《崇文总目》,再岁迁著作佐郎。累官朝请郎。著有《壶山集》。见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徐确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约1175 【介绍】: 宋福州长乐人,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徽宗政和、宣和间,以词名。钦宗靖康元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为属官。南渡后耻与秦桧同朝,弃官归。高宗绍兴中因作送胡铨及寄李纲词,激怒桧,除名。有《归来集》、《芦川居士词》。全宋诗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为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为《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为《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为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为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词学图录
张元干(1091-1170) 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福州人。辛派词人先驱。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全宋文·卷四○○五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芦川老隐,又号真隐山人,福州永福(今福建永福)人。政和中以太学上舍释褐。靖康初为李纲行营属官,抗击金兵。南渡后官至将作少监。耻与奸佞同朝,四十一岁遂致仕。绍兴中,坐以词送胡铨,得罪除名。绍兴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见王兆鹏《张元干年谱》(南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元干工诗词,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一卷(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4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徙居吴兴,字常之。葛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博极群书,以文章名。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方舆别志》、《归愚集》等。全宋诗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江阴(今属江苏)人。胜仲子。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嘉泰吴兴志》卷一七)。十七年,为秘书省正字。十九年,迁校书郎。二十一年,除考功员外郎。以忤秦桧得罪。桧死召用,二十六年以左司郎中充贺金国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二十九年,出知袁州,未几以事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一七七、一八二),退居吴兴。孝宗隆兴二年卒。著《归愚集》、《韵语阳秋》。事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宋徐林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葛立方诗,以宋抚州刻本《侍郎葛公归愚集》为底本(藏上海图书馆,存五至十三卷,其中诗五卷),校以清光绪《常州先哲遗书》本(简称光绪本)。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葛立方,字常之。丹阳(今属江苏)人,徙吴兴。词学晏殊。有《西畴笔耕》、《韵语阳秋》、《归愚集》、《归愚词》。全宋文·卷四四三四
葛立方(?——一一六四),字常之,号懒真子、归愚老人,江阴(今江苏江阴)人,胜仲子。中绍兴八年进士第。十四年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附赞和议,为秦桧亲厚。十七年除秘书省正字,十九年除校书郎,二十一年为考功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寻罢。二十六年为尚书左司郎中,充贺大金生辰使。二十七年权吏部侍郎。为台官论罢,出知袁州,又知宣州。复以言者罢,遂不复起,归休于吴兴。隆兴二年卒。见《韵语阳秋》自序及徐林序,《宋史》卷三三三《葛宫传》附,《归愚集》卷末缪荃孙撰《葛立方传》,《南宋馆阁录》卷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著作有《西畴笔耕》五十卷、《外判》五卷、《方舆别志》二十卷,俱佚。今存《韵语阳秋》二十卷、《归愚集》残本九卷、《归愚词》一卷,后人合编为十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楚州山阳人,字宣仲,号射泽老农。登进士。高宗绍兴九年授处州录事参军,官至武学博士。以连贵姻坐累,被废终身。后居绍兴,专意于绘事。工画山水及林石,学苏轼几登堂。全宋诗
廉布(一○九二~?),字宣仲,号射泽老农,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徽宗宣和初进士,为画学博士(《剡录》卷七)。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为处州录事参军(《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修朝宗石碶记》)。因张邦昌婿故,不得任用。后居绍兴。工山水,尤工枯木竹石。有《清尊录》传世。事见《投辖录》(参见《宋史》卷三七○《吕祉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画继》卷三、《图绘宝鉴》卷四。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四二三○
廉布(一○九二——?),字宣仲,自号射泽老农,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少年登进士第,张邦昌以女妻之,宣和间为太学博士。绍兴九年以左从政郎授处州录事参军,十八年为左从事郎,以张邦昌故,坐废终身。后居绍兴,专意于绘事,善山水枯木丛竹,取法东坡,几于升堂。著有《清尊录》一卷(存)。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五七,《渭南文集》卷一四《容斋燕集诗序》,《画继》卷三,《图绘宝鉴》卷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37 【介绍】: 宋建州建阳人,字安老。徽宗宣和三年上舍及第。高宗时历右正言,以论事忤执政,通判明州。绍兴三年知建康府,上《东南防守利便》,主张迁都。累迁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时正副都统制王德与郦琼不协,祉奉张浚命往庐州节制之,密奏罢琼兵权,事泄,琼叛降刘豫,祉被执遇害。全宋文·卷四○四四
吕祉(一○九二——一一三七),字安老,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宣和初,上舍释褐。建炎二年为右正言,以论事忤执政,通判明州。绍兴元年为湖南提刑,二年为淮南宣抚使司参议,三年知建康府,五年召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文字,寻除兵部侍郎兼户部侍郎、给事中。六年迁刑部侍郎、都督府参议军事,俄迁吏部侍郎。七年迁兵部尚书,升督府参谋军事,往淮西抚谕诸军。副都统制郦琼叛,被执遇害,年四十六。辑有《东南防守利便》三卷(存)。《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鼎需(一○九二~一一五三),号懒庵,俗姓林,长乐(今属福建)人。年二十五读《遗教经》得悟,依保寿乐禅师为比丘。踰十年归里,结庵于羌峰绝顶,三年不下山。后由佛心才禅师挽其出。高宗绍兴初谒宗杲于洋屿,旋随宗杲移小溪,与之分座,由此得声。泉州守请开法延福,后退处洋屿八年,晚居东西禅。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普觉宗杲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八、《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鼎需诗,据《续古尊宿语要》所收《懒庵需禅师语》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鼎需号懒庵。郡之林氏子也。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三年。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尔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而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道被遐方。此后开堂始称具眼宗匠云也。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懒庵。姓林。幼业儒。举进士。莅政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分付春风。翠竹黄花。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公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其。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西来不传之旨。岂止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连打三下。需大悟。厉声曰。和尚已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印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却眼。卸却符。赵州东壁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道被遐。方后开堂。称具眼宗匠。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鼎需,字懒庵,福之林氏子也。幼业儒,举进士,振振有声。年二十五,因阅《遗教经》,忽省曰:“几为儒冠误也。”即欲舍俗,母氏难以亲迎在期,需笑绝之曰:“夭桃红杏,一时吩咐春风。翠竹黄华,此去永为道侣。”遂依保寿乐为大僧。遍参名宿,归里结庵羌峰三年,尝以即心即佛话问学者。时妙喜庵于洋屿,晦庵光在侍,特以书招之曰:“此间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少款如何?”需不答。光以计邀至,值妙喜为众入室,需欲随喜而已。妙喜因举“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你作么生?”需下语,喜诟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耶?”乃鸣鼓讦为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自默计曰:“我既为所排,而西来不传之旨,岂正此耶?”遂求入弟子之列。一日,妙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恁么时如何?”需拟开口,喜拈竹篦劈脊三击之,需大悟,厉声曰:“如此已多了也。”喜复击之,需礼拜。喜笑曰:“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即以偈曰:“顶门竖亚摩醯眼,肘后斜悬夺命符。瞎郤眼,卸郤符,赵州东璧挂葫芦。”自此名喧丛席,始称具眼宗匠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了一(一○九二~一一五五),号照堂,俗姓徐,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年十四于大云寺出家。年十六,从广寿梵光法师习天台教。后师从妙湛思慧禅师。游方遍谒耆宿。后住石泉寺,改圣泉寺,又被知福州叶梦得迎至黄檗道场。继归卧雪峰故庐。又出住云门,迁法石,返西湖雪峰庵。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诏住径山能仁禅院,次年卒,年六十四。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二《径山照堂一公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今录诗二十首。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了一。号炤堂。奉化徐氏子。方童幼时。遇群儿嬉戏。隅坐傍不语。闻梵呗则跃起。喜动颜色。其父曰。儿如此。当令事佛。年十四。祝发大云寺。十六受经数万言。习穷昼夜不息已。乃叹曰。如来最上乘。无挟而径造者也。事糟粕何庸。即入京。从相国寺妙湛慧公。游数年。尽其学为高弟。复下汴。绝淮。经吴中浮浙。上天台。入雪峰。遍见诸耆宿。表里洞然。中无疑者。会妙湛来莅黄檗。师自雪峰至。学成行尊。众推为上首。师姿相奇庞。寡言笑。危坐一榻。渊然如古井冰。有来叩者。云涌泉落。愈出而愈无穷。性介特。务自阔远。不交人事。将诣雪峰。朝议大夫曾恬。与师厚善。属师致书。抵福帅大资张公守。师意其为己。纳笥中弗出。久之。石泉虚席。公曰。黄檗上首故自强。即日移书。遣骑迎师。师谢不愿。使者至五反而后受。他日公过师。师出恬书。且致不即发之意。公喜曰。韫椟之珍。深藏而不市。吾与师。宾主无愧矣。居三岁。改莅圣泉。会左丞叶梦得来守福。曰。黄檗古道场。今世名缁。孰逾一公者。饬使者具书币以迎师。至阖境。缁素奔走出迎。欢呼踊跃。声振山谷。盖师自石泉出世。更三大刹。积十五年。演唱真乘。启悟后学。人人向道。以师为归。已而后。将至稍通饷谢易置诸禅师。一夕舍去。归卧雪峰故庐。泉南守叶庭圭。乐道之士也。延之云门。再迁法石。庭圭代还。师亦反西湖雪峰庵。即妙湛所栖。闭门终日。人莫见其面。若将终焉。俄被旨住径山。绍兴二十四年也。径山。无一垄之地可耕。而学众数千指。师入据丈室。檀施大集。不求而办。山有芝岩方丈遗址。师尝指其处。谓其徒曰。吾将筑室居焉。初不省所谓。明年三月示微疾。退处明月堂。唱箧中衣。供佛饭僧。翼日黎明。索笔书伽陀。趺坐而逝。寿六十四。僧腊五十。即芝岩塔其全身。乃喻筑室所云以此。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59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全宋诗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后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十四岁为太学生,始从杨时学。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五年,召为著作佐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四、九○)。六年,迁著作郎(同上书卷九九)。八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桧,出知邵州,未几落职。十三年,谪南安军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九)。桧死,二十六年,起知温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书卷一八二)。谥文忠。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事见《横浦先生家传》(附见宋刻《横浦先生文集》),《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张九成诗,以宋刻《横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明万历吴惟明刻本(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横浦心传录》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五卷。全宋文·卷四○三一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又号横浦居士,杭州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少游京师,从杨时学。绍兴二年中状元,授镇东军签判。历著作郎,权礼部、刑部侍郎,知邵州。因反对议和,为秦桧所恶,谪居南安军凡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寻丐祠。绍兴二十九年病卒,年六十八。宝庆初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著有《尚书详说》、《中庸说》(存)、《大学说》、《孝经解》、《论语解》、《孟子传》(存)、《横浦日新》(存)、《横浦心传录》(存)、《重修神宗实录》、《唐鲙》、《横浦集》(存)等书。见《横浦家传》(《横浦文集》附),《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冯楫(?~一一五三),字济川,蓬溪(今属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秘书省正字,三年,为司勋员外郎。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除给事中,出知邛州,移泸州。楫自中年即佞佛,自号不动居士,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远禅师法嗣。二十三年卒。有《语录》、《颂古》,已佚。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嘉泰普灯录》卷二三、《五灯会元》卷二○、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九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三九六八
冯楫(?——一一五二),字济川,号不动居士,遂宁(今四川遂宁)人。登政和八年进士第,宣和中为蜀州教授。建炎初,为秘书省正字,迁司勋员外郎,出知巴州。绍兴初,迁利州路提点刑狱,为枢密院计议官,历右司、工部员外郎,除宗正少卿。八年,因言者论其谄事张浚,以直秘阁出知剑州,复落职,以左朝奉大夫主管洪州玉龙观。行至镇江,召对称旨,复故官。九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迁给事中。后出知邛州,复知泸州,为泸南沿边安抚使,加敷文阁直学士。绍兴二十二年卒。著有《时议录》、《谏议录》、《临安录》等。楫性佞佛,遍参丛林,达五家宗派。晚年专意净业,作《西方礼》三卷、《弥陀忏》一集。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四、三七、四六、一三三、一五○、一六三,《乐邦文类》卷五释宗晓序楫《和渊明归去来兮辞》及雍正《四川通志》卷九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一作武阳人,字太和,号龟津。徽宗重和元年进士。初为南方小吏。马伸以御史宣慰诸道,辟为僚属,得从受业。伸没,尝辑其事状。高宗绍兴中为辰州通判,睹邮报秦桧自陈其存赵之功,径取所辑事状送尚书省,秦桧怒,下兑荆南诏狱,坐削官窜真阳。桧死,始放还复其官,寻卒。全宋文·卷三九二三
何兑,字太和,号龟津,邵武(今福建邵武)人,镐父。重和元年进士及第,授广西提点刑狱检法官,历知兴化县。建炎初,马伸抚谕荆广,辟为属官,授以《中庸》,且告以平生出处大节。兑守其学终身不少变,乡人敬爱,至以「中庸何公」目之。于他经亦无所不学,尤尽心于《易》,作集传若干卷。绍兴中通判辰州,取所辑马伸事状径达尚书省,忤秦桧,下荆南诏狱,削官窜真阳。桧死,复官还里,奉祠逾年而卒。见《朱熹文集》卷七七《味道堂记》,《宋史》卷四五五《马伸传》附,《宋元学案》卷三○,道光《福建通志》卷九四、一四八、一八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