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829,分1722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徐表仁(宗偃 )
薛瑶英(关节 )
杨筠松(叔茂 救贫先生 )
殷潜之(野人 )
元丹丘(丹丘子 )
郑老莱
郑中丞(大忽雷、小忽雷 )
钟离权(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 世称 钟离先生 )
周隐遥(息元 太玄先生 )
武则天(别称 则天皇后、武后、圣神皇帝 世称 武皇后、阿武、阿武婆、高宗武皇后、阿武子 武媚 天后 则天大圣皇后、则天顺圣皇后、大圣则天皇后 )
僧会隐(禅林要钞 )
许天正(允心 云峰 )
释普德(飞来堂 )
释圆寂(无生和尚 )
僧窥基( 尉迟 洪道 世称 慈恩大师 尉迟部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初为僧,寓吴兴,号宗偃。善画山水树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能诗书,善歌舞。宰相元载纳为姬,宠惑之,怠于庶务。瑶英父兄递相出入,以构贿赂,号为关节。载败死,瑶英为里人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窦州人,字叔茂,号救贫先生。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入长安,乃断发入昆仑山,后至虔州。以地理术行于世。卒于虔州。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三十六龙》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自称野人,与杜牧友善,杜牧有《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诗。事迹见《唐诗纪事》卷四九。宋范温称其《题筹笔驿》诗“甚壮丽”(《潜溪诗眼》)。《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自号丹丘子。慕神仙术,李白与之交友。为作诗歌称颂之。
郑老莱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四
老莱。洛邑人。遂州刺史叔则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文宗宫女,善琵琶。因忤旨被缢杀投于河中,为梁厚本所救,纳为室。中丞自言其琵琶在南赵家修理,号大忽雷、小忽雷,厚本购得之。值良辰美景酒酣,中丞不觉高弹数曲,为文宗知之,宣召问其故,乃赦厚本罪,任从匹偶,并加赏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郑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咸阳人,号云房先生、和谷子、真阳子。相传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与吕洞宾同时。为后世所传八仙之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诗纪事》卷七〇云为唐时处士,曾题诗于邢州开元寺。《宣和书谱》卷一九则称之为神仙,自称天下都散汉,自云生于汉,吕洞宾对之执弟子礼,其问答语及诗编次成集。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录诗赠王巩。《唐才子传》卷一〇谓其字云房,避乱入太白、紫阁。《全唐诗》则云为咸阳(今属陕西)人,号云房先生,遇仙传道,入崆峒山。《道藏》有《钟吕传道集》,记其与吕洞宾修道事,伪题施肩吾撰。后世以其为八仙之一,称为汉钟离。有关记载始于北宋,唐五代是否有其人,殊难断定。《全唐诗》存钟离权诗4首,多为依托之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息元。隐居太湖包山。宗其道者号为太玄先生。自言寿数百岁。敬宗好神仙,遣使江南访求异人,迎入京。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因使还,献疏,言隐遥诞妄,无异于人。至京,帝问以道术,所言事诞妄,不近人情。及敬宗殂,放还江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705 【介绍】: 即武后。并州文水人,名照。武士彟女。年十四,太宗选为才人。太宗崩,出为尼,高宗复召入宫。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代决政事,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崩,临朝称制,废中宗、睿宗。天授元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十六年。杀唐宗室,任用酷吏,然富权略,能用人,故名相辈出。奖励农桑,改革史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则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迫则天禅位于中宗,同年病卒,谥则天皇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4—705 名照,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士彟之女。14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卒,削发为尼。高宗时,复召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立为皇后,参决朝政,号为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临朝称制。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神龙元年(705)中宗复位,后徙居上阳宫,去帝号。是年冬卒,谥曰则天大圣皇后。玄宗天宝八载(749),定谥则天顺圣皇后。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则天后在位16年,实掌国政40余年,素多智谋,兼涉文史。曾召文学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诗》存诗46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诗序1首。
唐诗汇评
武则天(625-707),自名照(zhao),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太宗时被召入宫,为才人,年十四。太宗崩,为尼感业寺。高宗复召入宫,拜昭仪。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睿宗文明元年,自称帝,改国号日周。神龙元年传位于皇太子显,十一月卒。谥曰则天顺圣皇后。则天素多智计,辅政、当国数十年,颇有兴革,亦多弊政。兼涉文史,能诗,与近臣诗会,传为美谈。有《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全唐文·卷九十五
后名照。并州文水人。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士彟之女。高宗立为昭仪。进号宸妃。永徽六年立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中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寻自称皇帝。改国号曰周。在位二十二年。中宗反正。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定谥则天顺圣皇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玄奘弟子。高宗时选高僧,会隐获选。麟德中,奉敕与西明寺僧玄则等于各种佛经中略出精义玄文,名《禅林要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史失载氏族。素以道德学问。有名京师。麟德二年。诏与西明寺玄则等十人。撰禅林要钞于北门西龙门。修书所其书盖集大藏诸经。精义所成也。进呈。诏藏之秘阁。隐亦尝预翻译。兹不录。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会隐。不详何许人也。精明之气绰有盈馀。处于等夷若鸡群之见鹤也。天皇朝慎选高学名德。隐膺斯选。麟德二年敕北门西龙门修书所。同与西明寺玄则等一十人。于一切经中略出精义玄文三十卷。号禅林要钞。书成奏呈。敕藏秘阁。隐亦尝预翻译。玄则颇闻著述。高宗朝。斯为龙象之最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允心,号云峰。年十五,擢明经。代陈元光领泉潮,曾平寇乱。表建漳州,置堡三十六所,岭海因此安宁。官至泉潮团练副使、宣威将军。博学工诗文,军政之暇,未尝释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汝南(今河南平舆北)。高宗时,为岭南行军总督陈元光副使,先后历参军、宣威将军。博学能文。《全唐诗》存其《和陈元光平潮寇诗》1首。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尝居盘龙山。一日谓弟子曰。句丽惟存道教。不崇佛法。安身避乱。有何处所。答曰。全州高达山是也。乾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弟子开户视之。则堂已移于高达山。号曰飞来堂。去盘龙一千馀里。崔致远作传(胜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不知何许人。总章间。见于京师。性嗜静燕。得心法于嵩山老安禅师玄解莫能及。久居太平等山。寻访稠禅师遗迹殆遍。或致礼则吒詈。邀请则避走。常有不可犯之色。踞傲腆跣意气自得。然海内好脩之士。愈益亲附焉。大司空严绶尤倾心信。重。世号无生和尚。没时或谓其年百五十五。生于己巳之岁也。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圆寂。不知何许人也。恒以禅观为务勤修匪懈。就嵩山老安禅师请决心疑。一皆明焕寂化行相部依附者多。久居天平等山。稠禅师往迹无不遍寻。时大司空严绶倾心信重。享寿一百五十五岁。咸亨二年己巳岁生按咸亨二年辛未。合云总章二年己巳也。 世号无生和尚是欤。寂之高岸恒不欲人致礼邀请。必有不可犯之色。时或非之。然则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非其傲诞势使然也。释掘多者。印度人也。从踰沙碛向慕神州。不问狄鞮旋。通华语而尚禅定。径谒曹溪能师。机教相接犹弱丧还家焉。多游五台路由定襄。历村见一禅者结庵独坐。问之曰。子在此奚为。曰吾观静。多曰。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得非劳子之形役子之虑乎。其僧茫昧拱默而已。作礼数四请垂启发。多曰子出谁门邪。曰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异道。寔繁有徒。最下劣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蓐烂身疲。初无深益。子莫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早往韶阳请决所疑。能曰。子何不自观自静邪。不观相不观如子游历日用自然安乐也。一如多所言。略无少异。伊僧抉开罗网。多后莫知攸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2—682 【介绍】: 唐僧。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京兆长安人,俗姓尉迟,字洪道。十七岁出家,为玄奘弟子。受瑜伽唯识宗,又从学因明学。著论凡百部,时号“百本论师”、“百部疏主”。性豪侈,出必三车,亦号“三车法师”。从玄奘译经于慈恩寺之翻经院,勤著述,后人呼为慈恩法师,后尊为法相显理宗。有《成唯识论述记》、《因明入正理论疏》、《弥勒上生经疏》、《法华经疏》等。
全唐诗续补遗
窥基,姓尉迟,字洪道,长安人。玄奘弟子。入慈恩寺随师译经,著作甚多。世称慈恩大师。永淳元年卒,年五十一。诗一首。(《全唐诗》无窥基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字洪道。姓尉迟氏。裔出拓拔魏之尉迟部。今为京兆人。祖罗迦。隋代州西镇将。考宗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由县开国公。其鄂国公恭则诸父也。母裴氏梦吞月轮而孕。及生与群儿异。其自序云。九岁丁内艰。渐疏浮俗。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师事玄奘法师。学五天竺语。始住广福寺。寻迁大慈恩寺。明敏绝人。其犍度跋渠。过目即忆。年二十五。诏入译馆。时奘师方译唯识论。诏基与昉尚光寺。同职润色。基慨然请独任其责。奘许之。而辞其佗。于是随译随疏。旦夕讲说。即欲流通。而西明寺测法师者。俊快才也。赂阍者窥瞰得之。乃于其寺鸣犍稚。集僧开演。基闻之而惭。奘勉之曰。测公未达因明。那足弘演。遂为披究陈那三枝纵横立破述义命章等指。而基进矣。且尝谓之曰。瑜伽五性宗法。惟汝知之。后登太行。历五台。夜宿西河古佛宇中。梦身居半岩。觉无量人唱苦恼声。旋陟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至此。顷之。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其声。不见其形也。童子投与之剑曰。汝剖腹当见矣。基剖之。有光二道出腹中。辉映山下无数受苦之人。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委之而去。且尤未决其梦。是夕寺光发藏中。探之得弥勒上生经。始寤前梦。必慈氏俾之造疏耳。援毫之次。得舍利。如含挑如黄梁粒。相连而陨。皆红润可爱者无数。初奘公之发西竺也。从尼犍子卜之。曰吉。弟子生矣。则知奘公之业。而基承之。夫岂其偶然哉。自博陵出法华大疏以扬化。而归京师。常与翻译。旧人律师宣公往来。宣公者不测人也。每日中则诸天送供。一日基往。送供者久不至。基去乃至。宣问之。答曰。适以大乘菩萨在。善神翼卫者多。我曹无路而入。故迟耳。永淳元年壬午十一月十三日。以疾卒于慈恩寺翻经馆。寿五十一。葬樊村。祔三藏奘法师之莹。基平生造弥勒像。日对其像。诵菩萨戒一遍。复于五台。琢玉石文殊菩萨像。书金字般若经。生则体发光明。烂然不可正视。死而迁塔。则见齿四十根。如玉。不小坏。噫异哉。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尉迟之先与后魏同起。号尉迟部。如中华之诸侯国。入华则以部为姓也。魏平东将军说。六代孙孟都生罗迦。为隋代州西镇将。乃基祖焉。考讳宗。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由县开国公。其鄂国公德则诸父也。唐书有传。基母裴氏。梦掌月轮吞之。寤而有孕。及乎盈月诞。弥与群儿弗类。数方诵习神晤精爽。奘师始因陌上见其眉秀目朗举措疏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复念在印度时计回程次。就尼犍子边。占得卦甚吉。师但东归哲资生矣。遂造北门将军微讽之出家。父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虽然诺。基亦强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奋然抗声曰。听我三事方誓出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也。奘先以欲勾牵。后今入佛智。佯而肯焉。行驾累载前之所欲。故关辅语曰三车和尚。即贞观二十二年也。一基自序云。九岁丁艰渐疏浮俗。若然者三车之说。乃厚诬也。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奉敕为奘师弟子。始住广福寺。寻奉别敕选聪慧颖脱者。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学五竺语。解纷开结统综条然。闻见者无不叹伏。凡百犍度跋渠。一览无差。宁劳再忆。年二十五应诏译经。讲通大小乘教三十馀本。创意留心勤勤著述。盖切问而近思。其则不远矣。造疏计可百本。奘所译唯识论。初与昉尚光四人同受润色执笔捡文纂义。数朝之后基求退焉。奘问之。对曰。夕梦金容晨趋白马。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醇粹。某不愿立功于参糅。若意成一本。受责则有所归。奘遂许之。以理遣三贤独委于基。此乃量材授任也。时随受撰录所闻。讲周疏毕。无何西明寺测法师亦俊朗之器。于唯识论讲场得计于阍者赂之以金。潜隐厥形。听寻联缀亦疏通论旨。犹数座方毕测于西明寺鸣椎集僧称讲此论。基闻之惭居其后不胜怅怏。奘勉之曰。测公虽造疏未达因明。遂为讲陈那之论。基大善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前无与比。又云。请奘师唯为己讲瑜伽论。还被测公同前盗听先讲。奘曰。五性宗法唯汝流通。他人则否。后躬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徙步陟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剑一镡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援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粟粒。一云。行至太原传法。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帙。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于路间遇一老父。问乘何人。对曰。家属。父曰。知法甚精。携家属偕。恐不称教基闻之顿悔前非。翛然独往。老父则文殊菩萨也。此亦卮语矣。随奘在玉华宫。参译之际三车何处安置乎。基随处化徒。获益者众。东行博陵有请讲法华经。遂造大疏焉。及归本寺恒与翻译旧人往还。屡谒宣律师。宣每有诸天王使者执事。或冥告杂务。尔日基去方来。宣怪其迟暮。对曰。适者大乘菩萨在此。善神翼从者多。我曹神通为他所制。故尔。以永淳元年壬午示疾。至十一月十三日。长往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法腊无闻。葬于樊村北渠。祔三藏奘师茔陇焉。弟子哀恸。馀外执绋。会葬黑白之众盈于山谷。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复于五台造玉石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毕。亦发神光焉。弟子相继取基为折中。视之如奘在焉。太和四年庚戌七月癸酉。迁塔于平原。大安国寺沙门令俭检校塔亭。徙棺见基齿。有四十根不断玉如。众弹指言。是佛之一相焉。凡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高宗大帝制赞。一云玄宗。然基魁梧堂堂。有桓赳之气。而慈济之心。诲人不倦。自天然也。其符彩则项负玉枕。面部宏伟交手十指若印契焉。名讳上字多出没不同者。为以慈恩传中云。奘师龙朔三年于玉华宫译大般若经终笔。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奉表奏闻。请御制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舍人冯义宣。由此云。灵基开元录为窥基。或言乘基非也。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悰。不全斥故云大乘基。如言不听泰耳。犹谨遣大乘光奉表同也。今海内呼慈恩法师焉。 系曰。性相义门至唐方见大备也。奘师为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唯祖与宗百世不除之祀也。盖功德被物。广矣。大矣。奘苟无基则何祖张其学乎。开天下人眼目乎。二师立功与言。俱不朽也。然则基也。鄂公犹子。奘师门生。所谓将家来为法将。千载一人而已。故书有之。厥父菑厥子乃肯播。矧能肯穫。其百本疏主之谓欤。
神僧传·卷第六
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初基之生母裴氏。梦掌月轮吞之。寤而有孕。及乎盈月弥。与群儿弗类。数方诵习神晤精爽。至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奉敕为奘弟子。始住广福寺。寻奉敕选聪慧颖脱者。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学诸佛法。后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徒步陟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一剑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及笔投捧而去。基极惊异。明日于寺中得弥勒上生经。以为弥勒化现。欲开广之。遂援毫而授。笔端舍利累累而下。尝造玉文殊像及金写大般若经。皆获瑞应。初宣律师以弘律感天厨供馔。每薄基三车之玩不甚为礼。基尝访宣。其日过午。而天馔不至。及基辞去天神乃降。宣责以后时。天神曰。适见大乘菩萨在此。翊卫严甚。故无自而入。宣闻之大惊。于是遐迩增敬焉。先是奘公亲搜西域戒贤瑜伽师地论惟识宗。而师尽领其妙。世谓之慈恩教。以永淳元年十一月十三日卒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