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706,分1848页显示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225  226  227  22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康济(博阳山遗民 )
李淑(献臣 邯郸 )
汪湜(和静 世称 汪长老 )
颜太初(醇之 凫绎处士 )
释法远( 法远 别称 柴石野人、柴石老人 远录公 )
杜醇(石台 仲醇 世称 石台先生 )
富弼(彦国 贤相 文忠 祁国公 )
黄非熊(南溪处士 )
刘夔(道元 北山居士 )
僧希白(宝月 慧照大师 )
王景(野民 )
陈翥(子翔 咸聱子、铜陵逸民、桐竹君 )
连庠(元礼 良吏 )
袁陟(世弼 遁翁 )
欧阳修(六一先生、醉翁、六一居士 世称 老欧 永叔 文忠 )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七
康济,自号博阳山遗民,仁宗时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献臣。李若谷子。真宗时赐进士及第。历史馆修撰、知制诰,为翰林学士,进吏部员外郎。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访。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出知许州,岁饥,取民所食五种上之,朝廷为蠲其赋。官终知河中府。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閤门仪制》等。有《诗苑类稿》及别集。
全宋诗
李淑(一○○二~一○五九),字献臣,徐州丰(今属江苏)人。十二岁时献文真宗,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三年(一○一九),除馆阁校勘。仁宗天圣中,擢史馆修撰。景祐初,知制诰。自是五除翰林学士,三授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学士,历知许、滑、开封、郑、河阳等州府。嘉祐四年卒于河中府任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年五十八。有文集百馀卷,已佚。《东都事略》卷五七、《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九七
李淑(一○○三——一○五九),字献臣,号邯郸,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若谷子。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幸亳,淑年十二,献文赋诗,赐童子出身。仁宗时赐进士及第。屡历馆职,除知制诰,五入翰林为学士,又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历知许州、开封府、郑州、河阳、河中府。官至户部侍郎。嘉祐四年卒,赠尚书右丞。淑博习群书,详练朝典,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尝修《国朝会要》、《三朝宝训》、《三朝圣鉴图》等。家藏图书二万馀卷,乃撰为《邯郸图书志》十卷,又著《诗苑类格》及别集百馀卷。《宋史》卷二九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汪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自号和静。好佛,里人称为汪长老。仁宗时,曾纠合众力,于安岩山建华岩禅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彭城人,字醇之,号凫绎处士。第进士。博学有才,慷慨好义。喜为诗,多讥切时事。历莒县尉、临晋主簿,累迁南京国子监说书。卒年四十余。著书号“洙南子”。有《淳曜联英》及文集。
全宋诗
颜太初,字醇之,号凫绎处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一作鲁人(《宋史》卷三四七《颜复传》)。仁宗时第进士,为莒县尉,改阆中、临晋主簿。后移应天府户曹参军、南京国子监说书。卒,年四十馀。著有《洙南子》,并集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二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七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年十九。游并州。见三交嵩禅师。求出世法。嵩曰。汝当剃落。堕三宝数。乃可受法。远曰。法有僧俗乎。嵩曰。与其为俗。曷若为僧。僧则能续佛寿命故也。于是断发。受具足戒。谒汾州昭公。又谒汝海省公。皆受记莂。天禧中。游襄汉隋郢。至大阳。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延叹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示之。远曰。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许之曰。他日果得人。出吾偈为證。偈曰。杨广山前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其尾云。得法者。潜众十年。方可阐扬。远拜受辞去。依滁州琅琊觉禅师。应舒州太平兴国寺请。说法为省公之嗣。次住姑苏天平山。又住浮山。既老退休于会圣岩。因阅班固九流。遂拟之作九带。叙佛祖教义。博采先德机语。参同印證。其一曰。佛正法眼带。其二曰。佛法藏带。其三曰。理贯带。其四曰。事贯带。其五曰理事纵横带。其六曰屈曲带。其七曰妙挟兼带。其八曰金针双锁带。其九曰。平怀常实带。学者既已传诵。远曰。若据圆极法门。本具十数。今此九带。已为诸人说了。更有一带。还见得么。若也见得亲切分明。却请出来。说看。说得分明。许汝通前九带圆明道眼。若见不亲切。说不相应。唯依吾语。而为己解。则名谤法。大众到此如何。众无语。远叱去之。举僧问夹山。如何是夹山境。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衔花落碧岩前。法眼曰。我二十年来。将作境语会。远曰不作境会。作么生会。僧曰。师意如何。曰。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或远云。直饶不作境语会。亦未会在。何谓也云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也)。远玉骨插额。目光外射。状如王孙。凛然可畏。初欧阳文忠公。闻远奇逸。造其室。未有以异之。与客棋。远坐其旁。文忠收局。请远因棋说法。乃鸣鼓升座曰。若论此事。如两家著棋相似。何谓也。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闭门作活。不会夺角冲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所以道。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思。行则往往失黏。心粗而时时头撞。休誇国手。谩说神仙。赢局输筹即不问。且道黑白未分时一著。落在什么处。良久曰。从前十九路。迷悟几多人。文忠嘉叹久之。远偈语妙密。诸方服其工作。三交嵩公赞曰。黄金打作鍮石箸。白玉碾成象牙梳。千手大悲拈不动。无言童子暗嗟吁。又作明安延公赞。曰。黑狗烂银蹄。白象昆崙骑。于斯二无碍。木马火中嘶。远雅自称柴石野人。殁时已七十馀。少时与达观颖公。薛大头七八辈游蜀。几遭横逆。远以智脱之。众以其晓吏事。号远录公。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十九出家。先谒汾州。得一盼相印。复参叶县省公。与天衣怀。同往叶县住持。枯淡严密。诸方畏之。师至值雪寒。县喝骂驱逐。至以将水泼。众僧衣履皆湿。怒而散去。唯师与怀。自若整衣。敷具复坐如故。县到。呵曰。汝更不去。待我打耶。师近前不审。云。某数千里而来参。叩和尚为明大事。岂以杓水泼之便去。县笑。因而遂留。相依数年。万方挫折。师始终一如。所谓真金烈火。愈锻而愈明。县始以衣法付之。开堂日拈香曰。汝海。枯木上生花。别迎春色。盖指叶县也。师与王质。待制论道。画一圆相。问曰。一不得匹马单鎗。二不得衣锦还乡。鹊不得喜。鸦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师曰。勘破了也。师暮年休会圣岩。叙佛祖奥义。作九带。启迪学者。与因棋说法一事。莫不家喻户晓。师玉骨插额。目光外射。状如王孙。凛然可畏。雅自称柴石老人。殁时已七十馀。范文正公。铭其塔曰。呜呼远公。释子之雄。禅林甘泽。法海真龙。寿龄有限。慧命无穷。寒岩瘗骨。千载清风。师平生贵尚真实。参證痛抑浮辩。尝谓道吾真公曰。学未至道。衒耀见闻。驰骋机解。以口舌辩。利相胜者。犹如厕屋涂污丹雘。秪增其臭耳。得法弟子道臻者。继大觉琏。住净因。法道大弘于京师。当英神启三朝。数入宫说法。恩遇隆渥。为人渠渠静退。似不能言者。奉身至约。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胫。不多为丛褶。曰徒费耳。无所嗜好。尝雪方丈之西壁。命文与可扫墨竹。谓人曰。吾使游人见之。心目清凉。此君盖替我说法也。元祐八年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会稽人,居明州慈溪,号石台。以孝友称于乡里,为学不求人知。经明行高,学者以为模楷。仁宗庆历中,鄞县、慈溪建学,先后为王安石请以为师,二邑文风自此而盛。
全宋诗
杜醇,字仲醇,学者称石台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清雍正《慈溪县志》卷八)。仁宗庆历八年(一○四八),鄞令王安石聘为县学师席(清光绪《鄞县志》卷九),慈溪令林肇亦请入县学(《慈溪县志》卷四)。卒,王安石有《伤杜醇》诗悼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4—1083 【介绍】: 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
全宋诗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举茂才异等,授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庆历二年(一○四二),为知制诰。三年,拜枢密副使,与杜衍、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四年,出知郓州。历知青、郑、蔡、河阳、并等州府。至和二年(一○五五),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为枢密使。居二年,出判扬州,封祁国公,进封郑。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判汝州。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河南,改亳州。后因阻青苗法受责,求归洛阳养疾,不久即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有奏议、安边策、文集等,今存《富郑公集》一卷。《宋史》卷三一三有传。 富弼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两宋名贤小集》卷四九《富郑公集》为底本,酌校他书引诗。另从《伊川击壤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若干,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九九
富弼(一○○四——一○八三),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圣八年,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迁直集贤院、知谏院、史馆修撰。庆历二年,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曾两使契丹。次年,拜枢密副使。至和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嘉祐六年,以母忧去位。英宗立,召拜枢密使,封祁国公,进封郑。熙宁二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时王安石用事,弼与之不合,求退,以同平章事出判河南,改亳州。复以诋青苗法被劾,以仆射判汝州。遂请老,拜司空,进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卒,年八十,赠太尉,谥文忠。弼谙熟边事,与范仲淹分主西、北边务,又尝与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有奏议十二卷、劄子十六卷等,今存《富郑公诗集》一卷。见《范忠宣集》卷一七《富郑公行状》,《东坡集》卷三七《富郑公神道碑》,《韩南阳集》卷二九《富文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非熊,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自号南溪处士。仁宗庆历间读书三岛村,得方广岩之胜,作十咏传于世。事见明万历《福州府志》卷五。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道元。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知陕州、广州,皆有廉名。河北大水,民多流入京东,夔以给事中、枢密直学士知郓州,发廪赈饥,赖以全活者甚众。累官工部侍郎,知福州、建州,以户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迁吏部。卒年八十三。有《晋书指掌》、《武夷山记》。
全宋诗
刘夔,字道元,自号北山居士,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补广德军判官。累迁屯田员外郎、权侍御史(《武夷山志》卷一七)。历江西、两浙、淮南转运使,知陕州、广州。仁宗庆历五年(一○四五),以右谏议大夫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七)。皇祐元年(一○四九)知郓州(同上书卷一六六)。四年,知建州。五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同上书卷一七二)。英宗即位,改吏部侍郎。卒,年八十三。有《文选笔粹》、《刘夔应制》等,不传。《宋史》卷二九八、《武夷山志》卷一七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
刘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历三司户部判官,判度支勾院,江西、两浙、淮南转运使,知陕州、知广州。所至有廉名。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还,权判吏部流内铨、知审刑院。进给事中、枢密直学士,迁工部侍郎,知郓州、福州、建州,以户部侍郎致仕。英宗即位,迁吏部。卒,年八十三。《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又见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卷一七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长沙人,字宝月,号慧照大师。善书,有东晋人风度。填本刻石,不失其真。仁宗庆历中以《淳化阁帖》模刻于潭之郡斋。亦工白描荷花。有《古法帖》。
全宋文·卷九三九
希白,字宝月,长沙(今湖南长沙)人。作书有江左风味,豪放自得,庆历中尝以《淳化阁帖》模刻于潭之郡斋。有古法帖十卷。见《皇宋书录》卷下,晁说之《题僧希白摹法帖》(《嵩山文集》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号野民。视王安石为从祖。教授于吉,从学者倾一州。彭燮、杨纯等皆尝师之。著书数百卷,号《野民集》。
全宋诗
王景,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嘉祐三年(一○五八)曾应进士试。事见民国《庐陵县志》卷一五。
全宋文·卷五八○
王景,天圣中为选人。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又《长编》卷二一三:熙宁三年,殿中丞致仕王景在杭州因曲法请求知州祖无择,被追一任官,勒停。未知是否同一人。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翥,字子翔,号咸聱子,又号铜陵逸民、桐竹君。仁宗庆历、皇祐间布衣,好植桐竹。有《桐谱》一卷。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九三○
陈翥,字子翔,号咸聱子,又号铜陵逸民,池州铜陵(今安徽铜陵)人,仁宗时布衣。闭户著书,虽家人,非时不见,时称「闭门先生」。好植桐竹,又号桐竹君。著有《桐谱》一卷(存)。见《桐谱》,《明一统志》卷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安州应山人,字元礼。连庶弟。仁宗庆历二年进士。为宜城令。敏于政事,号良吏。累迁都官郎中。兄弟齐名,庶为官明洁,人谓“连底清”;庠加以严肃,人谓“连底冻”。
全宋诗
连庠(一○○六~一○六七),字元礼,安州应山(今湖北广水)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知宜城县,官至屯田都官郎中。英宗治平四年卒,年六十二。有集五卷,已佚。事见明嘉靖《应山县志》卷下《连都官墓志》、《宋史》卷四五八《连庶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世弼,号遁翁。袁抗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当涂县令、太常博士,官终殿中丞。卒年三十四。刻苦好学,善为诗。有《遁翁集》。
全宋诗
袁陟,字世弼,号遁翁,南昌(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知当涂县。官至太常博士。三十四岁卒(《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有《遁翁集》十卷,已佚。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录诗十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观子。少贫,从母郑氏学。仁宗天圣八年进士。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召为翰林学士。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