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087,分1873页显示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223 224 225 226 下一页
僧慧舟(号 一山叟 )
释楚圆(号 慈明 楚圆 李 )
龚宗元(字 会之 世称 三老 )
邵炳(号 白云先生 )
释可久(字 逸老 )
苏耆(字 国老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释仁岳(别称 寂静 号 潜夫 姜 净觉法师 )
诸葛赓(字 君俞 号 熙真子 )
孙唐卿(字 希元、尧臣 号 闲叟 )
任中师(字 祖圣 号 大块翁 安惠 )
林巽(字 巽之 号 革范 )
释延珊(号 慧明禅师 )
王益(字 庆之 号 栖神子 )
其它辞典(续上)
张温之(字 景山 号 知幸老人 )僧慧舟(号 一山叟 )
释楚圆(号 慈明 楚圆 李 )
龚宗元(字 会之 世称 三老 )
邵炳(号 白云先生 )
释可久(字 逸老 )
苏耆(字 国老 )
范仲淹(世称 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吃齑宰相 别称 范履霜 字 希文 文正 )
释仁岳(别称 寂静 号 潜夫 姜 净觉法师 )
诸葛赓(字 君俞 号 熙真子 )
孙唐卿(字 希元、尧臣 号 闲叟 )
任中师(字 祖圣 号 大块翁 安惠 )
林巽(字 巽之 号 革范 )
释延珊(号 慧明禅师 )
王益(字 庆之 号 栖神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62 【介绍】: 宋广陵人,寓常州武进,字景山。张秘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补乐清尉。召还迁殿中丞、集贤校理。通判常州,罢官籴而民不流亡。累迁知温州,以荐擢提点淮南路刑狱,平王申冤狱。历广南东路、京西、河北转运使,有善政。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云翼卒杀石待举作乱,平之,以预杀降夺职知虢州。又累以事夺三官。稍迁至知扬州,以光禄卿致仕,归休于昆陵私第,自号知幸老人。精吏事,所至有声。有《知幸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台州天台人,号一山叟。居西湖长庆寺。能诗,工画。所画小丛竹,或二三竿,或百十成林,无重复冗杂者。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舟。丹丘人。弃家入道。勤行四三昧。天圣初。结同学十人。行大悲行法者三年。结十四人。行普贤行法者又三年。初入期。誓于像前曰。倘此三昧有成。当焚躯以效供养。行法既周。回故里。求證于神炤。炤欲全其重愿。谕道俗。输香木成大𧂐。仲夏晦日。炤嘱之曰。法华尊施。尔克修之。梵网明晦。尔克遵之。惟系心法界。身如火如。则一聚之烬。乃三昧之蕴。喜见精进。以奉净明真供。唯子行焉。舟。奉教致谢。端坐薪塔。火光属天。了无倾侧。舍利晶耀。求者皆如其愿。火后收馀骨瘗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住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为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全州清湘人,俗姓李。少为儒生,潜心举业。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嗣汾阳昭禅师。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一
慈明禅师。出全州清湘李氏。讳楚圆。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公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所呵。以为少丛林。公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襄沔间。与守芝谷泉俱结伴。入洛中。闻汾阳昭禅师。道望为天下第一。决志亲依。时朝廷方问罪河东。潞泽皆屯重兵。多劝其无行。公不顾渡大河。登太行。易衣类厮养。窜名火队中。露眠草宿。至龙州。遂造汾阳。昭公壮之。经二年。未许入室。公诣昭。昭揣其志。必骂诟。使令者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昭公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公拟伸救。昭公掩其口。公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禅师。嵩谓公曰。杨大年内翰。知见高。入道稳实。子不可不见。公乃往见大年。大年问曰。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公曰。近奉山门请。大年曰。真个脱空。公曰。前月离唐明。大年曰。适来悔相问。公曰。作家。大年喝之。公曰恰是。大年复喝。公以手划一划。大年吐舌曰。真是龙象。公曰。是何言欤。大年顾令别点茶曰。元来是家里人。公曰。也不消得。良久又问。如何是圆上座为人句。公曰。切。大年曰。作家作家。公曰。放内翰二十拄杖。大年拊膝曰。这里是什么处所。公拍掌曰。不得放过。大年大笑。又问。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公曰。唐明闻。僧问首山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大年曰。只如此语意如何。公曰。水上挂灯毬。大年曰。与么则辜负古人去。公曰。内翰疑则别参。大年曰。三脚虾蟆跳上天。公曰。一任𨁝跳。大年乃又笑。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證。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曰。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师子。李公曰。我以拘文。不能就谒奈何。大年默然。归语公曰。李公佛法中人。闻道风远至。有愿见之心。政以法不得。与侍从过从。公黎明谒李公。李公阅谒。使童子问。道得即与上座相见。公曰。今日特来相看。又令童子曰。碑文刊白字。当道种青松。公曰。不因今日节。馀日定难逢。童子又出曰。都尉言。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公曰。脚头脚底。李公乃出坐定。问曰。我闻西河。有金毛师子。是否。公曰。什么处得此消息。李公喝之。公曰。野犴鸣。李公又喝。公曰。恰是。李公大笑。既辞去。问临行一句。公曰。好将息。李公曰。何异诸方。公曰。都尉又作么生。曰。放上座二十拄杖。公曰。专为流通。李公又喝。公曰。瞎。李公曰好去。公曰诺诺。自是往来杨李之门。以法为友。久之辞还河东。大年曰。有一语。寄唐明。公曰。明月照见夜行人。大年曰。却不相当。公曰。更深犹自可。午后更愁人。大年曰。开宝寺前金刚。近日因什么汗出。公曰。知。大年曰上座临行。岂无为人句。公曰。重叠关山路。大年曰。与么则随上座去也。公作嘘声。大年曰。真师子儿。公还唐明。李公遣两僧讯公。公于书尾𦘕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李公。作偈曰。黑毫千里馀。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公以母老南归。至筠州。首众僧于洞山。时聪禅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公曰。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故公依止。又三年。乃游仰山。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公出世说法。守虚南原致公。公不赴。旋特谒候守愿行。守问其故。对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住三年。弃去省母。以白金为寿。母诟曰。汝定累我入泥犁中。投诸地。公色不怍。收之辞去。谒神鼎諲禅师。諲首山高弟。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登其门者。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公发长不剪。弊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一众大笑。諲遣童子问。长老谁之嗣。公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諲杖而出顾见。顽然问曰。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公指其后。绝叫曰。屋倒矣。童子返走。諲回顾相矍铄。公地坐脱只履。而视之。諲老忘所问。又失公所在。公徐起整衣。且行且语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諲遣人追之不可。叹曰。汾州乃有此儿耶。公自是名增重丛林。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雅为士大夫所信敬。諲见延称。公知见可兴临济。会道吾席虚。延白郡请以公主之。法令整肃。亡躯为法者集焉。示众曰。先宝应曰。第一句荐得。堪与祖佛为师。第二句荐得。堪与人天为师。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道吾则不然。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第二句荐得。无绳自缚。第三句荐得。四棱著地。所以道。起也海晏河清。行人避路。住也乾坤失色。日月无光。汝辈向什处出气。良久曰。道吾为汝出气。乃嘘一声。卓拄杖而起。又曰。道吾打鼓。四大部州同参。拄杖横也。挑挂乾坤大地。钵盂覆也。盖却恒沙世界。且问。汝辈向何处。安身立命。若也知之。北俱卢州吃粥吃饭。若也不知。长连床上吃粥吃饭。后住石霜。当解夏谓众曰。昨日作婴孩。今朝年已老。未明三八九。难踏古皇道。手铄黄河乾。脚踢须弥倒。浮生梦幻身。人命久难保。天堂并地狱。皆由心所造。南山北岭松。北岭南山草。一雨润无边。根苗壮枯槁。五湖参学人。但问虚空讨。死脱夏天衫。生著冬月袄。分明无事人。特地生烦恼。喝一喝。时真点胸者。为善作者折难。自金銮还。公呵曰。解夏未一月。乃已至此。破坏丛林。有何忙事。真曰。大事未透脱故耳。公曰。汝以何为佛法要切。真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公诟曰。面皱齿豁。犹作此见解。真不敢仰视曰。愿为决之。公曰。汝问我答。真理前语而问之。公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真遂契悟。住南岳福严。以大法授南禅师。语在南传。僧问。临济两堂首座。一日相见。同时喝。临济闻之升座曰。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禅客。此意如何。公作偈曰。啐啄之机箭柱锋。瞥然宾主当时分。宗师悯物明缁素。北地黄河彻底浑。又问。赵州勘婆子。师意如何。公亦作偈曰。赵州勘破婆子。叶落便合知秋。天下几多禅客。五湖四海悠悠。明日升座曰。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遂一喝云。且道是宾是主。还有分得者么。若也分得。朝行三千暮行八百。若也未能。老僧失利。移住兴化。康定戊寅。李都尉遣使邀公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公恻然。与侍者舟而东下。舟中作偈曰。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道过琅琊。觉禅师出迎。大喜曰。有众之累。不得躬造。受曲折而惠然。辱而临之。天赐我也。公为逗留。夜语及并汾旧游。觉曰。近有一老衲至。问其离何所。曰杨州。问船来陆来。曰船来。问船在何处。曰岸下。问。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其僧恚曰。杜撰长老。如麻似粟。遣人追不及。云是举道者。顷在汾州时尚少。举陆沉众中。不及识之。公笑曰。举见处才能自了。而汝堕负。何以为人。觉屏息汗下。公为作牧童歌。其略曰。回首看。平田阔。四方放去休拦遏。一切无物任意游。要收只把索头拨。小牛儿。顺毛捋。恐上高坡四蹄脱。日已高。休喂草。捏定鼻头无少老。一时牵向圈中眠。和泥看渠东西倒。觉默得其游戏三昧。至京师。与李公会月馀。而李公果殁。临终𦘕一圆相。又作偈献公。偈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公曰。如何是本来佛性。李公曰。今日热如昨日。随声便问。公临行一句作么生。公曰。本来无挂碍。随处任方圆。李公曰。晚来困倦。更不答话。公曰。无佛处作佛。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闻李公之化。与圆问答。加叹久之。公哭之恸。临圹而别之。有诏赐官舟。南归中途。谓侍者曰。我忽得风痹疾。视之口吻已喎斜。侍者以足顿地曰。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今乃尔。公曰。无忧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后。不钝置汝。遂以明年至兴化。正月初五日。沐浴辞众。跏趺而逝。阅世三十有四。坐夏三十有二。李公之子。铭志其行于兴化。而藏全身于石霜。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凡圣所不能测。室中宴坐。横刀水盆之上。旁置草鞋。使来参扣者下语。无有契其机者。又作示徒偈曰。黑黑黑。道道道。明明明。得得得。又冬日榜僧堂。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其下注云。若人识得。不离四威仪中。有首座者。见之谓曰。和尚今日放参。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有际天之云涛。乃可容吞舟之鱼。有九万里之风。乃可负乖天之翼。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岂寻常之材。可荷檐乎。余观慈明。以英伟绝人之姿。行不缠凡圣之事。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视其施为。不见辙迹。未三世而死为绳墨。谚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石霜楚圆禅师。号慈明。汾阳嫡嗣也。生全州李氏。少为书生。年二十二出家。母有贤行。使游方。师连眉秀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呵。以为少丛林。师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竹杖荷之。游湘沔间。闻汾阳道望。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骂诟。或毁诋。诸方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己事不明。语未卒。阳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师拟伸救。阳掩师口。乃大悟曰。乃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公。嵩指会杨大年。因大年。复会李都尉。二公恨见之晚。馆于斋中。日夕质疑智證。以为法友。久之辞还河东。省唐明。李公遣二僧讯师。师于书尾。画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李作偈曰。黑毫千里馀。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赤须胡。师以母老。南归至筠州。首众于洞山。时聪禅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师曰。我遍参云门儿孙。特以未见聪为恨。故师依止三年。乃游仰山。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师出世。守虚南原致师。师不赴。旋特谒候守愿行。守问其故。师曰。始为让。今偶欲之耳。守大贤之。住三年。弃去省母。以白金为寿。母投金于地。骂曰。汝少行脚。负布橐去。今安得此物。吾望汝济我。反置我地狱耶。师色不怍。徐收之辞去。谒神鼎諲公。鼎首山高弟。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登其门者。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师发长不剪。弊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一众大笑。鼎遣童子问。长老谁之嗣。师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鼎杖而出。顾见颀然。问曰。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师指其后。绝叫曰。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顾相矍铄。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鼎老忘所问。又失师所在。师徐起整衣行。且语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可。叹曰。汾阳乃有此儿耶。师自是名重丛林。适道吾虚席。郡移书。欲得大禅伯领之。鼎以师应召。法令严整。亡身为法者集焉。师之大机大用。不可思议。传者谓。师以事事无碍行心。凡圣不能测。可为知言矣。水庵。谓尤侍郎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等。结伴参汾阳。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惟慈明晓夕不惮。夜坐欲睡。则引锥自刺。叹曰。古人为生死事大。不食不寝。我何人哉。乃纵荒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及辞归。汾阳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矣。次住福严。又移兴化。尝室中插剑一口。以草鞋一对。水一盆。置在剑边。拟议者。师曰。丧身失命了也。便喝出。无有一人契者。其他玄言妙语。提唱宗乘。探旨者麻粟出焉。而黄龙南杨岐会二人。最为上首。能世其家。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前是。李都尉遣使邀师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师恻然。与侍者舟而东下。舟中作偈曰。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至京与李公会。月馀而李公殁。临终画一圆相。又作偈献师。偈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师曰。如何是本来佛性。公曰。今日热如昨日。随声便问。师临行一句作么生。师曰。本来无质碍。随处任方圆。公曰。晚来困倦。更不答话。师曰。无佛处作佛。公于是泊然而逝。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闻李公化与师问答。嘉叹久之。师哭之恸。临圹而别。有旨赐官舟南还。中途谓侍者曰。我忽得风痹疾。视之口吻已喎斜。侍者以足顿地曰。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今乃尔。师曰。无忧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后。不钝置汝。逾年而化。李公子。铭志其行于兴化。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达人出世。以开物成务。为心非自衒也。方师之受南原也。戢天际想于眉睫间。聊试吾道动静何如。观其初不赴。后自请行。进退踌躇。意可知矣。觉范云。慈明道。起临济于将仆。而平昔廓落乃如此。微神鼎。则亦谷泉流也。虽然。狂奴故态。特师之寓言耳。真面目。岂无知音者哉。然神鼎固长者。难及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睦州淳安人,号白云先生。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富阳主簿,秩满归隐,筑白云楼以居。范仲淹守睦州,招之不就。张纲在谏垣荐之,召赴阙,上《时政机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改知义乌县,不赴,复还旧隐。全宋诗
邵炳,号白云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乐全集》卷三○《荐举邵炳》)。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授杭州富阳县尉。秩满归隐,筑白云楼而居。因上时政机要策三篇除秘书省校书郎,知义乌县,不赴。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可久。字逸老。钱塘人。天圣初。得度习教于净觉。无出世志。喜为古律诗。所居西湖祥符。萧然一室。清介守贫。未尝有忧色。东坡守钱塘。当元夕。九曲观灯。去从者独行。入师室。了无灯火。但闻瞻卜馀香。叹仰留诗。有不把琉璃閒炤佛。始知无尽本非灯之句。蒲宗孟。集钱塘古今诗。求藁于师。师曰。随得随去。未始留也。闻者高之。晚年杜门。送客不踰阈。辟谷安坐。观练熏修。如此十馀年。窗外唯红蕉数本。翠竹百个。淡如也。一日谓人曰。吾死。蕉竹亦死。择瑛公亦死。未几皆验。人嗟异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太宗淳化四年(九九三),以父荫为宣节校尉。逾年,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时改奉礼郎。既冠,举进士,后一年赐及第,知乌程县。改知开封县,迁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移使河东、两河、陕西。仁宗景祐二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二十卷(《苏学士集》卷一四《先公墓志铭》),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全宋文·卷三六○
苏耆(九八七——一○三五),字国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人,苏易简次子。幼年以父任官。易简卒,恩授通直郎、秘书省正字。祥符三年赐进士及第。转大理评事,出知乌程、开封县。累迁太常博士,祠部、度支员外郎,历三司判官、知明州、判户部,出为京西转运使。天圣末,就改兵部,加直集贤院。移使河东,迁工部郎中,移使陕西。景祐二年正月卒,年四十九。著《闲谈录》五卷(今存一卷)、《次续翰林志》一卷(存)、《续文房四谱》,并文集二十卷。见苏舜卿《先公墓志铭》(《苏学士文集》卷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
仁岳(九九二——一○六四),又称寂静,自号潜夫,俗姓姜氏,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从释知礼、遵式学天台义。后对知礼所创山家派义有异议,遂著《十谏书》、《雪谤书》等与知礼往复辩难,自成一系,被称为后山外派或杂传派。住石壁、灵芝等寺,徙永嘉净社。年老还乡,胡宿为请赐号净觉法师。晚年持律甚严,创隐沦堂休室以为燕居。治平元年卒,年七十三。所著尚有《楞严经熏闻记》、《十不二门文心解》、《金刚錍科》等多种,并存;又有《楞严经集解》,佚。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吴兴掌故集》卷四。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仁岳。霅川姜氏子。自号潜夫。闻法智南湖之化。往依为学。至水月桥。掷笠水中曰。吾所学不成。不复过此桥。法智器之。居以东厦。白昼焚膏。专事细绎。乡书至悉投帐阁。未尝启视。因出境分卫。乘舟水行。偃卧舒足。豁然自得。若拓虚空。樯为之折。每请益函丈。撷大屧关大钥。众望风畏之。尝与十同志。修请观音三昧。因疾有间。宴坐静室。恍如梦觉。自谓向之所学皆非。乃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道既不合。遂还浙阳灵山。慈云摄以法裔。四明。乃加十三料简。以斥之。师复上十谏雪谤。往复不已。会昭庆有请。慈云为诗以送之。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止。既迁石壁。复徙灵芝。时法智已归寂。师临众自诧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有仁行人自永嘉。请居净社。一住十年。大弘法化。以年老还乡。霅守请主祥符。观察使刘崇广。为奏命服。枢密使胡宿。为请净觉之号。晚年专修净业。然三指供佛。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创隐沦堂休室。以为燕居。治平元年春。谓门人曰。我翌日午刻当行。至其时。说偈。安坐而化。塔全身于何山之西。师著述甚富。尤精于楞严。故注笔甚勤。有会解十卷。熏闻记五卷。文句三卷。又为说题并忏仪等书。世师家者。可久灵炤别具。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仁岳,字潜夫,姓姜氏,霅川人。闻法智至南湖,往依为学。法智器之,撰《问疑书》及《止疑》、《抉膜》、《指滥》、《十难》,以折他师,而辅四明甚力,后因疾宴坐静室,恍若梦觉,自谓向者皆非究竟,更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妙宗》者,四明所著也。自此道不合,还浙阳灵山,慈云摄为法裔。四明乃加《十三简》以斥之,仁复上《十谏》雪 ,往还不已。会西湖昭庆移启相请,慈云为诗送之。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禁。既而迁石壁,徙灵芝,居永嘉净社十年,大弘化法。霅守请主祥符,观察刘从广请赐紫迦梨,枢密胡宿上其事行,赐号“净觉禅师”。晚岁专脩净业,热三指于佛前,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明日日午,吾当行矣。”明日留偈安坐,入寂于隐沦堂休室,塔于何山之西隅。仁岳著述极富,于《棱严》尤加意,撰《集解》十卷,《说题》一卷,《熏闻记》五卷,胡宿为之序,其略曰:“室中千镫,多光互入。堂下六乐,正声相宣。鼓吹妙经,藻火圆教。法施岂有尽哉!”其推许亦未为过。葬后二百馀年,何山更为禅居净觉,塔地已夷为蔬圃。仁乃见梦于僧曰:“塔处灌溉非便,乞迁之。”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掬,乃具礼易葬他所。此与东山神照迁塔事相类,皆能示兆于数百年之后,异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诸葛赓(九九三~一○七七),字君俞,号熙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官英州真阳、湖州德清尉,饶州乐平主簿,宣州旌德、抚州宜黄令。年六十四告老,以太子中舍致仕。神宗熙宁十年卒,年八十五(《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青州人,字希元。少有学行,韩琦甚器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第一。通判陕州,熟谙吏事,体恤民情。旋遭父丧,毁瘠呕血而卒。全宋诗
孙唐卿,字尧臣,号闲叟,眉山(今属四川)人(《东林山志》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祖圣,号大块翁。任中正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陈尧叟判河中,辟掌笺奏。知广州,兼市舶使。累官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转运使韩渎急于笼利,自薪刍蔬果之属莫不有算,中师尽奏蠲之。以吕夷简荐,召为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致仕。卒谥安惠。全宋文·卷二七九
任中师(九七三——一○五○),字祖圣,晚号大块翁,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中正弟。大中祥符二年第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平陆县。历知千乘、襄邑二县,为右正言。中正贬,亦降太常博士、监宿州酒税。未几,通判应天府,徙知滑州,入为开封府判官。累迁尚书度支郎中、直史馆、知澶州。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兼市舶使。还,为谏议大夫、判尚书刑部,加集贤院学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召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召为枢密副使,进给事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永兴军,徙陈州。拜太子少傅,致仕,进少师。卒,谥安惠。《宋史》卷二八八《任中正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海阳(今潮安县)人,字巽之,号革范。仁宗天圣中应举对策,以忤权贵不录。庆历中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议曹,不就南归。有《易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七九
延珊,号慧明禅师,景祐中为杭州灵隐寺住持。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益(九九六~一○一二),字庆之,号栖神子,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未十岁,以荫为奉礼郎,官卫尉寺丞。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卒,年十七(《湘山野录》卷中)。六年,追赐进士及第。有《桂籍追荣集》二十卷(《文庄集》卷二二《桂籍追荣序》),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