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19,分1748页显示  上一页  181  182  183  184  185  187  188  189  190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高翥(九万 菊涧 )
黄灏(商伯、景夷 西坡 )
周嗣明(晦之 放翁 )
张埏(叔信 银峰 )
徐文卿(斯远 樟丘 )
徐照(道晖、灵晖 山民 )
李词伯(询伯 希岳 清岩 )
王宗道(与文 怡斋 )
王瀚(伯海 定庵 )
程公说(伯刚 克斋 )
邹梦遇(元祥、子祥 艮斋 )
释法薰(石田 佛海 彭 )
陈宓(师复 复斋 世称 复斋先生 )
陈洵直(南渠居士 )
韩玉(温甫、难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字九万,号菊涧。孝宗时游士。为文怪涩,诗能参杨万里活句。有《信天巢遗稿》。
全宋诗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馀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为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为信天巢,与诗友唱酬为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为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为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康军都昌人,字商伯,一字景夷,号西坡。登进士第。历隆兴府教授、知德化县,以兴学校、崇教化为本,荒岁赈济有方。光宗时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见饿莩遍野,时有旨停交夏税,遂奏请并停秋苗,不俟报行之,被劾归里。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点刑狱,告老不赴。朱熹知南康军时,灏执弟子礼,质疑问难。有《西坡集》。
全宋文·卷五七二○
黄灏,字商伯,南康都昌(今江西都昌)人。隆兴元年擢进士第。教授袁州、隆兴府,知德化县。以荐除监登闻检院。光宗即位,迁太常寺主簿,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寻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有惠政。庆元初,言者罪其专辄,罢归故里。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刑。请得祠以归,卒。见《杜清献公集》卷一九《黄灏传》,《宋史》卷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金真定人,字晦之,号放翁。周昂侄。第进士。为涑水主簿。长于义理之学。从叔御蒙古军,兵败,自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埏,字叔信,号银峰,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孝宗乾、淳间,以承议郎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四)。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以朝奉大夫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除广西提刑(《粤西金石略》卷一○)。嘉泰二年(一二○二),由湖北转运使改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二)。开禧三年(一二○七),为广东提刑,与宫观(同上书七四之二五)。嘉定元年(一二○八),落职罢祠(同上书七四之二九)。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二
张埏,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根孙,焘次子。乾道初为右宣教郎、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历通判建康府、知严州。淳熙七年知永州。著有《○陵志》十卷。见张揆撰《宋故致政参政大资张公墓碣》(《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宋史》卷二○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信州玉山人,字斯远,号樟丘。徐人杰子。师事朱熹。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工诗,与赵蕃、韩淲齐名。有《萧秋诗集》。
全宋诗
徐文卿,字斯远,号樟丘,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为朱熹弟子。早年嗜游山水,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与赵蕃等人唱和。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始登进士第(清同治《玉山县志》卷七),未授官而死(《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有《萧秋诗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徐斯远文集序》、《瀛奎律髓》卷二三方回评语,《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七三二四
徐文卿,字斯远,号樟丘,信州玉山(今江西玉山)人,人杰子,朱熹弟子。嘉定四年第进士,未授官而死。斯远工诗文,与赵蕃、韩淲齐名,有文集。见叶适《徐斯远文集序》(《水心文集》卷一二),《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瀛奎律髓》卷二三,《考亭渊源录初稿》卷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工诗,尚晚唐贾岛、姚合,多闲逸写景之作,有诗数百,琢思奇异,为南宋诗坛“永嘉四灵”之一。有《芳兰轩集》。
全宋诗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为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李词伯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奉化人,初名询伯,字希岳,号清岩。李元白弟。年近六十,始中进士。累除太府簿兼枢密院编修官。以宁宗开禧迄嘉定朝廷处分将帅、申请边防得失以及甲兵储峙、赏罚黜陟之事,撰成《省府禧嘉会编》。擢著作郎、崇政殿说书,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上言时政得失,为大臣所不悦,除提举湖南常平茶盐兼武冈军节制军马。以年老乞祠,提举宫观。有《艺游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徙居奉化,字与文。王文贯弟。宁宗嘉定元年进士。为江东提刑司干官。嗜古人之学,时出奇见。有《易说指图》、《三礼说》、《书说》、《观颐悟言》等。
全宋诗
王宗道,字与文,号怡斋,奉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为江东提刑司干官。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伯海,号定庵。王师愈子。师朱熹及吕祖谦。历知县事,官至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尝手书《资治通鉴》中有关天下战守大计者九则,题曰“硕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1—1207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伯刚,号克斋。第进士。官邛州教授。力学著述,尤精《春秋》经传。闻吴曦以蜀叛,毁车服抱经奉父入山,悒悒而殁。著述甚多,存者仅《春秋分纪》。
全宋文·卷六九四五
程公说(一一七一——一二○七),字伯刚,号克斋,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年二十五登进士第,试广都县簿,官邛州教授。开禧三年三月卒,年仅三十七。公说精于《春秋》学,著有《春秋分记》九十卷(存)、《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又有《语录》二卷、《士训》一卷、诗文二十卷、《程氏大宗谱》十二卷。见刘光祖《程伯刚墓志铭》(《春秋分记》卷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元祥,一作子祥,号艮斋。邹近仁从子。为杨简门人。以词赋荐于乡。极为简所称许。
全宋诗
邹梦遇(?~一二一一),字元祥(《宋元学案》卷七四作子祥),号艮斋,乐平(今属江西)人。雯子,杨简门人。宁宗嘉定四年卒。事见《慈湖遗书》卷五《邹元祥墓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赐号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年十六出家,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年二十二薙发受具戒。南游湖湘,江西疏山柏庭文、怀衲裢皆延留之。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瑞、空叟印于鄮峰。往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破庵迁吴兴凤山资福,使为知藏。资福散席,又遍谒灵隐松源岳、净慈肯堂充、华藏遁翁演。后往霅川道场,即挽以分座。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枫桥普明寺。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景德灵隐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法薰诗,依《语录》卷次辑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七二
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俗姓彭,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后随破庵祖先禅师学,遂得其法。历住高峰、枫桥、钟山、净慈、灵隐诸刹。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其讲法之语、题跋偈颂,由门弟子辑为《石田法薰禅师语录》。见《语录》后所附《行状》,《补续高僧传》卷一一。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薰。号石田。眉公彭氏子也。生而慧敏。三四岁时。见僧即喜。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出家。二十二薙发受具戒。游方至石霜。礼雷迁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肆乖张。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薰名因是大著。闻吴门穹窿破庵先禅师道望。遂往依焉。一见知为法器。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薰云。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破庵阴奇之。每于日用语默。故起其疑。薰于是决志。依栖随时咨询。与无准范。日相激励。后见松源岳。肯堂充。遁庵演。咸谓。其从作家炉韛中来。自不同也。初住苏州之高峰。次迁枫桥。钟山虚席。亦补其处。宝庆初。迁净慈。端平二年。迁灵隐。淳祐甲辰三月望。示徒云。但得本莫愁末。唤甚么作本。唤甚么作末。松柏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弟子绘像求赞。有云。末后一句。分付厨山。众讶之。明日示疾而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1—1230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全宋诗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五四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陈俊卿子。少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游。以父任监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西外睦宗院,知安溪县。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出知南康军、南剑州,创延平书院以养士。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三上章辞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所著书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及文集数十卷。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吴师道《陈师复哀辞》(《敬乡录》卷一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洵直,号南渠居士。生平不详。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曾游大涤山(《洞霄诗集》卷五赵汝湜《敬和九锁步虚词并引》)。今录诗三十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温甫。原为北方豪族,尝与司马通国相结举事,未遂。高宗绍兴初,挈家自金投宋,授江淮都督府计议军事,累迁提点御前军器所。工词,与康与之、辛弃疾相唱和。有《东浦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 【介绍】: 金蓟州渔阳人,字温甫。章宗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与西夏战有功。为人忌,诬以私通西夏,迁河平军节度副使。又诬以谋反,囚死。
中州集
玉字温甫,其先相人。五世祖继宁,仕石晋为行军司马,从出帝北迁,居析津。曾孙知白,仕辽为中书令;孚为中书门下平章事,赐田盘山,遂为渔阳人。曾祖锡,字难老,仕国朝,以济南尹致仕。温甫,明昌五年经义、词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道陵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陜州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陜西安抚司檄温甫,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月得万人。藉秦州场买马官香及凤翔冒买马七百,宝鸡埋没官铁,他州郡弓弩数千,以给军。出屯华亭,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馀。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温甫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温甫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温甫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锢威权。既止夏台之师,旋致会河之败。”又云:“齐魏以高垒为能,坚蒲绛以穿空为得计。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命令不至京师,奈何盼盼四集之师,悬悬半岁之上。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佐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圭袭取之,皆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温甫,温甫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公直书三,一与京兆宣抚,一与温甫,一与杨圭,故京兆军得因书袭华州)。及使者觇温甫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温甫赴官,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温甫先赋《怪松》云:“昂藏殊未展,伛偻旋自缩。惜尔云外姿,耐此胯下辱。”又云:“木高众必摧,地厚敢不跼。河中皆汎汎,涧底自郁郁。”未几被祸,人以为谶云。 子不疑,字居之,小字锦郎,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丙申之夏,过予冠氏,出其父临命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皎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沈,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保。幽明虽异,宁不见尔。”予为之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