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087,分1873页显示  上一页  163  164  165  166  167  169  170  171  17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崔致远(海夫 孤云 )
僧巨岷( 圆智大师 达识 )
僧契此(世称 布袋和尚 契此 定应大师 长汀子 )
僧善静( 净悟禅师 照布纳 )
僧修睦(楚湘 赵 )
王毂(虚中 临沂子 )
释宁师(世称 宁入冥和尚 秦王 入冥和尚 )
赵光裔(贤相 )
僧可止(文智大师 马 )
僧归屿( 演法大师 )
僧无作(不用 逍遥子 司马 )
翁承赞(文尧、文饶 狎鸥翁 行第 十九 琅琊王、闽王 )
僧齐己( 胡得生 衡岳沙门 得生 别称 荆门留后、冲岳沙门 )
僧希觉( 顺之 释氏西斋 )
杨勋(杨仆射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7—928后 【介绍】: 唐时新罗庆州人,字海夫,号孤云。十二岁入唐求学。僖宗乾符元年登进士第,除宣州溧水尉。广明元年入扬州高骈幕府,任都统巡官,专掌书记。光启元年,持唐使节归国。仕新罗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知瑞书监,出守太山、富城二郡。年四十二弃官归,晚年隐居伽耶山海印寺。致远汉语娴熟,诗文皆擅。有《桂苑笔耕集》二十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7—928后 字海夫,号孤云,新罗(今朝鲜南部)庆州沙梁部人。12岁入唐求学。僖宗乾符元年(874)登进士第。除宣州溧水尉。广明元年(880)入高骈扬州幕府,任都统巡官,专掌书记之职。光启元年(885)表请回国,僖宗许其以唐使节归。归新罗后,拜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因不为权臣所容,出为太山郡太守。真圣女王七年(893),任富城郡太守。次年进《时务策》,被采纳,进位阿餐。曾出使唐朝。42岁时弃官而归。晚年隐居伽耶山海印寺。享年逾72岁。《三国史记》卷四六有传。崔致远汉语娴熟,诗文皆佳。著作今存《桂苑笔耕集》20卷,多为高骈幕府中所作文告表奏,文辞典丽。集中有诗60首,多写军中生活,亦有怀友送人、追念故国之作。《全唐诗逸》收诗1首、断句若干。《全唐诗外编》补诗60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1首,附录归国后诗11首。《三国史记》、《东文选》等书中尚存其诗约40首,多为归国后所作,或吟咏民俗,或揭露时弊,较有现实意义。其诗以近体为多,技巧颇为成熟。另新罗著名叙事长诗《双女坟》,一说亦其所作。
全唐诗补逸
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国湖南之沃沟人。年十二,辞家从商舶入唐。十八宾贡及第。曾游东都,寻授宣州溧水县尉,任满而罢。乾符末,淮南节度使高骈辟置幕府,表状文翰,皆出其手。广明元年,骈为诸道行营都统,以致远为巡官,奏除殿中侍御史。中和末,充国信使,东返新罗,历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出为武城太守。后携家隐于江阳郡之伽倻山以终。《艺文志》有崔致远《四六》一卷。又《桂苑笔耕》二十卷。今补诗一卷,计六十首。
僧巨岷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7—949 【介绍】: 五代时僧。汾州人,俗姓任。七岁于本州净心院出家。通习大乘经论,尤切于涅槃、因明之学。后住太原天王院。后汉高祖刘知远礼重之。乾祐元年,赐紫,号圆智大师,诏住太原崇福寺,充管内僧正。卒谥达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任氏。西河人。父贲丘园游艺自乐。母王氏嗜佛学。受八关戒。清净无他念。岷生始七岁。志气嶷然。有成。或尝𢹂以入郡之净心院。时宣远论师。方房居。见之如宿契。泣求依止。二亲不能夺。十岁日课诵法华维摩二经。迨圆具。即习毗尼。深涉大乘理趣。涅槃一经。因明输金二论。皆开演盈十遍。尤寻究俗典。诏住天王院。玄侣群集。官给资费无所乏。乾祐元年。诏遣廷臣。赐紫方袍圆智大师号。俄诏徙崇福寺讲堂院。仍充管内僧正。捡策四众。如风偃草。二年十一月五日。无疾而终。享龄七十三。得夏五十四。阇维获舍利。具表以闻。诏葬西山天龙寺。谥达识。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巨岷。姓任氏。西河人也。父游于艺而贲丘园。母王氏戒受八关心归三宝。从妊岷也更好善缘。复求福利而生令子。及生年甫七岁志气敦笃。暂见佛像注仰欣然。父母知有宿因。或携入寺意欲忘归。至本郡净心院见宣远论师。志恋其房泣求摄受。二亲知不能阻其愿。咸皆可之。年十岁诵终法华维摩二经。日持十卷更无间隔。如执琉璃之器。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迨圆满足便习尸罗。克通开制之科。恒照欣戚之鉴。自尔大乘理趣经论精穷得其师门。则并部永和三学也。俾夜作昼。窗案是临不暇诸他。除研习义章修六事二因也。于大般涅槃经兼因明论。末年逾切。又传输金论尽屏馀缘。各讲十遍。仍求辅亮博览群书。得义最精。又扬具美。寻禀纶言住城内天王院。与弟子俱供亿不亏传持无替。乾祐元年汉祖以龙潜晋土之日。便仰岷名。特降庭臣赐紫衣号圆智大师。续有诏宣住崇福寺讲堂院。仍充管内僧正。经年而变法于晋。检策僧徒如风偃草。至乾祐二年十一月五日无疾而终。于时四众含悲一城恋德。俗龄九十三。法腊五十四。乃遵西域茶毗礼。多投香水。或执幡花。黑白之众盈郊。黯䨴之云蔽日。未容火灭。皆捧宝瓶待盛梁粟之形。同见熏修之体。时得舍利者随自因缘。或多或小。别得遗骨具表奏闻。汉主敕葬于西山天龙寺。凡事官供。起石塔敕谥号曰达识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明州奉化县。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中贮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许入囊,人称布袋和尚。昭宗天复中卒。江浙间多画其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7 【介绍】: 五代时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琐,额蹙腹皤,出语无状。常以杖荷一布袋尽实供身之具。言人祸福往往应验。后梁末帝贞明中卒。宋徽宗崇宁中赐号定应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6 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见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许投袋中。随处寝卧,形若疯癫。世称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凶,多有应验。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宋高僧传》谓昭宗天复中化去。江浙间人谓其为弥勒显化,争相图画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弥勒,相传即为其造像。《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宋高僧传》卷二一有传。《景德传灯录》、《宗镜录》、《鸡肋编》、《庆应大师别传》、《明州岳林寺志》等书中存其诗偈2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详氏族。天复初。见之明州奉化县。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语嘿出处。无常时。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随所遇。辄乞得醯酱𦵔炙诸可食物。必分少许入袋。馀以投诸口。然过门则所货倍售。故市肆之人。争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鹤林寺。晨起曳高齿木屐竖股。卧大桥上。则是日虽雨而晴。系草屦疾走。则是日虽晴而雨。或以此候察之。屡验。一日独立稠众中。或问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个人子。曰我聻。师探怀中出一橘。其僧拟接。师缩手曰。你不是者个人。或于市井中。成一厕。师立于其前。唱曰。募缘造到。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师从后。抚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师展手曰。乞我一文钱。僧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叉手立。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荷布袋便行。既灭。或遇于他州。因书偈托之以寄。其辞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都不识。由是知为慈氏降迹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 唐邺都开元寺智𮗿传 释智𮗿。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𮗿疑其名岳之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𮗿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遂问𮗿。今有几赀粮耶。𮗿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𮗿如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𮗿由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当果。今智𮗿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寿之人河清屡见矣。
神僧传·卷第九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形裁腲(乃罪切)鮾(乌罪切)蹙额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此奇之。又尝就人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见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间多画其像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8—946 【介绍】: 五代后晋禅僧。长安金城人,俗姓王。初掌书奏于神策军。年二十七,诣终南丰德寺出家。昭宗天复间南游,参乐普元安,得契心要。北还,居终南云居山。复游峨眉,过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终归长安,住永安禅院。卒谥净悟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长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梦。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长读书。能文辞。为神策军掌书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诣终南山丰德寺。礼广度禅师。去饰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复中。南谒乐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园务。有僧辞乐普。普问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处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静代答。静云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碍野云飞。且嘱其僧曰。如和尚问。慎不可道是某甲语也。后僧既以此语答乐普。普诘之曰。此非汝语。果谁语邪。僧具以静对。至晚乐普上堂云。园中有五百人善知识。汝等勿轻视也。 寻辞乐普北还故山。结庐而止。复游峨眉。兴元连师王公礼重。旋归乡里。住永安禅院。僧问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时如何。答知者个什么。云不可无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无。争柰语偏。答水冻鱼难跃。山寒花发迟。问云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答异境灵松。睹者皆羡。云见后如何。答叶落已枝摧。风来不得韵。开运丙午。冬鸣虔稚。集僧嘱累。归方丈。东向右胁而化。寿八十九。僧腊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得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于长安义阳乡。静平居多异。洗沐往往舍利殒坠。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传。尝禅寂。群鹤驯狎庭际。若听法状。静恐有见者。每使人驱去之。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善静。俗姓王氏。长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因梦圣容照烂金色。遂尔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学博通群言。因掌书奏于神策军。中尉器重之。忽厌浮幻。潜诣终南丰德寺礼广度禅师。时年二十七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复中南游乐普。见元安禅裔乃融心要。北还化徒于故里。结庐于终南云居山。道俗归之如市。又起游峨嵋。礼普贤银色世界回兴元。连帅王公礼重留之。后还故乡已黍离矣。留守王公营永安禅院以居之。以开运丙午岁冬。鸣椎集僧嘱累还方丈。东向右胁而化。俗寿八十九。僧腊六十。黑白之众若丧严亲。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获舍利数千粒。汉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迁塔于长安义阳乡。石塔岿然。初静率多先觉往游𤏡道。避昭宗之蒙尘。又生平洗沐舍利陨落皆收秘不许弟子示人。又尝禅寂次。窗外无何有白鹤驯狎于庭。若有听法之意。静令人驱斥之。凡此殊徵有而不有。晋昌军府主郭公归信焉。营构禅院命以居之。翰林学士鱼崇谅为塔铭述德焉。次杭州龙华寺释灵照。本高丽国人也。重译而来学其祖法。入乎闽越得心于雪峰。苦志参陪以节俭勤于众务。号照布纳焉。千众畏服。而言语似涉岛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齐云山。次居越州鉴清院。尝秖对副使皮光业。语不相投。被举摈徙龙兴焉。及湖州太守钱公造报慈院请住。禅徒翕然。吴会间僧舍三衣披五纳者不可胜计。忠献王钱氏造龙华寺。迎取金华梁傅翕大士灵骨道具寘于此寺。树塔命照住持焉。终于此寺。迁塔大慈山之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8 【介绍】: 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8 俗姓赵。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虚中、齐己、处默、栖隐及李咸用等为诗友。后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天祐十五年(918)死于朱瑾之难。事迹略见《唐才子传》卷三。著有《东林集》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已佚。其诗以近体为多,以写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为主,亦有与当时诗僧赠寄之作。《全唐诗》存诗27首。另《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庐山记》卷四、《舆地纪胜》卷三〇、《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等,尚存诗4首、断句1,《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唐诗汇评
修睦(?-918),号楚湘,唐末五代诗僧。与齐己、贯休、虚中、李咸用同时,有诗赠答。曾经行长安、扬州、岳阳等地。昭宗时,居庐山东林寺,为洪州僧正。后赴吴辟命。天祐十五年,朱瑾杀徐知训,为府兵所攻,瑾自刭,修睦亦及于祸。有《东林集》一卷。《全唐诗》存诗二十七首。
全唐诗补逸
修睦,与贯休同时。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李咸用《读修睦上人歌篇》
李白亡,李贺死,陈陶赵睦相寻次。须知代不乏骚人,贯休之后唯修睦而已矣。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意下纷纷造化机,笔头滴滴文章髓。明年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
《东目馆诗见》
齐己殊艰涩,栖蟾、修睦较可,亚栖佐以书法,馀可朋,以下尤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字虚中,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应进士举,久困场屋。至昭宗乾宁五年方登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以歌诗擅名,尤工乐府。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虚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自号临沂子。为人尚节气,轻财重义,为乡里所称誉。初久困场屋,昭宗乾宁五年(898)登进士第。历国子博士,后以郎官致仕。生平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七〇、《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毂以歌诗擅名,尤长乐府。辛文房称其“辞多寄寓比兴之作,无不知名”(《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王毂诗集》3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则记《王毂集》1卷。《唐才子传》尚谓其撰《前代忠臣临老不变图》1卷、《观光集》1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18首,其中《秋》、《燕》、《牡丹》三首又作王睿诗。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岐阳人。宁姓也。时习呼其姓。而亡其名。昭宗初年。宁尝于所居寺暴卒。三日而苏。众惊问之。乃曰。我入冥矣。始见吏坐曹。如世官府。遽谓我曰。和尚有寿而无禄柰何。即捡其籍曰。有乾荷叶三石耳。命隶导之历揽。于是至一所。其门榜曰李克用。宁窥之。见一眇目黑龙。锁铁柱上。次一所曰朱全忠。见青毛白额虎。方锁系。而前有血肉狼藉。如啖物状。次曰王建。见一白兔。卧金床上。次曰李茂贞。见数女侍。一王者冠冕坐。至杨行密则阴蔽莫之睹矣。因以问导者。导者曰。汝将来之主也。馀处皆黯然深窅。不知所往。遂还。而吏乃使归。且戒之曰。但多转诵功德经。宁询何经为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也。事传岐帅。恶其惑众听。禁之甚严。后卒验无小异。时世称宁入冥和尚。竟食荷叶。以寿终于所止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宁师者。岐阳人也。亡其名。时以姓呼之耳。往来无恒止出处如常僧。昭宗即位初年。居山寺中。忽暴终安卧。体暖忽忽如烂寝焉。僧徒环守不敢殡敛。三日而苏。众惊奔问之曰。我为冥司追摄。初见一判官。云和尚寿在而无禄。乃召吏语之与检覆。吏曰。只有乾荷叶三石。因令注于簿。又命一人引之巡历观游。去乃入一门见数殿。各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于牖间。窥有一黑龙眇一目。中立铁柱连锁絷维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鞟白额虎锁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状。次署曰王建。黄金床上卧一白兔焉。次署曰李茂贞。具冠冕如王者。左右数侍女焉。次署曰杨行密。窗牖痹黑不能细瞻。问使者曰。此诸怪状者何邪。曰将来王者也。旁厢数殿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还至本所。判官厅事谓使者曰。好送师回。但多转念功德经。宁问曰。孰是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欤。此经冥间济拔功力无比。及乎稣醒。四顾久之。乃述前事。闻者骇然遂闻于官。后岐帅怪宏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后茂贞果封秦王。李克用枉滥杀戮号独眼龙也。朱氏革于唐命。残害安忍傅翼择肉。非虎而何。蜀王建属兔阻兵自固。天祐丁卯僣伪号以金饰床也。诸皆符合。宁自此每断中。唯荷叶汤而已。其诸食馔逆口不餐。秦陇之人往往请宁入冥预言吉凶。更无蹉跌。或请斋争办净池嫩荷。号为入冥和尚。终于岐下。 系曰。入冥之说与梦略同。穆王将化人欢宴。秦穆得上帝剪鹑。形在人间神游上界。前言既发后事必然。是知六候八徵谅非虚也。宁师入冥。与后唐马珣见天符下以潞王为天子无异。宁所见殿中物象题榜终符其述。谓之为梦想。梦想有徵。谓之为神游。神游不谬。将知觉梦惟一。明昧有殊。如摄论云。如梦等觉时一切处唯有识也。有若古莽国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为实以觉为妄。若然者觉之所为为梦之先兆也。而取实于梦中。真实也。梦觉反用其犹一欤。宁师非妄者。果梁革唐命。二李王杨皆与天子抗衡。诸殿远望者得非馀割据群雄偏霸者乎。所食荷叶与隋僧法庆同。故幽冥等录中康何德次李山龙入冥而返说事。皆验焉经云犹如睡梦人知一切诸物有身不移本处是也。
赵光裔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京兆奉天人。赵隐子。唐僖宗光启三年进士。昭宗乾宁中,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后梁太祖命刘隐为清海、静海节度,以光裔为官告使,隐遂留之不遣,奏为节度副使。刘䶮称帝,遂仕南汉。乾亨元年,为兵部尚书,改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秉钧二十余年,号为贤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0—934 【介绍】: 唐末五代时僧。范阳房山人。俗姓马,号文智大师。遍览百家子史,尤长于近体律诗。年十九于五台山受戒。唐昭宗乾宁中进诗,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住持洛京长寿寺。有《三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0—934 俗姓马,范阳(今北京西南)人。12岁出家为僧,后至五台山受戒,又至太原习《法华经》。昭宗景福中,至河池讲因明,李洞赠其诗三篇。后住长安大庄严寺。乾宁三年(896)应制内殿,赐紫。后归幽州,依刘仁恭。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避乱至定州,住开元寺。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迁住洛阳长寿寺净土院,赐号文智大师。《宋高僧传》卷七有传。可止长于近体诗,所作《赠樊川长老》,流传一时。有诗350首,编为《三山集》,已佚。《全唐诗》存诗9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马氏。范阳高丘人。年十二。悯忠寺法贞律师。见之。从其父母乞。为弟子。年十五。以息慈。往真定听学。时大华严寺仁楚法师。善因明论。止执卷座下三遍。即领悟。众推许焉。老宿维摩和尚。问楚门人之秀拔者。楚曰。幽州沙弥其人也。维摩遂质。以胜军北量。辞莫能屈。因请就恒阳阐化。缁素悦服。年十九。抵五台登具戒。感文殊放光烛身。已而归宁乡里。旦日行道。以报地恩。年二十三。游并部。益进法华百法等义。景福中。以因明论。于长安大庄严寺。一唱数载。乾宁三年。贡诗。昭宗皇帝诏赐紫衣。仍应制内殿。未几。刘仁恭以止为本道所管。上表乞放还。然其父之与师皆物故。而母独无姜。止于是致母其所居房。行诵青龙疏。乞食以供晨夕。如是三载。无倦色。时晋阳李氏。遣兵出飞狐围燕。城中谷贵。持钵所得。不足济。忽巨蟒出其房。矫首顾视。如喜状。同院居晓。博物释子也。谓止曰。吾闻蛇目不瞬。今瞬其龙乎。止遽焚香祷之曰。傥获檀越。以营甘旨。则神龙所加被多矣。居数日。燕帅之子。制胜司徒者。召以供养。俄而燕破。上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渴其誉。请安置开元寺。月给禄有经。天成三年。王师复中山。招讨使王宴休。以丞相冯道书。迎止至洛。为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奏赐文智大师号。住持长寿净土院。应顺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示微疾。称念阿弥陀佛而逝。寿七十五。腊五十六。茶毗。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 止风神峭拔。节操孤峻。读书于所业外。孔李典籍。莫不该综。制作尤长于律诗。在长安睹逍遥园芜漫不治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卒奏重脩焉。赐额草堂寺。其在洛诵金刚经。虽䢇极弗废。平生游处。多终南崆峒间。有三山诗集。盛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年十五为息慈。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止执卷服膺三遍。精义入神众推俊迈。有老宿维摩和尚者。释门之奇士也。问楚师曰。门人秀拔孰者为先。曰有幽州沙弥者。温故知新厉精弗懈。于是求见。遂质问胜军比量。随难应变辞不可屈。维摩曰。后生可畏。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遂率力请止开讲恒阳。缁素无不钦羡焉。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于寺敷演。二十三往并部。习法华经百法论。景福年中至河池。有请讲因明。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乾宁三年进诗昭宗。赐紫袈裟。应制内殿。本道刘仁恭者。据有北门控扼蕃汉。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其父与师相次物故。母犹在堂。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行诵青龙疏三载。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矫首顾视似有所告。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且曰。蛇则目睛不瞬。今其动乎。得非龙也。止焚香祝之曰。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苟实龙神轸念。希值一檀越。居数日。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召申供养。时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历乎年载百谷勇贵。止顿释忧惧。未几燕陷。刘氏父子俘归晋阳。止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止。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奏署大师号文智焉。于长寿净土院住持。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奄然而化。俗年七十五。僧腊五十六。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止风神峭拔戒节孤高。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有赠樊川长老诗。流传人口。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王令方欲继好息民。因命僧斋于庆云寺。会有献白鹊者。王曰。燕人诗客试为咏题。止即席而成。后句云。不知谁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王欣然。诗人李洞者。风骨僻异。慕贾阆仙之模式。景福中在河池相遇。赠止三篇。时宰相孙公渥赵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皆唱予和汝。埙篪韵谐。止顷在长安。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是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年代寖深鞠为茂草。且曰。吾为释子忍不兴乎。奏昭宗乞重修。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后请樊川净休禅伯。聚徒谈玄矣。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盛行于时。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
僧归屿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2—936 【介绍】: 五代时僧。寿春人。俗姓湄。住东京相国寺。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幼与后梁末帝朱友贞同学,及即位,召见赐紫衣,号演法大师。有《会要草字》。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湄氏。寿春人。父元旭贤而善风鉴。以其宜于出家也。许焉。事开元寺道宗律师。未几。诵通法华仁王等经。弱冠登具。且听习众推讲授。后闻洛阳京兆经论之盛。行访师友。仅十载。综大小乘。该性相宗。若因明俱舍唯识等论。维摩上生经。皆涉渊穷奥。人莫之诘。复就南燕晖公是正之。而新钞未善。加缉治于东京之相国寺。学徒领悟。名达宸听。盖尝与后主。幼同笔研。即位诏访之。知不可逃。乃入觐。时属嘉庆节。方诏绝天下僧道。恩命至屿独赐紫袈裟。演法大师号。两街威仪。迎导至寺。仍诏改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俾主讲事。荐以闽帅所贡。贺寿礼物帛三百匹赐之。教门有光。清泰三年三月十日。谓弟子洪演曰。予无常至矣。汝其进脩勿怠。焚香合掌初夜长逝。春秋七十五。僧腊五十五。越十八日。塔于东郊寺庄之东冈。
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归屿。姓湄氏。寿春人也。父元旭知子敏利授以诗书。诵览记忆弥见过群。从诸子而窃愿出尘。父母允其频请。乃礼本郡开元寺道宗律师为力生焉。未及周星念通法华仁王二经。登于弱冠而全戒足。矜持三行靡旷四仪。习听新章寺通讲授。后闻洛京三辅经论盛行。结侣求师。仅于十载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名数一支因明一学。俱舍唯识维摩上生。皆深藏若虚也。复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研朱益丹。犹慨义章未为尽善。乃之今东京相国寺。遂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时朱梁后主与屿丱角同学庠序。狎密情浓隔面年深。即位半载下诏访之。屿虽知故旧终岁不言。事不可逃应召方入。帝见悲喜交集。宣赉丰厚。时属嘉庆节。曾下敕止绝天下荐僧道恩命。其年独赐屿紫衣。仍号演法大师。两街威仪迎导至寺。兼敕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时闽帅以圣节进金刚经一藏绢三百匹。尽赐屿焉。法侣荣之。然睹旧钞有所不安未极其理。遂搜抉精义于三载著成二十卷。号曰会要草字写毕进呈。帝览赏叹。敕令入藏。屿苦辞乃止。如是十五年中唱导无怠。学徒继荣赡。公相继传持。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谓门人洪演曰。余气力惙然无常将至。汝好住修进。焚香合掌初夜长逝。春秋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即以其月十八日。迁塔于京东郊寺庄东冈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姑苏人,俗姓司马,字不用,号逍遥子。年弱冠出家,后隐会稽四明山。钱镠召而不出。涉猎孔、老,博通玄学。工诗,善草隶。卒年五十六。有《六时礼佛文注》及诗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不用,号逍遥子,俗姓司马,苏州(今属江苏)人。幼出家。精通佛典,兼涉儒道之学。从学于雪峰义存,得其禅旨。昭宗时,居洪州10年。后居会稽四明山,与孙合等为林下之游。吴越王钱镠礼请之,乃托病归山。后梁太祖开平中卒,年56。《宋高僧传》卷三〇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父宛丘县尉。母戴。方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苦从求寄宿。父亦梦。于盘中书字。殊得意。欲献之天子。旦则各诧所梦。母因自指其腹。谓父曰。果生男。其必归之流水寺乎。盖其家去寺不甚远也。及生岐嶷可爱。性介洁。恶荤膻物。四岁教之诵习。能强识。父滋喜其类己也。且将图婚。以待其成。母不可。竟出家。如前志。年满受具戒。讲通经论。俄弃去。后入闽。依雪峰存公。得禅要。未几。卢陵檀越。挽居三顾山之云亭院。豫章之南平院。皆固辞。时钟氏据洪井。作客十年。终莫晤会。卒游会稽。考槃四明山中。吴越钱氏。闻其名。遣使召之。略上谒遽别。仍以诗谢曰。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乐安孙合。方逸老奉化。素慢缁侣。诣作则谈笑终日。进士扬弇亦倾盖。开平中示灭。春秋五十六。作平生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脩名刺。不趋时利。有草隶字式。诸经礼忏文。注道安六时礼佛文。并所述诗歌行世。自号逍遥子。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作。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也。父陈宛丘县尉。母戴氏。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言讫跏趺而坐。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自言可以进上天子。至明各说所梦。母曰。意其腹中必沙门也。矢之曰。如生儿放于流水寺出家。及生果岐嶷可爱。且恶荤膻之气。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利金易砺记忆无遗。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渐见风范和润。且恒有出尘之意。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美容仪。酷欲取之。母切忌之。因曰或舍是子出家宽汝所取。父乃许之。送入流水寺中。才及月馀姚民仳离。时谓此女是善知识。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年二十受具足法。相次讲通删补律钞。法华上生等经百法论。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孔老书篇无不猎涉。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深入堂奥。至庐陵三顾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创南平院请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进士唐禀。作藏经碑。述作公避请之由。居洪井十载。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乃游会稽四明。因有终焉之志。吴越武肃王钱氏。仰重召略出四明。因便归山。盖谢病也。有诗杼意呈王。王亦不留。诗云。云鹤性孤单。争堪名利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时奉化乐安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唯接作交谈终日。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以梁开平中卒于四明。春秋五十六。初作善草隶笔迹酋健。人多摹写成法。述诸色礼忏文数十本。注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并行于代。作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刺不趋时利。自号逍遥子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五代时莆田人,字文尧,一作福清人,字文饶,号狎鸥翁。唐昭宗乾宁三年进士,又擢弘词科。初为京兆府参军。天祐中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闽王。后梁太祖开平中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福建盐铁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依审知,遂为闽相,卒。工诗,有《昼锦》、《弘词》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排行十九,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昭宗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四年,复中博学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光化三年(900),授右拾遗。天祐元年(904)为册礼使,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后拜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909),封王审知为闽王,承赞复为册礼副使。寻擢右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三、《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卷九五。承赞工诗,尤以《题槐》、《访建阳马驿僧亚齐》诗著名。辛文房称其诗“高妙”(《唐才子传》卷一〇)。《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翁承赞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首。《全唐诗续拾》补6首。
唐诗汇评
翁承赞,生卒年不详,字文尧,晚年自号狎鸥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乾宁三年(896)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先府参军。天祐元年,昭宗册福州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为琅琊郡王,承赞以右拾遗为册礼使。返命,迁户部员外郎、谏议大夫。后梁开平三年,梁太祖册封王审知为闽王,以承赞为册礼副使。寻官守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遂依王审知,审知以为相。卒。能诗,与黄滔友善。有《翁承赞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承赞工诗,体貌甚伟,且诙谐,名动公侯……尝奉使来福州,见友僧亚齐,赠诗云:“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见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他诗高妙你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3后 【介绍】: 唐僧。潭州长沙人,一说益阳人,俗名胡得生,自号衡岳沙门。天性颖悟,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诗句多出人意表。众僧奇之,劝令落发为浮图。风度日改,声价益隆。尝住江陵之龙兴寺,署为僧正。后终于江陵。好吟咏,与郑谷酬唱,积以成编,号《白莲集》。又有《风骚旨格》。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4—937? 俗姓胡,名得生,湖南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幼孤,7岁至大沩山寺牧牛。性颖悟,往往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颇为僧人称赏,遂剃度为僧。居道林寺约10年,自号“衡岳沙门”。后又徙居庐山东林寺。后梁龙德元年(921),于入蜀途中为南平王高从诲遮留于江陵,命作僧正,遂居龙兴寺。性好放逸,爱乐山水,懒谒王侯。乃作《渚宫莫问诗》以寄意。约卒于后晋天福三年(938)前。生平散见孙光宪《白莲集序》、《宋高僧传》卷三〇、《五代史补》卷三、《唐诗纪事》卷七五、《唐才子传》卷九。己工诗,多才艺,能琴棋,擅书法,颇有诗名。当时诗人如贯休、孙光宪、曹松、沈彬、方干等人多与之唱和。所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开”为“一枝开”。己深为钦服,称谷为“一字师”。其诗多为登临题咏、酬和赠别之作,颇为时人推重,间亦流露佛教厌世之情,诚为唐末五代著名诗人。孙光宪称其“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至云“江之南,汉之北,缁儒业缘情者,靡不希其声彩”(《白莲集序》)。明胡震亨亦评其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唐音癸签》卷八)。己又曾与郑谷、黄损等人共定葫芦、辘轳、进退等近体诗用韵诗格,又曾摭古人诗联,以类分为风、赋、比、兴、雅、颂。《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白莲集》10卷、《风骚指(旨)格》1卷,今传。《白莲集》有汲古阁本、《四部丛刊》影明抄本。《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4,又与牟儒联句诗1首。
唐诗汇评
齐己(约806-约937),自号衡岳沙门,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俗姓胡,名得生,本佃户子。幼颖悟,与儿童牧牛,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后于大沩山同庆寺出家。曾至洪州,居豫章观音院。又曾至袁州,谒退居林下之郑谷,结为诗友。后居长沙道林寺,与马殷幕中文士徐仲雅辈交游。齐已有赘疣,爱其诗者戏呼为“诗囊”。将入蜀,至江陵,为高季兴所留,龙德元年(921),于龙兴寺安置,署为僧正,与孙光宪、梁震友善,卒。有《白莲集》十卷,《风骚旨格》一卷,今存。《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齐己名得生。俗姓胡氏。潭州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住衡岳东林寺。荆南高从诲迎置龙兴寺。署为僧正。自号衡岳沙门。卒于豫章西山金鼓寺。著有白莲集十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益阳之胡氏。幼出家于大沩山寺。既受具。遂习律仪。臻其奥。性嗜吟咏。蚤岁即有重名。每以未得心法之妙为恨。乃游方。遍造药山鹿门护国之席。卒典宾石霜。梁革唐命。天下方扰攘。高季昌逐雷满于渚宫。而自称荆门留后。寻受朝庭节度命。逮庄宗自河东入代梁。则高氏因据有一方。而名节之士四至。龙德初。起己为僧正。仍月给俸。馆于龙兴寺净院。非所好也。作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见意。己颈有瘿。累垂如匏壶。时号诗囊。拥破纳行山水间。陶然以乐。曾莫知世之治乱也。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此其趣兴何如哉。诗与华山处士相唱酬。卒别称冲岳沙门。有白莲集。行世。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齐己。姓胡。益阳人也。秉节高亮气貌劣陋。幼而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气调清淡。有禅客自德山来述其理趣。己不觉神游寥廓之场。乃躬往礼讯。既发解悟都亡眹迹矣。如是药山鹿门护国。凡百禅林孰不参请。视其名利悉若浮云矣。于石霜法会请知僧务。梁革唐命天下纷纭。于时高季昌禀梁帝之命攻逐雷满。出渚宫已便为荆州留后。寻正受节度。迨乎均帝失御河东庄宗自魏府入洛。高氏遂割据一方。搜聚四远名节之士。得齐之义丰南岳之己。以为筑金之始验也。龙德元年辛巳中。礼己于龙兴寺。净院安置给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也。其如闲辰静夜多事篇章。乃作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见意。且侚高之命耳。己颈有瘤赘时号诗囊。栖约自安破纳拥身。枲麻缠膝。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自号衡岳沙门焉。

作品评论

孙光宪《白莲集序》
师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而意远,冷峭而(下阙十三字)。
诗话总龟引《郡阁雅谈》
僧齐己往袁州渴郑谷,献诗曰“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飞云到夕阳。自封修乐院,别下着僧床。几许朝中事,久离鸳鸯行。”谷览之云:“请改一字、方得相见。”经数日再谒,称已改得诗,云:“别扫着僧床”。谷嘉赏,结为诗友。
瀛奎律髓
齐己潭州人,与贯休并有声。同师石霜。二僧诗,唐之尤晚者。
唐诗归
钟云:齐己诗有一种高浑灵妙之气,翼其心手。
唐音癸签
齐己诗清润平淡.亦复高远冷峭,一径都官点化,《白莲》一集,驾出《云台》之上,可谓智过其师。
《五朝诗善鸣集》
己公精神力量,细大不捐,无所不有。
一瓢诗话
唐释齐己作《风骚旨格》,六诗、六义、十体、十势、二十式、四十门、六断、二格,皆系以诗,不减司空表圣。独是“十势”立名最恶,宛然少林棍谱,暇日当为易去乃妙。
《近体秋阳》
释齐己诗,蹑迹云边,落想天外,烟火绝尽,服食自如,妙在一不犹人,而掉尾回龙,亡不适当。其馀如《剑客》、《原上》等篇,此岂可与区区缁品同日语者?篇多佳,收不可尽,三唐虽多多金钵,吾于齐师又何以加诸!
《四库全书总目》
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七言律诗不出当时之飞。其七言古诗以卢仝、马异之体缩为短章,诘屈骛牙,尤不足取。惟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沿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如《剑客》、《听琴》、《祝融峰》诸篇,犹有大历以还遗意。其绝句《中庚午年十五夜对月》诗曰:“海澄空碧正团圞,吟想元宗此夜寒。玉兔有情应记得,西边不见归长安。”惓惓故君,尤非他释子所及,宜其与司空图相契矣。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唐诗僧以齐己为第一,杼山实不及,阅全集自见。许印芳:按昼公乃盛唐人,尝著《杼山诗式》,鉴裁颇精,所作诗格高气清。然高而近空滑,清而多薄弱,非王、孟精深华妙之比。齐己虽所末人,其诗颇有盛唐人气骨。如《秋夜听业上人弹琴》……《剑客》……二诗皆以气胜,不甚拘对偶,而街情思贯注其间,非若昼公徙标高格,全无意味也。晓岚谓齐己第一,真笃论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8 【介绍】: 五代时僧。晋陵人,俗姓商,字顺之。幼家贫,佣书于罗隐家。年二十五,出家于温州开元寺。吴越王钱元瓘造十佛伽蓝,召为寺主,署曰文光大师。能诗文,长于《》。有《会释记》、《增晖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后徙湮阳。而觉生焉。素业儒。唐季之乱。窘乏无所归。尝以佣书获事给事中罗公隐于其家。公偶与语。哀之曰。儿何至此。因多与之直而劝之学。文德初。时年二十有五。乃游温州。依开元寺出家。龙纪中。受具戒。即究律部于西明慧则律师。则盖法宝大师之上足。广明中。自关辅逃难浙浒。觉始见之天台。及则长往。觉继讲训于温州。俄而武肃钱王之季弟铧来牧。礼貌加重。或诬以微过。释不问。徙居钱唐之大钱寺。文穆王。命主千佛新伽蓝。仍借赐紫服。私暑以文光大师号。未几。以老病乞解职。啸傲山房。以道自乐。示寂之年。八十五矣。其所作有增晖集二十卷。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五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希觉。字顺之。姓商氏。世居晋陵。觉生于溧阳。家系儒墨。属唐季丧乱累被剽略。自尔贫窭尝佣书于给事中罗隐家。偶问名居。隐曰。毗陵商家儿何至于此。叹息再三。多与顾直劝归乡修学。至年二十五叹曰。时不我与。或服晚乘轩。皆一期尔。忽求出家于温州开元寺。文德元年也。龙纪中受戒。续揣摩律部。禀教于西明寺慧则律师。时在天台山也。则乃法宝大师之高足。广明中关中丧乱。避地江表。觉始窥其墙。终见室家瑰富。以则出集要记解南山钞。不称所怀何耶古德妄相穿凿各竞师门。流宕忘返。觉遂著记。广之曰增晖录。盖取曹植云。萤烛末光增晖日月。谦言增晖集要之日月也。二十卷成部。浙之东西盛行斯录。暨乎则公长往。乃讲训于永嘉。武肃王钱氏季弟铧牧是郡。深礼重焉。寻为愚僧所诬塑。释而不问。徙于杭大钱寺。文穆王造千佛伽蓝。召为寺主。借紫私署曰文光大师焉。四方学者骋骛而臻。觉外学偏多长有易道。著会释记二十卷。解易至上下系及末文甚备。常为人敷演此经。付授于都僧正赞宁。及乎老病乞解见任僧职。既遂所怀。唯啸傲山房以吟咏为乐。年八十一。然犹抄书籍异本。曾无告倦。未终之前。舍衣物作现前僧得施。复普饭一城僧。自此困惫每睡见有一人。纯衣紫服。肌肤软弱。如绵纩焉。意似相伴。才欲召弟子将至。此人舒徐下床。后还如故亲向。赞宁说此。某知是天人耳。嘱托言毕而绝。享年八十五。生常所著拟江东谗书五卷。杂诗赋十五卷。注林鼎金陵怀古百韵诗杂体四十章。觉之执持未尝弛放。勤于讲训切于进修。学则弥老而不休。官则奉身而知退。可谓高尚其事名节俱全。长者之风蔼然如在所居。号释氏西斋。慕吴兢之蕴积编简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5 《全唐诗》误作杨损,世号杨仆射。有方术,变化无常。五代前蜀后主乾德中,为后主召群仙于薰风殿。有人奏其为妖怪,咸康元年(925)为后主所杀。临刑赋诗一首,言前蜀将亡,后果应验。事迹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二引《洞微志》。《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补逸
杨勋,前蜀乾德中,世号杨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