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087,分1873页显示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孙恩(字 灵秀 号 征东将军 )
刘黄老
杨定( 武王 号 仇池公、假之、陇西王 )
丘豆伐可汗( 郁久闾社仑 号 丘豆伐可汗 )
张蒲(名 谟 字 玄则 号 公正 )
竺道生(别称 生公、道生 魏 号 大小二生 )
崔宏( 白马公 字 玄伯 号 冀州神童 文贞 )
僧昙始(世称 白足 号 白足和尚 )
皇甫希之(号 高士 )
僧昙霍(号 年建和 )
姚邕(字 子和 黄儿 济南公 号 济南新调 )
刘炳(字 延明 号 玄处先生 )
桓玄( 武悼皇帝、武悼帝 灵宝 字 敬道 号 太尉 楚王 )
佛陀耶舍(号 大毗婆沙 )
其它辞典(续上)
王恭(字 孝伯 号 讨王愉 阿宁 忠简 )孙恩(字 灵秀 号 征东将军 )
刘黄老
杨定( 武王 号 仇池公、假之、陇西王 )
丘豆伐可汗( 郁久闾社仑 号 丘豆伐可汗 )
张蒲(名 谟 字 玄则 号 公正 )
竺道生(别称 生公、道生 魏 号 大小二生 )
崔宏( 白马公 字 玄伯 号 冀州神童 文贞 )
僧昙始(世称 白足 号 白足和尚 )
皇甫希之(号 高士 )
僧昙霍(号 年建和 )
姚邕(字 子和 黄儿 济南公 号 济南新调 )
刘炳(字 延明 号 玄处先生 )
桓玄( 武悼皇帝、武悼帝 灵宝 字 敬道 号 太尉 楚王 )
佛陀耶舍(号 大毗婆沙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 【介绍】: 东晋太原晋阳人,字孝伯。王蕴子。起家佐著作郎。孝武帝太元十五年,以中书令都督五州诸军事,兖、青二州刺史,镇京口。安帝立,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恭数谏,为道子所忌。安帝隆安初,起兵讨国宝,道子杀国宝,乃罢兵。明年复起兵,号为讨王愉、司马尚之兄弟。其部将刘牢之为司马元显收买,击败恭,收送京师斩杀。全晋文·卷二十九
恭字孝伯,小字阿宁,濛孙。历著作佐郎、秘书监、中书郎、吏部郎、建威将军。太元中为丹杨尹,迁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以后兄擢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州,晋陵诸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京口,改号前将军,寻降号辅国将军。安帝即位,以为安北将军,不拜。举兵讨王瑜等,为会稽王道子所杀。桓玄执政,赠侍中太保,谥曰忠简。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2 【介绍】: 东晋琅邪人,字灵秀。世奉五斗米道。叔父泰以天师道聚众见杀,恩流亡海岛。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之子元显当权。安帝隆安三年,元显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当兵,群情激忿,恩因聚众起事。攻上虞,陷会稽,吴中八郡一时响应,众至数十万。恩自号征东将军。寻为谢琰、刘牢之所破,逃入海岛。次年,再破馀姚、上虞。谢琰败死,朝廷大震。五年,从水路至京口,图取建康。东晋倾全力防守,恩入海至郁州,为刘裕所败。元兴元年,攻临海,为辛景所破,赴海自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时氐族首领,杨难敌曾孙。仕前秦苻坚为尚书、领军,尽力于坚。坚死,乃率众奔陇右,称藩于晋,自号仇池公,晋孝武帝即以其自号假之,后以为秦州刺史。孝武帝太元中遂拥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后为西秦乞伏乾归所杀。谥武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0 【介绍】: 北魏时柔然可汗,姓郁久闾氏,名社仑。初居云中,道武帝登国间随父降魏。未几逃奔,袭杀其伯父匹候跋,遁漠北,侵高车,兼并诸部,立庭于敦煌、张掖之北,自号丘豆伐可汗,学中原战阵之法,与北魏常相攻战。魏明元帝永兴二年击之,社仑遁走,死于途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26 【介绍】: 北魏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字玄则。任后燕慕容宝为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后归魏,道武帝仍拜为尚书左丞。明元帝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号为公正。泰常初,平丁零翟猛雀起事。太武帝即位,出为相州刺史,在官扶弱抑强,进善黜恶。卒于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5—434 【介绍】: 即道生,俗称生公。南朝宋僧。钜鹿人,寓居彭城。俗姓魏。幼从竺法汰出家,随师姓竺。后游长安,从鸠摩罗什受业关中,罗什门下有“四圣”、“十哲”,道生都预其列。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还至建康,住青园寺。入宋,深为文帝所敬重。主张“顿悟成佛”、“一阐提人皆有佛性”等。时大经未至,闻者难信,忤众被摈。遂南下虎丘山。传说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石为点头。后入庐山,预莲社。卒于山中。文帝元嘉七年,大本《涅槃》传到建业,一阐提有佛性,果如其说。著述甚多,有《维摩》、《法华》诸经义疏及《善不受报义》、《顿悟成佛义》等,多已佚失,今存《法华经疏》。全宋文·卷六十二
道生,彭城人,师事法汰,初住龙光寺,隆安中入庐山,寻往长安,师事鸠摩罗什。义熙中南归,元嘉十一年卒。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出魏氏。钜鹿人也。客居彭城。世衣冠。父为广威令。生幼而卓异。沙门竺法汰见之。大惊曰。此儿岂受功名富贵缚者耶。而生亦欣然。愿随归山中为弟子。年十五。便能讲授。一时名流。莫敢犯其词锋。于是名震法苑。居庐山七年。与慧严慧睿入长安。从罗什受业。什门英豪数百。无有出其右者。还都馆于青园寺。宋太祖文皇帝特加礼敬。方设大会。帝地坐亲同众斋。食至。众疑日晚。不敢下箸。帝曰。日未晚也。才中耳。生曰。向日丽天。今天言日中。何得非中。举钵便食。一众从之。帝大悦。王弘范泰颜延之。皆造门结好。生每以真丹所译经文。未能尽达佛旨。而学者又滞见闻。然其所谓。善不受报。顿悟成佛。惟忘言得旨者知之。乃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皆网罗旧说。发其渊奥。皎如日星。而或者憎嫉之。已而涅槃泥洹前品。先至秦京。生熟读之曰。一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未尽耳。于是讲辈交攻之。诬以为邪说。据律当摈。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愿于此身目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狮子座。乃受摈袖手南还。仍馆青园。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光射西壁。改名龙光。众疑其异。俄生果去青园。而至吴之虎丘山。日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则谓石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否。石皆为动。若首肯之者。遂还庐山销景岩。及涅槃大本至南京。果言阐提皆有佛性。生见而尉喜不自胜。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升法座。词音朗润。听者悦悟。俄麈尾堕地。隐几而化。有释慧生者。继止龙光。有高行。时号大小生以别之。神僧传·卷第三
竺道生。本姓魏氏。钜鹿人。生而颖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及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时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初入庐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研群经。万里从师不惮疲苦。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还止青园寺。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时涅槃后品未至。生曰。阐提皆当成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文字之师。诬生为邪摈而遣之。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请于见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据师子座。竟拂衣入吴之虎丘山。竖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肖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生所说若合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于庐山升于法座讲说涅槃。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寓居彭城家世仕族。父为广戚令。乡里称为善人。生幼而颖悟聪哲若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汰。遂改俗归依。伏膺受业。既践法门俊思奇拔。研味句义即自开解。故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世名士。皆虑挫词穷。莫敢酬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气清穆。初入庐山幽栖七年。以求其志。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钻仰群经斟酌杂论。万里随法不惮疲苦。后与慧睿慧严同游长安。从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后还都止青园寺。寺是晋恭思皇后褚氏所立本种青处因以为名。生既当时法匠。请以居焉。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机得衷。王弘范泰颜延并挹。敬风猷从之问道。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文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阅真俗研思因果。乃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竞起。又六卷泥洹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阿阐提人皆得成佛。于时大本未传。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以为邪说讥愤滋甚。遂显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大众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于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游。初投吴之虎丘山。旬日之中学徒数百。其年夏雷震青园佛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号曰龙光。时人叹曰。龙既已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销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前所说合若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神色开朗德音俊发。论议数番穷理尽妙。观听之众莫不悟悦。法席将毕忽见麈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颜色不异似若入定。道俗嗟骇远近悲泣。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其神鉴之至徵瑞如此。仍葬庐山之阜。初生与睿公及严观同学齐名。故时人评曰。生睿发天真。严观洼流得。慧义彭享进。寇渊于默塞。生及睿公独标天真之目。故以秀出群士矣。初关中僧肇始注维摩。世咸玩味。生乃更发深旨显畅新异及诸经义疏。世皆宝焉。王微以生比郭林宗。乃为之立传旌其遗德。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为宪章。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后龙光又有沙门宝林。初经长安受学。后祖述生公诸义。时人号曰游玄生。著涅槃记及注异宗论檄魔文等。林弟子法宝亦学兼内外。著金刚后心论等。亦祖述生义焉。近代又有释慧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兼工草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 【介绍】: 北魏清河东武城人,字玄伯。少有俊才,厉志笃学,号冀州神童。初仕前秦,后仕后燕慕容垂,为尚书左丞、高阳内史。道武帝慕其名,于攻打后燕时征之,以为黄门侍郎,垂问故事,应对如流,迁吏部尚书。时北魏初建,有司正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帝乃命宏总裁厘定之。宏虽势倾朝廷而自奉俭约。元明帝即位,常参机要,拜六部大臣,进爵白马公。其先世善书,宏亦善草隶行押之书,为世模楷。谥文贞。全后魏文·卷二十二
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魏司空林六世孙。仕秦,为苻融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管征东记室。徵为太子舍人,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历苻丕征东功曹。苻坚亡,慕容以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道武以为黄门侍郎,迁吏部尚书。赐爵白马侯,加周兵将军。明元时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泰常三年卒,赠司空,谥曰文贞。
人物简介
简介
东晋末刘宋时代僧。生卒年不详。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末年,携带经、律数十部,至高句丽(辽东半岛)弘扬教法,此为高句丽闻道之始。义熙初年,还归关中。东晋末年,值匈奴肆虐,屠戮沙门,以刀斩师,然未能伤。继由长安移住于平城。后逢北魏太武帝废佛法难,帝亲斩之而不死,因惧师之神通,遂痛悔其废佛之过。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关中人。史亡其氏。为沙门大元末。游辽东。授三乘法。为高丽佛教流通之始也。义熙初。还长安又大弘佛教。名振三辅。始两足白行泥淖中不沾污。号白足和尚。有男子王胡者。其叔死数年。忽还家牵胡手。游地狱。且祝曰。当奉事白足阿练。既归。胡遍求得以事之。于是神异显著。晋末匈奴自朔方来。陷关中杀伐多。始遇之而刃不能伤。赫连勃勃嗟异。赦。馀沙门不杀。始因潜山林禅诵。俄拓拔焘王长安。而任崔浩以𡨥谦之之言劝。焘尽诛沙门。以绝其法。使无为民害。焘信之。太平七年。遣兵。烧佛舍。放僧尼。罢道。窜逸者捕斩之。一境为空。久之始知其可化。因焘元会曰。持锡至宫门伍伯白有道人至。焘曰。趣斩之刃下不伤。以白焘。焘大怒抽佩力自斩。不能伤。剑有微痕。如线。令置虎槛中。虎皆怖伏。不敢瞬。焘于是延上殿再拜悔谢。始为说法。焘愧恨感疾。而浩谦皆以恶疾。死。焘忿以事尽诛两族。下书兴复释教。焘死孙浚嗣佛法又盛始。不知所终。神僧传·卷第二
释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晋孝武太元之末。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时长安人王胡。其叔死数年。忽见形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叔谓胡曰。既已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胡遍访众僧。唯见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晋末朔方匈奴赫连勃勃。破获关中斩戮无数。时始亦遇害。而刃不能伤。勃勃嗟之。普赦沙门悉皆不杀。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后拓跋焘复克长安擅威关洛。时有博陵崔浩。少习左道猜嫉释教。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佛化无益有伤民利。劝令废之。焘既惑其言。以北燕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至太平末。始知焘化时将及。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官。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从门而入。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遽以白焘。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体无馀异。唯剑所著处有痕如线焉。时北园养虎于槛。焘令以始喂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试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悔其过失。始为说法明辩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始后不知其所终。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昙始。关中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晋孝武大元之末。赍经律数十部往辽东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盖高句骊闻道之始也。义熙初复还关中开导三辅。始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水未尝沾涅。天下咸称白足和上。时长安人王胡。其叔死数年忽见形还。将胡遍游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叔谓胡曰。既已知因果但当奉事白足阿练。胡遍访众僧。唯见始足白于面。因而事之。晋末朔方凶奴赫连勃勃。破擭关中斩戮无数。时始亦遇害。而刀不能伤。勃勃嗟之。普赦沙门悉皆不杀。始于是潜遁山泽修头陀之行。后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时有博陵崔皓。少习左道猜嫉释教。既位居伪辅。焘所仗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佛教无益有伤民利。劝令废之。焘既惑其言。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兵烧掠寺舍。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枭斩。一境之内无复沙门。始唯闭绝幽深军兵所不能至。至太平之末。始知焘化时将及。以元会之日忽杖锡到宫门。有司奏云。有一道人足白于面。从门而入。焘令依军法屡斩不伤。遽以白焘。焘大怒自以所佩剑斫之。体无馀异。唯剑所著处有痕如布线焉。时北园养虎于槛。焘令以始喂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试以天师近槛。虎辄鸣吼。焘始知佛化尊高黄老所不能及即延始上殿顶礼足下。悔其𮘧失。始为说法明辩因果。焘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焘以过由于彼。于是诛剪二家门族都尽。宣下国中兴复正教。俄而焘卒。孙𤀹袭位。方大弘佛法盛迄于今。始后不知所终。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昙始。关中人也。自出家多有异迹。足白于面。虽涉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以晋大元末年赍持经律数十部。往化辽东。乘机宣化。显授三乘。立以归戒。梁僧传以此为高句丽开法之始。时当开土王五年。新罗奈勿王四十一年。百济阿莘王五年。而秦符坚送经像后二十五年也。是后四年。法显西入天竺。又二年罗什生来。玄高法师生焉。晋义熙初。师复还关中。唱道三辅。长安人王胡之叔父某死已数年矣。一日梦中忽来现形。接引王胡。游遍地狱。示诸果报。胡辞还释。谓胡曰。既已知其因果。要当奉事白足阿练用修白业。胡敬诺寤已。遍询众僧。惟见始足白曰面。因即事之。晋末丐奴赫连勃勃袭取关中。斩戮无数。师亦遇害。刀不能伤。普赦沙门。悉皆不杀。而潜遁山中。修头陀密行。未几拓跋焘复剋长安。擅威关洛。时传陵崔浩少习左道。猜疾释教。位居伪辅。为焘所深信。乃与天师寇氏说焘以谓佛教无益于世。民利有伤。劝令废之。焘惑其言。以伪太平七年遂毁灭佛法。分遣军士。烧掠寺社。统内僧尼悉令罢道。其有窜逸者。追捕枭斩之。四境之内无复沙门。时玄高等被害。语在本传。师闭绝于兵革所不至处。依隐阅世及太平末。师算知焘化之将至。乃于元会日。手策金锡。即到宫门。有司奏云。有白足道人。从官门径入。仪形可怪焘闻已。即令猛卒斩之。不伤。焘大怒自以所佩利剑斫焉。惟剑所著处有痕如红绵。体无馀异。时有北园养虎子槛。焘驱令贻之。虎皆潜伏。终不敢近。焘试遣天师近槛。猛虎辄鸣吼。直欲搏噬。于是焘乃知佛教威神非黄老所及。即奉师上殿顶礼其足。悔责愆咎。师为说因果报应不差。指掌开示。略现神异。焘生大惭惧。改往修来。然祸恶已稔。遂感厉疾。而崔寇亦发恶病。将入死门。焘以谓祸由彼作罪。不可赦。因族灭二家。宣令国内。光复竺教。钟梵相闻。既而孙𤀹袭位。深惩殷鉴。洪阐真风。宝氎制度。其兴也勃焉。师不知所往。 赞曰。火炎昆冈。玉石俱焚。霜严草野。萧兰共悴。师之艰难险阻。诚曰殆哉。虽伐树削迹不足比也。然随时隐现。若青山白云之开遮。遇害亏盈。如碧潭明月之橯樚。捐躯济溺。道之以兴。菩萨法护。正当如此。其适来桑域。决膜生盲。亦乘夙愿而至者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六世孙。安帝元兴二年,桓玄专政,将废帝自立,以历代咸有隐士,而己世独无。遂征希之为著作,给其资用,并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时人名为充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南凉僧。秃发傉檀时从河南来。尝谏傉檀穷兵好杀之非,傉檀不能从。后兵乱,不知所在。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许人。好居冢间树下。河西鲜卑秃发利鹿孤僭据西平。改元建和。时霍持一锡杖。自河南至。使人跪之曰。此般若眼。奉之者可以得道。人施以衣服。受之而掷地弃水。后其衣自还施家。无所污染。行疾如风。或力追之。莫可及。言祸福皆验。有戏藏其锡杖者。霍敛目良久。即知所藏处。起取去。无所问。鹿孤弟车骑傉檀。权倾一国。霍每劝令事佛。傉檀曰。吾先世事天地。今事佛。恐违先人之训。公能七日不食者。吾从公。且令人守视之。傉檀阴遗以饼饵。霍谓沙门智行曰。吾谁欺。欺国王耶。卒如期不食。于是傉檀信服焉。傉檀女疾。请救。霍曰。生死分定。圣不能转。正可粗知早晚耳。固请时后宫门久闭。霍趣开之曰。及开则生。不及则死。果宫门未及开而卒。每谓傉檀曰。若能安坐无为。则天下可定。国祚克昌。如其穷兵好杀。祸将及矣。傉檀不能从。后兵乱。霍不珠所终。神僧传·卷第二
沙门昙霍。不知何许人也。秃发傉檀。时从河南来。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般若眼。奉之可以得道。时人咸异之。或遗以衣服。受而投之于河。后日以还其本主。衣无所污。行步如风云。言人生死贵贱无毫发之差。人或藏其锡杖。昙霍大哭数声。闭目须臾起而取之。咸奇其神异莫能测也。因之事佛者甚众。利鹿孤有弟傉檀。假署车骑权倾伪国。猜忌多所贼害。霍谓傉檀曰。当修善奉佛为后世桥梁。傉檀曰。先世未曾奉佛。今若奉佛恐违先世之旨。公若能七日不食颜色如常。是为佛道神明。仆当奉之。乃使人幽守七日。而霍无饥渴之色。傉檀遣沙门智行密持饼遗霍。霍不肯食。傉檀深奇之每。谓傉檀曰。若能安坐无为则天下可定。祚胤克昌如其穷兵好杀祸将及己。傉檀不能从傉檀女病甚。请救疗昙霍曰。人之生死自有定期。圣人亦不能转祸为福。昙霍焉能延命耶。正可知早晚耳。傉檀固请之。时后宫门闭。昙霍曰。急开后门。及开门则生。不及则死。傉檀命开之。不及而死。后兵乱不知所在。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昙霍者。未详何许人。蔬食苦行。常居冢间树下。专以神力化物。时河西鲜卑偷发利鹿孤。愆据西平。自称为王。号年建和。建和二年十一月。霍从河南来至自西平。持一锡杖令人跪之云。此是波若眼。奉之可以得道。人遗其衣物受而辄投诸地。或放之河中。有顷衣自还本主。一无所污。行疾如风。力者追之。恒困不及。言人死生贵贱毫釐无爽。人或藏其锡杖。霍闭目少时。立知其处。并奇其神异终莫能测。然因之事佛者甚众。鹿孤有弟耨檀。假署车骑。权倾伪国。性猜忌多所贼害。霍每谓檀曰。当修善行道为后世桥梁。檀曰。仆先世以来恭事天地名山大川。今一旦奉佛恐违先人之旨。公若能七日不食颜色如常。是为佛道神明。仆当奉之。乃使人幽守七日。而霍无饥渴之色。檀遣沙门智行密持饼遗霍。霍曰。吾尝谁欺。欺国王耶。檀深奇之厚加敬仰。因此改信节杀兴慈。国人既蒙其祐。咸称曰大师。出入街巷百姓并迎为之礼。檀有女病甚笃。请霍救命。霍曰。死生有命。圣不能转。吾岂能延寿。正可知早晚耳。檀固请之。时宫后门闭。霍曰。急开后门。及开则生。不及则死。檀命开之。不及而卒。至晋义熙三年耨檀为勃勃所破。凉土兵乱不知所之。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蔬食苦行。常居冢间树下。专以神力化物。时河西鲜卑利鹿孤。僭据西平。自称为王。号年建和二年十一月。霍从河南。来至自西平。持一锡杖。云此是般若眼。奉之可以得道。人遗其衣物。受而辄投诸地。或放之河中。有顷。衣自还本主。一无所污。行疾如风。言人死生贵贱。毫𨤲无爽。人或藏其锡杖。霍闭目少时。立知其处。并奇其神异。因之事佛者甚众。鹿孤有弟傉檀假署车骑。权倾倾伪国。性猜忌。多所贼害。霍每谓檀曰。当修善行道。为后世桥梁。檀曰。仆先世已来。恭事天地名山大川。今一旦奉佛。恐违先人之旨。公若能七日不食。颜色如常。是为佛道神明。仆当奉之。乃使人幽守七日。而霍无饥渴之色。檀遣沙门智行。密持饼遗霍。霍曰。吾尝谁欺而欺国王耶。檀深奇之。厚加敬仰。因此改信。节杀兴慈。国人既蒙其佑。咸称曰大师。出入街巷。百姓迎礼。至晋义熙三年。傉檀为勃勃所破。凉土兵乱。不知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赤亭人,字子和,小字黄儿。羌族。姚兴弟,封济南公。时赫连勃勃为北魏所败,依附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兴信用之。弘始中欲拜勃勃为安远将军,镇高平。邕固谏。兴不听,除勃勃为安北将军,镇朔方。未几勃勃袭杀没奕于,为乱于岭北,兴始悔不听邕言。邕识鉴明惠,善音律,能度音之盈虚,重谱曲调,号济南新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敦煌人,字延明,号玄处先生。少就博士郭瑀学。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西凉李皓时,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迁抚夷护军。皓谓与炳相值,为诸葛亮之会刘备。北凉沮渠蒙逊平酒泉,拜为秘书郎。沮渠牧犍尊之,为国师。魏太武帝平凉州,拜乐平王从事中郎。岁余返敦煌,道卒,年七十余。有《凉书》、《敦煌实录》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9—404 【介绍】: 名一作灵宝。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敬道。桓温子。袭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应之。恭为其部将刘牢之所杀,诏以玄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离间计,加玄都督荆州四郡,使击杀殷仲堪、杨佺期,据有荆雍,领荆、江二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八州。玄于是树用心腹,兵马日盛。安帝元兴初,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领兵讨伐桓玄,玄率军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二年称帝,国号楚。三年,刘裕、刘毅在京口起兵讨之,玄兵败西逃,为益州兵所杀。全晋文
玄字敬道,小名灵宝。温第六子,袭爵南郡公,孝武末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弃官归,安帝初以为都督交广二州、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不行,寻为江州刺史,加都督荆州四郡,进后将军、都督江荆襄雍秦梁益宁八州、及扬州八郡、江荆二州刺史,元兴初举兵犯顺,自加总百揆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复让丞相,自署太尉,封楚王,加九锡,以元兴二年受禅,改元永始,义兵起,伏诛,有《周易系辞注》二卷,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人。罽宾国人。能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世间法术,多所综习。在沙勒国,为太子达摩弗多所重,留养宫中。鸠摩罗什从而受学。后至姑臧,姚兴迎之,与罗什共译经。译出《四分律》、《长阿含经》等。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等。后不知所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此云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世奉外道。有比丘乞食其家。耶舍父怒驱之。遂手足挛躄。卜曰。坐犯大人。即求向比丘忏悔。遂愈。父大惊。俾耶舍师事焉。时年十三。尝随师逢虎嚝野中。师窘欲逃匿。耶舍曰。毋畏。虎且去。师问其故。曰虎已饱矣。前行见馀残。师心异之。年十五。日诵三万言。有异僧怜其慧敏。为乞食分共之。使无废诵习。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性高简以知见广大。自持视世。莫足以师己者。人亦以此短之。然见其风度。谈笑则又爽然。失所恨。以是反壮犹为沙弥。益从其舅。学五明诸论。年二十七乃得戒。常供众僧饭于沙勒王家。太子达磨勿多与语悦之。留以供养。罗什后至。复相研究欢甚。会什侍毋还龟兹。沙勒太子嗣位。时吕光伐龟兹。龟兹求敕于沙勒。兵未至。而龟兹陷。罗什为所执舍独东化龟兹。十年什在姑臧。遣书邀舍。国人留挽。又一年因夜与弟子。窃发。弟子曰。且日追至奈何。于是祝药投钵水中。洗足以行。黎明数百里。问弟子何觉。曰但闻疾风泪出耳。复祝药投水。洗足乃止。至姑臧什在长安闻兴以女子逼为非法。叹曰。好绵其可使驰之棘林中哉。什劝兴迎之使至。耶舍笑曰。明旨远降。便当驿驰。仰副檀越待士之勤。脱见礼如罗什者。即贫道未敢闻命。使还以闻。兴叹其几慎。遣使敦喻。乃肯来。兴郊迎。别建精舍于逍遥园。虽盛供设。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十住品经。疑未操笔。至是审定。焉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时号赤髭毗婆沙又以其道。为什所师。号大毗婆沙。司隶校尉姚爽。请出昙无德律。兴疑其脱谬。试令诵差籍药方五万言及覆无误者。又译四分律。凡四十四卷。长阿含等兴以万缣施。凡所施积一屋。皆未尝问。或货之以造城南寺云。还西域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傅贾客寄凉州故人。神僧传·卷第二
佛陀耶舍。此云觉名。罽宾人。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食。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躄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㱴。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记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时国王不豫。请僧斋会。太子见而悦之请留宫内供养。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后罗什往龟兹。为吕光所执。舍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使要之。欲去国人留之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衣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至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慎重。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乃试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一日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出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癖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残。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进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世间法术多所练习。年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每端坐思义。尚云不觉虚过于时。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国王不悆请三千僧。会耶舍预其一焉。时太子达摩弗多。此言法子。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耶舍詶对清辩。太子悦之仍请留宫内供养。待遇隆厚。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符坚遣吕光西伐龟兹。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下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几慎。重信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于时罗什出十住经。一月馀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叹其当要。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既为罗什之师。亦称大毗婆沙。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姚兴为货之。于城南造寺。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兴疑其遗谬。乃请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二日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