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虎毒不吃儿(虎毒不吃儿)  拼音:hǔ dú bù chī ér
(谚语)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论如何狠毒,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西游记》第二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著我巧语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也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儿」。
《国语辞典》:老虎挂念佛珠(老虎挂念佛珠)  拼音:lǎo hǔ guà niàn fó zhū
(歇后语)假慈悲。老虎是凶狠的动物,挂上象徵慈悲的佛珠。比喻人为达目的,而装出慈悲、善良的伪象。如:「你中风了,他还对你这么好,其实是老虎挂念佛珠──假慈悲,想著你的财产罢了!」
《国语辞典》:老虎嘴上拔毛  拼音:lǎo hǔ zuǐ shàng bá máo
(歇后语)好大的胆。必须有很大的胆量才敢在凶猛的老虎嘴上拔毛。如:「少不经事的人才敢在老虎嘴上拔毛,不考虑后果。」
《国语辞典》:老虎嘴里拔牙(老虎嘴里拔牙)  拼音:lǎo hǔ zuǐ lǐ bá yá
(歇后语)自找死路。老虎是凶猛的动物,拔虎牙无非是自寻死路。比喻招惹是非触犯强者,或到险恶之地进行活动。如:「你找他报仇,简直是老虎嘴里拔牙──自找死路!」
《国语辞典》:骑著老虎过海(骑著老虎过海)  拼音:qí zhe lǎo hǔ guò hǎi
(歇后语)下不来。老虎凶猛,难以驾驭,而骑虎渡海不能半途下来。比喻无法下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待要驳他,一时却驳不倒,无如此时,自己是骑著老虎过海,可真下不来了!」
《国语辞典》:大虫头上做窠(大虫头上做窠)  拼音:dà chóng tóu shàng zuò kē
在老虎头上筑巢。比喻触犯有势力的人。《野叟曝言》第六三回:「那里来这野蛮子,在大虫头上做窠!」也作「大虫口里倒涎」。
《国语辞典》:虎卑势,狸卑身(虎卑势,狸卑身)  拼音:hǔ bēi shì,lí bēi shēn
老虎做卑下的姿势,准备袭击;狸弯屈身子,准备攫取东西。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虎之卑势,将以有击也;狸之卑身,将求所取也。」比喻养精蓄锐,准备袭击。
《国语辞典》:虎无爪,鸟无翼(虎无爪,鸟无翼)  拼音:hǔ wú zhuǎ,niǎo wú yì
老虎没了锐利爪子,飞鸟失去羽翼。比喻无用之辈。《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操又曰:『李、郭二贼此去若何?』昭曰:『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
《国语辞典》:画虎画皮难画骨(画虎画皮难画骨)  拼音: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谚语)人只能描绘出老虎外表的皮相,却无法表现老虎的骨相、精神。比喻光看外表无法了解人内心的思想。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如今年荒亲死,一竟不归,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今日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国语辞典》:羊入虎口  拼音:yáng rù hǔ kǒu
羊落入老虎口里。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必死无疑。如:「明知对方不怀好意,还一个人去赴约,岂不是羊入虎口?」
《国语辞典》:葫芦儿(葫芦儿)  拼音:hú lu ér
1.端午时用线缕缠成樱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芦等形状,贯穿于线上的物品。儿童佩于襟上,过午弃之,据说可去邪避灾。
2.一种用竹签贯串山楂、海棠等果实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称为「冰糖葫芦」。
3.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國語辭典》:纵虎归山(縱虎歸山)  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
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也作「放虎归山」。
《国语辞典》:虎睨  拼音:hǔ nì
像老虎般锐利、凶狠的眼神。
《国语辞典》:抱虎而眠  拼音:bào hǔ ér mián
抱著老虎睡觉。形容人兢兢业业,谨慎言行。《西游记》第一○回:「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国语辞典》:大人虎变(大人虎变)  拼音:dà rén hǔ biàn
虎变,指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彩。大人虎变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恶,以显现其德行之美。《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后比喻为大人物的出处行动变化莫测。亦比喻人的地位由贫贱变成贵显。也作「大贤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