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虎卑势,狸卑身(虎卑势,狸卑身)  拼音:hǔ bēi shì,lí bēi shēn
老虎做卑下的姿势,准备袭击;狸弯屈身子,准备攫取东西。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虎之卑势,将以有击也;狸之卑身,将求所取也。」比喻养精蓄锐,准备袭击。
《国语辞典》:虎无爪,鸟无翼(虎无爪,鸟无翼)  拼音:hǔ wú zhuǎ,niǎo wú yì
老虎没了锐利爪子,飞鸟失去羽翼。比喻无用之辈。《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操又曰:『李、郭二贼此去若何?』昭曰:『虎无爪,鸟无翼,不久当为明公所擒,无足介意。』」
《国语辞典》:画虎画皮难画骨(画虎画皮难画骨)  拼音: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谚语)人只能描绘出老虎外表的皮相,却无法表现老虎的骨相、精神。比喻光看外表无法了解人内心的思想。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如今年荒亲死,一竟不归,你知他心腹事如何?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今日薛婆本是个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软语,三巧儿遂与他成了至交,时刻少他不得。正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国语辞典》:羊入虎口  拼音:yáng rù hǔ kǒu
羊落入老虎口里。比喻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必死无疑。如:「明知对方不怀好意,还一个人去赴约,岂不是羊入虎口?」
《国语辞典》:葫芦儿(葫芦儿)  拼音:hú lu ér
1.端午时用线缕缠成樱桃、桑葚、木梳、老虎、葫芦等形状,贯穿于线上的物品。儿童佩于襟上,过午弃之,据说可去邪避灾。
2.一种用竹签贯串山楂、海棠等果实而外蘸冰糖的食品。也称为「冰糖葫芦」。
3.壶芦的别名。参见「壶芦」条。
《國語辭典》:纵虎归山(縱虎歸山)  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
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昔刘备为豫州牧时,某等请杀之,丞相不听,今日又与之兵,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也作「放虎归山」。
《国语辞典》:虎睨  拼音:hǔ nì
像老虎般锐利、凶狠的眼神。
《国语辞典》:抱虎而眠  拼音:bào hǔ ér mián
抱著老虎睡觉。形容人兢兢业业,谨慎言行。《西游记》第一○回:「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走。」
《国语辞典》:大人虎变(大人虎变)  拼音:dà rén hǔ biàn
虎变,指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彩。大人虎变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恶,以显现其德行之美。《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后比喻为大人物的出处行动变化莫测。亦比喻人的地位由贫贱变成贵显。也作「大贤虎变」。
《国语辞典》:大贤虎变(大贤虎变)  拼音:dà xián hǔ biàn
虎变,老虎身上的斑纹变化多彩。大贤虎变比喻居上位者的向善去恶,以显现其德行之美。亦比喻由贫贱而变显达。唐。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也作「大人虎变」。
《漢語大詞典》:放虎遗患(放虎遺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意,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参见“ 放虎归山 ”。
《國語辭典》:放虎归山(放虎歸山)  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
比喻放走敌人,后患无穷。《精忠岳传》第三一回:「倘他逃走去了,岂不是放虎归山?」也作「纵虎归山」。
《漢語大詞典》:虎落平川
老虎从山里来到平地。比喻有势力者失去了依仗或人遇到了倒霉的时候。例如:虎落平川被犬欺。——·钱彩《说岳全传》
《漢語大詞典》:眈眈虎视(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旧唐书·张仲武传:“ 渔阳 突骑, 燕 歌壮气。赳赳元戎,眈眈虎视。”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分宜氏 当国,自谓得旁採风雅权,谗者间之,眈眈虎视,俱不免矣。” 郭沫若 《盲肠炎·一个伟大的教训》:“ 欧 战正当剧烈的时候,我们 中国 的棉纱事业呈现过一次很兴旺的状态,一时工厂林立,销数日增,使眈眈虎视的邻邦的 日本 人曾瞠目地惊赞不置。”
分類:老虎
《國語辭典》:身寄虎吻  拼音:shēn jì hǔ wěn
身体置于老虎的嘴边。比喻处境极危险。晋。桓温 荐谯元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國語辭典》:如虎傅翼  拼音:rú hǔ fù yì
好像老虎长出翅膀。比喻强而有力者又增添新的生力军,形势更优。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三二。妖人物》:「自此以后,水旱饥馑相仍逾年。税使至,破坏全楚,如虎傅翼,择人而食。」也作「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