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师弟(師弟)  拼音:shī dì
1.师父和徒弟,老师和学生。如:「师弟二人下棋。」《西游记》第二六回:「镇元子正与唐僧师弟闲叙,闻报,即降阶奉迎。」
2.同一师门比自己年纪小或受业晚的男子。《水浒传》第五回:「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
3.指年龄比自己小的,老师的儿子。
《國語辭典》:帝师(帝師)  拼音:dì shī
1.帝王的老师。《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2.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金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元史。卷四。世祖纪》:「以梵僧八合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
《國語辭典》:师生(師生)  拼音:shī shēng
老师与学生的合称。如:「师生联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丧师衰经》:「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清。李渔《怜香伴》第一九出:「只怕师生名分终输我,儒巾纱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须你将奈何。」
《國語辭典》:心丧(心喪)  拼音:xīn sāng
古时弟子为师长守丧,不著丧服而心存哀悼,称为「心丧」。《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后用以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李尚书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漢語大詞典》:师传(師傳)
老师之传授;师承。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曜得道,非有师传。”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而 游夏 独以文学见称,盖其学有师传,代相祖述。” 清 皮锡瑞 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是 小夏侯 求异於 大夏侯 , 大夏侯 又求异於 欧阳 ,不守师传。”
《國語辭典》:明师(明師)  拼音:míng shī
高明的老师。如:「也不知道他是受什么明师指点,一时竟开了窍。」
分類:贤明老师
《國語辭典》:本师(本師)  拼音:běn shī
1.传授自己学业或技能的老师。《史记。卷八○。乐毅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2.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教导者,故尊称为「本师」。
《國語辭典》:严师(嚴師)  拼音:yán shī
1.尊敬老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2.管教严厉的老师。《吕氏春秋。离俗览。上德》:「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
《國語辭典》:名师(名師)  拼音:míng shī
1.有名的教师或技师。《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2.强盛的军队。《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
《國語辭典》:师父(師父)  拼音:shī fu
1.老师的通称。《水浒传》第七三回:「师父可救弟子则个!」《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把这刀和拳细细指教他,他就拜了郭孝子做师父。」
2.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平妖传》第一三回:「老身有句私房话儿,叫两位师父权且闪开!」《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柳翠被月明师父连喝三遍,再不敢开言,慌忙起身。」
3.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木匠师父」、「拳术师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这是五十两定银,鲍师父,你且收了,其馀的,领班子过去再付。」
《漢語大詞典》:还书(還書)
(1).报书,致信。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乃遣人持黄金五十斤送 博 ( 张博 ), 博 喜,还书谢。” 颜师古 注:“还书,报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万 寿春 败后,还书与 王右军 云:慙负宿愿。” 王闿运 《莫姬哀词》:“归及秋深,别当冬始。 夏口 还书, 淮阳 咏史。”
(2).指答复的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四·乌夜啼》:“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 南朝 梁 吴均 《山中杂诗》之三:“奈何 梁 隐士,一去无还书。”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留 赵 一日,赠縑数匹,以还书託焉。”
(3).归还所借的书。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十七八九夜,还书復借书。”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
(4).谓生徒对着老师背书。《新华日报》1987.5.15:“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丽堂 每天对着爷爷‘还书’。”
《漢語大詞典》:常师(常師)
固定的老师。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 蟠 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 唐 韩愈 《师说》:“圣人无常师。”
分類:固定老师
《國語辭典》:良师(良師)  拼音:liáng shī
优良的教师。《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宋。李光〈答符秀才书〉:「吾子有志于问学,况已得良师,异时当卓然有立于世。」
《國語辭典》:良师益友(良師益友)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称美才德出众,可兼为师友的人。亦用于比喻有助于学习的事物。如:「学长品学兼优又乐于助人,在学校是我的良师益友。」「一本好的辞典,是学习语文的良师益友。」
《國語辭典》:师尊(師尊)  拼音:shī zūn
对老师的尊称。如:「徒儿就此叩别师尊,下山去了。」
《國語辭典》:师公(師公)  拼音:shī gōng
1.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西游记》第一六回:「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
2.厨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凡分茶酒肆,卖下酒食品厨子,谓之『量酒博士、师公。』」也作「师工」。
3.台湾俗称道士为「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