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闭堂(閉堂)
宋 代译经院翻译新经后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每岁诞节,必进新经……前一月,译经使、润文官又集,以进新经,谓之‘闭堂’。”参见“ 开堂 ”。
分類:翻译仪式
《國語辭典》:开堂(開堂)  拼音:kāi táng
1.秘密社团或黑社会结党立派、成立组织,称为「开堂」。也称为「开山」。
2.流氓、乞丐等故意将自己弄伤,以达到某些目的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笔译(筆譯)
谓以文字进行翻译。与“口译”相对而言。
分類:文字翻译
《漢語大詞典》:曲译(曲譯)
歪曲原意的翻译。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
《漢語大詞典》:怯里马赤(怯里馬赤)
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北人﹞立怯里马赤,盖译史也,以通华夷言语文字。昔 世祖 尝问 孔子 何如人。或应之曰:‘是天的怯里马赤。’ 世祖 深善之。”
《漢語大詞典》:内阁中书(内閣中書)
清 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恨海》第一回:“ 王乐天 是个内阁中书,与 陈戟临 一般都未曾补缺。”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漢語大詞典》:侍读学士(侍讀學士)
(1).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宋 乐史 《广卓异记·柳公权》:“ 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 清 戴震 《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 沈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 ,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
(2). 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漢語大詞典》:润文官(潤文官)
为翻译的佛经修饰文字的官员。 宋 置。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太平兴国 中,始置译经院於 太平兴国寺 ,延梵学僧翻译新经。始以光禄卿 汤公 悦 、兵部员外郎 张公 洎 润色之,后 赵文定 、 杨文公 、 晁文庄 、 李尚书 维 ,皆为译经润文官。”
《漢語大詞典》:目标程序
又称“目的程序”。源程序经过专门的软件翻译、加工后得到的程序。有的可直接装入计算机内存中运行,有的需进一步加工后才能由计算机执行。
《国语辞典》:理想主义(理想主义)  拼音:lǐ xiǎng zhǔ yì
1.一般通俗用法指人类的生活中,在欲望和快乐之外,于精神上更立崇高的目的,努力求其实现,以达人生真正意义的理论。
2.理想主义有时也是唯心论(Idealism)的另一种翻译,其他译法还包括理念论、观念论,是哲学中对思想、心灵、语言及物质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探讨与观点。
《漢語大詞典》:露天通事
旧时 上海 称略通日常会话用语、水平低下的西语翻译。 胡祖德 《沪谚外编·新词典》:“露天通事:蹩脚翻译也。稍諳西语,终日游行街市,见西人向内地商店购物事,即插身其间,为之通译,并得其回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