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译载(譯載)
翻译并刊载。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那一篇《无家可归的艺术家》译载在一种期刊上时,曾经使我发生过暂时的思索。”
分類:翻译刊载
《漢語大詞典》:译语官(譯語官)
古代从事翻译的官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宋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 金国 之法,夷人官 汉 地者,皆置通事,上下重轻,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三二年皆致富”自注:“﹝通事﹞即译语官也,或以有官人为之。”
《漢語大詞典》:译校(譯校)
翻译并校勘。《书林》1986年第2期:“另一方面对采用的作品进行译校。”
分類:翻译校勘
《漢語大詞典》:译述(譯述)
翻译述说。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进化学说之于 中国 ,输入是颇早的,远在 严复 的译述 赫胥黎 天演论。”《读书》1986年第2期:“这回读了三联书店重版的译本,才从书末的《中译本后记》里了解到原来一九二九年我们就早经有过此书的译述。”
分類:翻译述说
《漢語大詞典》:译诗(譯詩)
经过翻译的诗歌。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但抄两首译诗算是在示众,是不对的。”
分類:翻译诗歌
《漢語大詞典》:译品(譯品)
翻译的作品。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附来信:“可是,有时候,依照译品内容的性质,为着保存原作精神,多少的不顺,倒可以容忍。”《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如 郭大力 、 王亚南 翻译 亚当·斯密 , 贺麟 、 朱光潜 翻译 黑格尔 , 周建人 等翻译 达尔文 , 杨东莼 等翻译 摩尔根 ,都是目前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译品。”
《漢語大詞典》:译刻(譯刻)
翻译并刻印。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以华言唐文译刻释氏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
分類:翻译刻印
《漢語大詞典》:译经院(譯經院)
宋 代翻译佛经的场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太平兴国 中,始置译经院於 太平兴国寺 ,延梵学僧,翻译新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漢語大詞典》:译经润文使(譯經潤文使)
掌管佛经的翻译和润色的官。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二:“本朝宰相,衔带译经润文使,盖本於 唐 也。”
《漢語大詞典》:译界(譯界)
翻译界。 鲁迅 《热风·不懂的音译》:“这‘屠介纳夫’和‘郭歌里’,虽然古雅赶不上‘柯伯坚’,但于外国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个《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却几乎成了现在译界的常习。”《修辞学习》1986年第2期:“把只有在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会有的人和事,硬塞到外国人写的作品里去,就会令人感到不伦不类,甚至成为译界趣谈。”
分類:翻译
《漢語大詞典》:译释(譯釋)
翻译并解释。《文物》1986年第4期:“前人在译释文字、考证史实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老、中两代学者心血的结晶。”
分類:翻译解释
《國語辭典》:译介(譯介)  拼音:yì jiè
翻译介绍。如:「这本杂志每月译介一本新书。」
分類:翻译介绍
《漢語大詞典》:译制(譯製)
指影片的翻译和制作。《文汇报》1986.3.14:“上海电视台译制的一批外国电视连续剧将陆续和观众见面。”
《漢語大詞典》:译注(譯註)
见“ 译註 ”。
亦作“ 译注 ”。 翻译并注解。魏书·吕洛拔传:“后 文祖 以旧语译註《皇誥》,辞义通辩,超授 阳平 太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大家降一级试试看》:“至于译注的书,那自然,不是‘硬译’就是误译。” 袁梅 《〈诗经译注〉引言》:“出于这种朴素的愿望,也就不揣谫陋,贸然作译注的尝试。”
分類:翻译注解
《漢語大詞典》:译字生(譯字生)
从事文字翻译的人员。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通事:“礼部则例,入贡诸国,惟 朝鲜 、 琉球 、 越南 ,表章用汉文, 苏禄 、 南掌 、 暹逻 等国皆由各该省通事译録具题,四译馆贮外夷书凡十种,皆译以汉文,馆内译字生凡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