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全录(全录)  拼音:quán lù
一种使用特殊乾印术的复印机。由英语xerox翻译得名。此种复印机不用药水,而是利用曝光来影印材料。
《漢語大詞典》:重九译(重九譯)
语言经过辗转翻译才能听懂。借指边远之地。史记·大宛列传:“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张守节 正义:“言重重九遍译语而致。”参见“ 重译 ”。
《國語辭典》:重译(重譯)  拼音:chóng yì
1.辗转翻译。《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三国魏。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越裳重译,充我皇家。」
2.重新翻译。如:「老闆希望这件英文信函能重译。」
《國語辭典》:原著  拼音:yuán zhù
艺文上指翻译、改编、删节等修改前所依据的原作品。如:「此剧是根据关汉卿原著改编的。」
《漢語大詞典》:译言(譯言)
指翻译工作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又西北,逕 狄道 故城东…… 应劭 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
分類:翻译作者
《漢語大詞典》:译贝(譯貝)
翻译的佛经。 宋 洪适 《代为母还水陆疏》:“伏望一切虚空,四维上下瞻十地坐莲之相;三乘皆具,大乘闻 五天 译贝之文。”
分類:翻译佛经
《國語辭典》:译名(譯名)  拼音:yì míng
由外国语文翻译出来的名称。
分類:译名翻译
《國語辭典》:译官(譯官)  拼音:yì guān
职官名。汉代主管翻译外国语言的官员。《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分類:译官翻译
《漢語大詞典》:译师(譯師)
翻译佛经的僧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佛书初来,首有《遗教经》《四十二章》《楞伽经》,译师 汉 人,故文亦简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由 年杂那古马热 任译师,翻译前此未译佛经多种。”
《漢語大詞典》:梵译(梵譯)
梵文佛经的翻译。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兹復罢著书,梵译专讨论。頽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国语辞典》:格义(格义)  拼音:gé yì
用该文化原有的概念,去解释从另一语言文化翻译来的新观念。格义源于早期佛教传入汉地时,沙门用老、庄等外典比附解释佛法。《高僧传。卷四。高邑竺法雅》:「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
《漢語大詞典》:译象(譯象)
礼记·王制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译象”指翻译人员。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 越雋 至 夔 巫 百舍,而同於 蜀 语; 宜章 隔 乐昌 一领,而动资译象。文之判代,亦犹是矣。”参见“ 象胥 ”。
《漢語大詞典》: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周礼·秋官·象胥:“掌 蛮 、 夷 、 闽 、 貉 、 戎 、 狄 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旧唐书·玄宗纪论:“ 象郡 、 炎州 之玩, 鸡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结辙於象胥,駢罗於典属。”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槃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清 徐果亭 《圣武功成诗》:“正朔通鱼海,舆图拓象胥。”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象胥之官,掌传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亲,入宾之岁,则协礼以传词,此文之施於通译者也。”
《國語辭典》:译文(譯文)  拼音:yì wén
经翻译出的文字。
《國語辭典》:译本(譯本)  拼音:yì běn
将一种语言写成的书籍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所得的本子。
《国语辞典》:薄伽梵  拼音:bó qié fàn
世尊,为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由梵语bhagavan翻译得名。含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义。《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尔时薄伽梵从初證觉,于十二年中诸声闻弟子无有过失,未生疮疱。」也译作「婆伽婆」、「婆伽梵」。
《国语辞典》:作爱(作爱)  拼音:zuò ài
进行性行为。为英语make love的翻译。也译作「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