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0
词典
11
分类词汇
145
佛典
4
共145,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原文
通译
译场
译书
全录
重九译
原著
译言
译贝
译名
译官
译师
梵译
格义
译象
《國語辭典》:
原文
拼音:
yuán wén
1.写作时对徵引或转录他人著述文字的称谓。
2.翻译外文时所根据原著的文字或词句。
分類:
原文
翻译
征引
依据
改写
词句
文章
文字
《國語辭典》:
通译(通譯)
拼音:
tōng yì
1.翻译两方语言使其相通。如:「他通译得很好,使得双方在沟通上没有障碍。」
2.称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能作口头翻译的人。如:「对外贸易的公司通常需要雇用专业通译。」
分類:
通译
翻译
译人
人员
方语
言使
通晓
《漢語大詞典》:
译场(譯場)
古代翻译佛教经籍的机构。有由私人和团体组织者,有以国家之力设立者。分工甚为细密,有译主、笔受、度语、证梵、润文、证义、校勘、监护等项。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序论》
:“ 唐 代译经,为了翻译的谨严,译场设有专职的‘证义’,以审查译出的佛典,是否表达清楚。”
分類:
翻译
佛教
经籍
机构
私人
团体
组织
《漢語大詞典》:
译书(譯書)
(1).古指异域向朝廷修好朝贡时的呈书。因需翻译,故称。 唐
王勃
《九成宫颂》
:“玉帛华夷,提封宇宙;译书岁欵,祥图月凑。”
(2).翻译书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三十回:“还有广方言馆那译书的,二三百银子一月,还要用一个 中国 人同他对译,一天也不知译得上几百个字。” 王西彦
《病人》
:“我用译书的工作,把那一段悠久窒息的生命轻易埋葬掉啦。”
分類:
翻译
书籍
异域
朝廷
修好
朝贡
《国语辞典》:
全录(全录)
拼音:
quán lù
一种使用特殊乾印术的复印机。由英语xerox翻译得名。此种复印机不用药水,而是利用曝光来影印材料。
分类:
用特
特殊
英语
翻译
《漢語大詞典》:
重九译(重九譯)
语言经过辗转翻译才能听懂。借指边远之地。
《
史记·大宛列传
》
:“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张守节 正义:“言重重九遍译语而致。”参见“ 重译 ”。
分類:
辗转
翻译
才能
能听
听懂
边远
《國語辭典》:
重译(重譯)
拼音:
chóng yì
1.辗转翻译。《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三国魏。
应贞
〈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
〉:「越裳重译,充我皇家。」
2.重新翻译。如:「老闆希望这件英文信函能重译。」
分類:
辗转
重新
南方
翻译
他国
荒远
国语
转译
译文
异域
《國語辭典》:
原著
拼音:
yuán zhù
艺文上指翻译、改编、删节等修改前所依据的原作品。如:「此剧是根据关汉卿原著改编的。」
分類:
原著
著作
原本
翻译
改写
删节
依据
《漢語大詞典》:
译言(譯言)
指翻译工作者。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河水二
》
:“又西北,逕 狄道 故城东…… 应劭 曰:‘反舌左衽,不与华同,须有译言乃通也。’”
分類:
翻译
作者
《漢語大詞典》:
译贝(譯貝)
翻译的佛经。 宋
洪适
《代为母还水陆疏》
:“伏望一切虚空,四维上下瞻十地坐莲之相;三乘皆具,大乘闻 五天 译贝之文。”
分類:
翻译
佛经
《國語辭典》:
译名(譯名)
拼音:
yì míng
由外国语文翻译出来的名称。
分類:
译名
翻译
《國語辭典》:
译官(譯官)
拼音:
yì guān
职官名。汉代主管翻译外国语言的官员。《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分類:
译官
翻译
《漢語大詞典》:
译师(譯師)
翻译佛经的僧侣。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
卷三:“佛书初来,首有
《遗教经》
、
《四十二章》
、
《楞伽经》
,译师 汉 人,故文亦简古。”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由 年杂那古马热 任译师,翻译前此未译佛经多种。”
分類:
翻译
佛经
僧侣
《漢語大詞典》:
梵译(梵譯)
梵文佛经的翻译。 宋
叶适
《送冯传之》
诗:“兹復罢著书,梵译专讨论。頽然对白法,诸有不得存。”
分類:
梵文
佛经
翻译
《国语辞典》:
格义(格义)
拼音:
gé yì
用该文化原有的概念,去解释从另一语言文化翻译来的新观念。格义源于早期佛教传入汉地时,沙门用老、庄等外典比附解释佛法。《高僧传。卷四。高邑竺法雅》:「雅乃与康法朗等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
分类:
文化
原有
解释
一语
言文
翻译
观念
《漢語大詞典》:
译象(譯象)
《
礼记·王制二
》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因以“译象”指翻译人员。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
:“ 越雋 至 夔 巫 百舍,而同於 蜀 语; 宜章 隔 乐昌 一领,而动资译象。文之判代,亦犹是矣。”参见“ 象胥 ”。
分類:
翻译
译人
人员
《漢語大詞典》:
象胥
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
《
周礼·秋官·象胥
》
:“掌 蛮 、 夷 、 闽 、 貉 、 戎 、 狄 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以和亲之。”
《
旧唐书·玄宗纪论
》
:“ 象郡 、 炎州 之玩, 鸡林 、 鯷海 之珍,莫不结辙於象胥,駢罗於典属。”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
诗:“槃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清 徐果亭
《圣武功成诗》
:“正朔通鱼海,舆图拓象胥。”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
:“象胥之官,掌传王言於夷使,使之諭説和亲,入宾之岁,则协礼以传词,此文之施於通译者也。”
分類:
接待
四方
使者
官员
翻译
译人
人员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