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7,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毕士安( 士元 字 舜举、仁叟 文简 )
刘翰(字 武子 )
李翰
贾黄中(字 娲民 )
卢之翰(字 维周 )
吕蒙正(字 圣功 莱国公、许国公 文穆 )
阎承翰
秦翰(字 仲文 )
王禹偁(世称 王黄州 字 元之 )
崔维翰
苏易简(字 太简 文宪 )
赵安仁(字 乐道 文定 )
宋维翰
钱若水(字 澹成、长卿 宣靖 驳司 )
其它辞典(续上)
柳承翰毕士安( 士元 字 舜举、仁叟 文简 )
刘翰(字 武子 )
李翰
贾黄中(字 娲民 )
卢之翰(字 维周 )
吕蒙正(字 圣功 莱国公、许国公 文穆 )
阎承翰
秦翰(字 仲文 )
王禹偁(世称 王黄州 字 元之 )
崔维翰
苏易简(字 太简 文宪 )
赵安仁(字 乐道 文定 )
宋维翰
钱若水(字 澹成、长卿 宣靖 驳司 )
人物简介
简介
乾德二年(964)任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5 【介绍】: 宋代州云中人,徙居郑州,原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太祖乾德四年进士。历监察御史、知制诰、翰林学士。真宗景德初,契丹谋入境,应诏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被采纳。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旋拜平章事。真宗赴澶渊亲征,士安扶疾从。和议既成,择良将守边,许通互市,量时制法,次第施行。卒谥文简。有文集。全宋诗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一名士元(《嘉定赤城志》卷九),字仁叟,一字舜举(《武夷新集》卷一一《毕公墓志铭》、《隆平集》卷四本传),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太祖乾德四年(九六六)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中,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九九一),召入翰林为学士。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事。咸平中,复为翰林学士,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初,进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二年卒,年六十八,谥文简。《宋史》卷二八一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六一
毕士安(九三八——一○○五),本名士元,字舜举,改字仁叟,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乾德四年进士。雍熙中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端拱中知制诰。淳化中为翰林学士。景德元年除参知政事,力荐寇准,与准同拜平章事。景德二年十月卒,谥文简。有文集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二年(969)任雄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1—996 【介绍】: 宋沧州南皮人,字娲民。贾玭子。幼聪悟,六岁举童子科。十五岁举后周进士。累迁著作郎、直史馆。宋太祖建隆三年,为左拾遗。开宝八年,判太常礼院,评定礼文,损益称职。太宗淳化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多荐引文士,然畏慎过甚,时论亦不之许。四年,出知澶州。至道初,拜礼部侍郎兼秘书监。曾集《神医普救方》千卷。有文集。全宋诗
贾黄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六岁举童子科。十五岁举进士,仕后周为集贤校理、直史馆。宋太祖建隆三年(九六二)为右拾遗,历右补阙。开宝八年(九七五)通判定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知升州。五年入为知制诰。八年充翰林学士。端拱初加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参知政事,五年出知澶州。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
贾黄中(九四一——九九六),字娲民,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幼聪敏,六岁举童子科,十五岁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太祖建隆三年,迁左拾遗,历左补阙,判太常礼院。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知升州。会江南初平,黄中为政简易,奏上李氏宫中财宝直数百万。归阙,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再知贡举,掌吏部选,加中书舍人。淳化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黄中素嗜文籍,多知台阁故事,有文集三十卷。《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02 【介绍】: 宋祁州人,字维周。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契丹入境,决漳、御河以固城壁,敌不能攻。召还,擢太常博士。累官礼部郎中,充京西转运使。后坐事罢知归州,改太常少卿,知广州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或946—1011 【介绍】: 宋河南人,字圣功。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相。至道初,出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第三次入相。六年罢。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许国公。有重望,直言敢谏。能知人,识重富弼,荐侄夷简,后俱成名相。卒谥文穆。全宋诗
吕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通判升州,召直史馆。五年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端拱元年(九八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淳化二年(九九一)坐事罢,四年复相。至道元年(九九五)出知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一○○一)再复相位。景德二年(一○○五)春告老归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穆。《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一四、《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六
吕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通判升州。五年,知制诰,擢翰林学士。八年参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平章事。至道元年,罢为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进左仆射。咸平四年,又以本官同平章事。宋建国以来,三入相者惟赵普与蒙正二人。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封徐,又封许。景德二年表请归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赠中书令,谥文穆。《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14 【介绍】: 宋真定人。后周显德中为内侍,入宋事太祖。太宗时历内殿崇班,旋为川峡招安都监,参与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事。真宗咸平中累迁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钤辖,请凿渠引唐河水以通馈运。大中祥符初,改西京左藏库使。官终南作坊使、入内都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2—1015 【介绍】: 宋真定府获鹿人,字仲文。年十三为黄门。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从崔彦进征契丹,为都监,以善战闻。淳化五年,监护李继隆军,计擒赵保忠,加崇仪副使。真宗时累破契丹兵,官至平州团练使。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轻财好施,与将士同休戚,甚得众心。全宋文·卷一三八
秦翰(九五二——一○一五),字仲文,真定获鹿(今河北鹿泉)人。年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历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累官至昭宣使、群牧副使。屡出为都监、钤辖,以善战闻。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六十四。《宋史》卷四六八《宦者传》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1001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字元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端拱初为右拾遗、直史馆,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凡诏命不当者多所论奏。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严格选举、沙汰僧尼、谨防小人得势等五事。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降知黄州,后迁蕲州卒。在官以刚直敢言称。工诗文,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文学韩愈、柳宗元。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全宋诗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为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为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乾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鉴》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为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并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为杜甫诗),已删去。词学图录
王禹偁(954-1001) 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人。宋史有传。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存词一首见《花庵词选》。全宋文·卷一四一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次年除大理评事、知长洲县。端拱二年拜右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事。为徐铉雪冤忤旨,贬商州团练副使。移解州,差知单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再知制诰。至道元年,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移知扬州。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咸平初预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出守黄州。四年,徙蕲州,病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存)、《小畜外集》二十卷(今存七——一三卷)、《五代史阙文》一卷。另有《承明集》、《奏议集》等。《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雍熙四年(987)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997 【介绍】: 宋梓州铜山人,字太简。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淳化中累迁翰林学士承旨,多言时政阙失。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才思敏赡,以文章知名,熟谙翰院故实,旁通释典。卒谥文宪。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全宋诗
苏易简(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永乐大典》卷二四○一引《潼川志》。《宋史》作梓州铜山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解褐将作监丞。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三年(九八六),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九九一),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四年,除参知政事。至道元年(九九五)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出知邓州。移陈州。明年十二月卒(同上书卷四○),年三十九。谥文宪。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五首。词学图录
苏易简(958-996) 字太简。梓州人。宋史有传。有词见《湘山野录》。全宋文·卷一六八
苏易简(九五八——九九七),字太简,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屡知贡举。雍熙三年,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太宗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赐之,世以为荣。四年,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后罢为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至道二年十二月卒,年三十九。易简才思敏赡,雅善笔札,曾预修《文苑英华》,著有《文房四谱》四卷(存)、《续翰林志》二卷(存)、《文选双字类要》三卷(存)、《玉堂集》二十卷等。《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又参《永乐大典》卷二四○一苏字韵引《潼川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1018 【介绍】: 宋洛阳人,字乐道。赵孚子。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太常丞等职。真宗朝,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知审刑院,充翰林学士。从真宗至澶渊订和盟,并撰答书。后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累官至御史中丞。卒谥文定。有文集。全宋诗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太常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制诰。景德三年(一○○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罢(《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全宋文·卷一六七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赵孚子。雍熙二年登进士第,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召试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咸平三年知制诰、副夏侯峤巡抚江南,还,知审刑院。继判尚书省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审官院。景德初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陪伴辽使臣,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三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修国史。累迁尚书右丞,又知兼宗正卿。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端拱二年(989)任陕西路转运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03 【介绍】: 宋河南新安人,字澹成,一字长卿。太宗雍熙二年进士。淳化初,以文学高第召试,擢秘书丞、直史馆。历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审官院。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奉诏修《太宗实录》,重修《太祖实录》。从幸大名,陈御敌安边之策。后拜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雅善谈论,尤轻财好施,所至称治。卒谥宣靖。有集。全宋诗
钱若水(九六○~一○○三),字澹成,一字长卿,新安(今属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淳化初,直史馆。三年(九九二),为翰林学士(《武夷新集》卷九《钱公墓志铭》)。至道元年(九九五),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改判集贤院事,修《太宗实录》。俄知开封府。咸平四年(一○○一),知天雄军(《北宋经抚年表》)。五年,巡抚陕西。还,迁并代经略使,知并州。六年卒,年四十四。谥宣靖。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一七二
钱若水(九六○——一○○三),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今河南新安)人。雍熙二年进士。释褐同州观察推官。淳化初以寇准荐,召试翰林,擢秘书丞、直史馆,迁右正言,知制诰,进翰林学士,知审官院、银台通进封驳司。至道初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真宗即位,加工部侍郎。又以本官充集贤院学士、判院事。俄奉诏修《太宗实录》。历判吏部流内铨、知开封府、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咸平六年卒,年四十四。有文集二十卷。所修《太宗皇帝实录》,今存残本。《宋史》卷二六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