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山阴人,字国华。以祖父恩补太庙斋郎。徽宗宣和四年,以礼部尚书持节册立高丽王楷有功,还赐同进士出身。凡三使高丽,所过郡县,辄为守令宣传宋朝德意恩惠,以宽宥为务。高宗建炎中,守正奉大夫致仕。
全宋文·卷三一二○
傅墨卿(?——一一三○),字国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早为蔡翛门客,补太庙斋郎。政和中,授主客员外郎。宣和中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右文殿修撰。以册立高丽王楷有功,还赐同进士出身。建炎元年,以守礼部尚书知舒州,以正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四年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三一、职官六九之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四。
宋登科记考
字国华。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宣和四年(1122年)特赐第。初以荫补太庙斋郎。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宣和四年,以礼部尚书持节册立高丽王楷有功,赐同进士出身。仕至正奉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良翰。为燕山功曹掾。燕云陷敌后,变姓名间道逃归,改差泉州监税,时比之苏武,言其在燕山十九年之久。官终广州通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7 【介绍】: 宋饶州浮梁人,字元吁。徽宗宣和六年进士。调湖州刑曹,累迁太学博士。召对,论事切直,擢翰林学士。时鄱之学宫毁于兵火,有旨令权贵者以为墓地,克俊封还制书,学宫得不徙。高宗绍兴中迁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卒谥章靖,一云忠靖。有《易通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程克俊(一○八九——一一五七),字元吁,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人。宣和六年进士,历湖州理曹,太学博士。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入翰林为学士、知制诰。绍兴十二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丐祠,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起知建康、湖州。二十六年四月拜参知政事,数月以资政殿学士致仕。踰年卒,年六十九,谥章靖。有《易通解》十卷,文集五十卷,《内外制集》二十卷。见《程公克俊家传》(《新安文献志》卷九四),《宋史》卷三○、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宋怀州人,字士美,自号李浪子。徽宗大观二年上舍及第。善讴谑,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因善事内侍,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六年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都人称为浪子宰相。钦宗时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陈东等数百人斥责,罢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浔州安置。
全宋诗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试符宝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钦宗靖康初进太宰。不久罢相,出知邓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误国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书卷六七三)。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和文(同上书卷七二六)。《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大观二年上舍及第,试符宝郎。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自号李浪子。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书右丞;五年,转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讲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请罢。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授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四年卒,谥文和。《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38 【介绍】: 宋洛阳人,祖籍眉州青神,字去非,号简斋。陈希亮曾孙。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充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金兵破开封,避乱南下。高宗绍兴元年至行都绍兴,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工诗,初学黄庭坚、陈师道,后师杜甫,抒写家国之感,伤时恨别,悲壮苍凉。后人推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亦能词。有《简斋集》、《无住词》。
全宋诗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一一一三)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容斋四笔》卷一四)。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避乱襄汉湖湘。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改礼部。四年,出知湖州。五年,召为给事中(宋《嘉泰吴兴志》卷一四)。以病告,提举江州太平观。复为中书舍人。六年,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为参知政事。八年,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卒,年四十九(《紫微集》卷三五《陈公资政墓志铭》)。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陈与义诗,以元刻《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此本为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四部丛刊》据以影印,旧说宋刻,藏北京图书馆)及元抄《简斋外集》为底本。校以日本翻刻明嘉靖朝鲜本《须溪先生评点简斋诗集》(简称须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斋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三十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陈与义(1090-1139) 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有《简斋集》、《无住词》。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陈与义(一○九○——一一三八),字去非,号简斋,又号无住道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历太学博士、著作佐郎等。靖康之乱,避地襄汉,辗转湖湘广闽。绍兴元年,召至行在所,除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出知湖州,复入为给事中,中书舍人,除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八年卒,年四十九。与义工诗,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盛名于世。著有《简斋集》(存)、《无住词》(存)、《陈简斋内外制》(佚)。见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宋史》卷四四五本传,《遂初堂书目》。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宋翰,南昌(今属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清道光《南昌县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州集
字周卿,济南人,宣和末擢第。人有劝参童贯可以径至馆职者,周卿谢绝之。国兵破洺州,缚见元帅,诱之使降,语及君臣之际,辞情慷慨,自分一死,帅怜之,遂被录用。后守宁州,陷田侍郎珏党籍除名,徙上京,遇赦复官,终于东平倅。有漆园集行于世。子灵石尉谦,孙德元,今在乡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3—1154 【介绍】: 宋永康军导江人,字行父。徽宗政和八年上舍及第。任州县官二十年。以张浚荐,召试馆职,历著作佐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读。秦桧力主和议,诸臣多上书谏止,如渊为桧谋控制台谏,使尽击去之,桧大喜,即擢御史中丞。在任挤赵鼎,恶吕本中,逐刘大中、王庶,排斥打击主抗金者。后奉祠卒。
全宋诗
勾龙如渊(一○九三~一一五四),字行父,永康军导江(今四川灌县东)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登上舍第。沉浮州县二十年,以张浚荐,召试馆职。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著作佐郎、尚书祠部员外郎兼权礼部、起居舍人。八年,兼给事中、同知贡举,除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擢试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三)。九年,罢(同上书卷一二六)。十年,为左朝请郎、敷文阁待制(同上书卷三八)。二十四年卒(同上书卷一六七),年六十二。勾龙如渊翼秦桧,主和议,为史所非。《宋史》卷三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七三
句龙如渊(一○九三——一一五四),字行父,永康军导江(今四川都江堰东)人。政和八年登上舍第,沉浮州县二十年。绍兴六年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祠部员外郎兼礼部、起居舍人。八年除中书舍人兼侍读,兼直学士院,试御史中丞。尝附秦桧主和议,挤赵鼎、吕本中,逐刘大中、王庶。后因与施庭臣忿争,并罢。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绍兴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二。著有《退朝录》、《杂著》一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七,《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崧老。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徽宗时为给事中,以言事落职。钦宗靖康初复官,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因议论不合贬官。高宗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论李纲忠义,高宗未许,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旋被劾遭斥逐。有《襄陵集》等。
全宋诗
许翰(?~一一三三),字崧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徽宗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给事中,落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钦宗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改御史中丞。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李纲、陈东罢,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复端明殿学士。三年卒。《宋史》卷三六三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一○五
许翰(?——一一三三),字崧老,开封府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元祐三年进士。宣和七年召为给事中,以忤时相罢职,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初,召除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州。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李纲罢相,力求去,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绍兴元年召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翰通经术,著有《论语解》、《春秋传》、《襄陵文集》等。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及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一三三
谢克家(?——一一三四),字任伯,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绍圣四年进士。建炎初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坐尝事伪庭落职。二年,试尚书吏部侍郎。三年,试兵部侍郎,罢知泉州,四年为参知政事。绍兴元年乞祠,提举临安洞霄宫。三年,复知泉州,移平江府,又知台州。四年,以资政殿学士知衢州,卒。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六、二六、二八、三六、四一、四八、六四、七○、七八及《全宋词》第二册第七一五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6—1167 【介绍】: 宋江宁溧阳人,字元英。高宗建炎二年进士。历大理司直、晋安郡王府教授。累迁刑部侍郎、中书舍人。出知常州,奉祠归。孝宗即位,以旧学召对便殿,为中书舍人,迁给事中,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致仕。
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钱周材(一○九六——一一六七),字元英,江宁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建炎二年进士。绍兴中累迁大理司直,秘书省校书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著作郎,起居舍人,权刑部侍郎。十七年,除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兼侍讲,出知常州。奉祠归。孝宗隆兴初为中书舍人,除给事中、兼直学士院。丁母忧,以龙图阁直学士奉祠告老。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二。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一五三、一五四、一五六、一六三、一六五、一七三,《翰苑群书》卷一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 【介绍】: 宋成都华阳人,字仲达,一作仲理。徽宗崇宁二年进士。宣和间累官至尚书右丞,出守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以军乱被囚落职。二年复起为直秘阁,守濮州。金兵陷城,为所执,金将嘉其忠义放归。卒赠少保。有《卤薄图》、《祭服制度》,及与弟虚中合纂《纶言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达,华阳(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宣和中,历校书郎、符宝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书舍人迁给事中,继迁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国史,充议礼局详议官,再迁吏部尚书。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诰,兼侍讲,累官尚书右丞。靖康元年,罢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又知潼川府。绍兴初请祠,得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九年卒,赠少保。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六、选举一之一四、选举二○之二、礼三四之二、仪制一一之五及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周良翰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三九
周良翰,建炎初为秦州州学教授,绍兴三年为新繁县令。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及所撰《新繁县新建灵应庙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鸿庆居士集》卷二五《国子祭酒康执权鸿胪卿》)。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五)。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同上书卷二四)。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七)。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执权,字平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上舍释褐,靖康末为国子祭酒、鸿胪卿。高宗立,召为起居郎,试给事中,为尚书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建炎三年,充显谟阁直学士。绍兴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5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时亨。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忤秦桧,授洪州教授。桧死,迁中书舍人,言御敌必先自治。出知成都府,检身以法,驭吏恩威并行。孝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反对和议,力主战守。卒谥恭简。有《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疑》、《汉唐史评》、《唐史要览》、《东溪集》、《应斋笔录》等。
全宋诗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请祠。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年六十三。有《东溪集》、《易说》、《春秋通议》等,均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绍兴十五年擢进士第二人,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忤秦桧意,改洪州教授。桧死,召见,迁著作佐郎,除中书舍人。二十八年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四川安抚制置使,进敷文阁直学士。孝宗立,进左朝奉大夫,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金人犯淮,陈战守策,起为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隆兴二年末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卒,年六十三。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续成都古今集记》诸书。见孙觌《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