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赪颜(赬顔)
亦作“頳顏”。
1.犹红颜。指美色。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延长颈,奋玉身,摛朱脣,曜皓齿,頳颜臻,玉貌起。”
2.因羞愧或酒醉而脸红。 唐 韩愈 《朝归》诗:“顾影听其声,赬颜汗渐背。” 明 袁宏道 《答徐见可太府书》之二:“而横遭长者之施,赬颜甚矣。” 清 洪升 《长生殿·见月》:“就是赬颜微怒,泪眼慵抬,便千金何处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酣睡未醒,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絶人寰。”
《國語辭典》:羞惭(羞慚)  拼音:xiū cán
面含羞而心惭愧。《西游记》第四二回:「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说得毓生满面羞惭,只得如数给他。」也作「羞惭」。
分類:羞惭羞愧
《漢語大詞典》:忧愧(憂愧)
忧伤或忧虑而且羞愧。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 唐 白居易 《适意》诗:“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冰心 《寄小读者》二:“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
《國語辭典》:惭怍(慚怍)  拼音:cán zuò
惭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聊斋志异。卷五。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惭惕(慚惕)
羞愧惶恐。《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常惧朝露奄至,虚负圣慈。” 宋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人还索书,未知所答,惭惕,惭惕!”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劳阿姊询及,惭惕何可言。”
《國語辭典》:腼面(靦面)  拼音:tiǎn miàn
厚著脸皮。《西游记》第二六回:「孙行者腼面相迎,叫声『帝君,起手了。』」
《國語辭典》:羞红(羞紅)  拼音:xiū hóng
娇羞的样子。宋。范成大 酒边二绝诗二首之一:「团扇香中袅袅风,断肠声里看羞红。」宋。高观国〈杏花天。霁烟消处寒犹嫩〉词:「小桃也自知人恨,满脸羞红难问。」
《國語辭典》:惭恨(慚恨)  拼音:cán hèn
惭愧悔恨。《后汉书。卷二○。祭遵传》:「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刘表闻言,乃叱蔡瑁曰:『吾主意已定,汝勿多言。』蔡瑁惭恨而出。」
《國語辭典》:惭感(慚感)  拼音:cán gǎn
感激。晋。干宝《搜神记》卷五:「翁之厚意,出苇相渡,深有惭感,当有以相谢者。」
《国语辞典》:羞花  拼音:xiū huā
形容女子容颜姣好,使花也自感羞愧。宋。王澡〈祝英台近。玉东西〉词:「可能妒柳羞花,起来浑懒。」
《漢語大詞典》:惭羞(慚羞)
亦作“慙羞”。 羞愧。太平御览卷六九六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其妇果来,拔刀逕上牀,发,欲刃牀上人。定看乃是其兄,於是慙羞而退。”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二折:“老身向官人行无去秋,倒大来惭羞。”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颜汗(顔汗)
汗颜,羞愧。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八:“大抵居朝廷,则为公卿,归则原是乡里中一措大耳……乃拥簇童僕,呵叱父老,闻 倪文毅 、 司马温公 之风,得无颜汗乎?” 清 杨掌生 《京尘杂录·辛壬癸甲录》:“彼委琐齷齪儿,对之能无颜汗乎?”
分類:羞愧
《漢語大詞典》:怀羞(懷羞)
心怀羞愧;感到耻辱。 唐 赵嘏 《下第》诗:“南谿抱瓮客,失意自怀羞。”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 诸葛 怀羞,高人齿冷?”
《漢語大詞典》:惭悸(慚悸)
亦作“慙悸”。 羞愧害怕。 唐 苏颋 《陈情表》:“臣志不动天,身容何地,周章慙悸,惶骇战慄。”新唐书·韩愈传:“罪犯至重,所处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
分類:羞愧害怕
《國語辭典》:缩缩(縮縮)  拼音:sù sù
惭愧的样子。《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唐。杜牧〈李甘〉诗:「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