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5,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精美
比美
清懿
令辞
醇美
丰邑
养目
雅句
美艳
令质
苟美
完璞
昭懿
英精
精善
《國語辭典》:精美  拼音:jīng měi
精致美好。《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姚文通接在手中一看,全用外国装钉,甚是精美。」
《漢語大詞典》:比美
媲美。谓美好的程度相当。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余与 姚夫人 四十年伉儷,虽未足比美古人,亦庶几其万一。” 孙中山 《与〈士蔑西报〉记者之谈话》:“ 中国 之资财极大,不过无完善之机器以取集之,而又未能遽与列国经历多年之机器互相比美。”《新华半月刊》1958年第3期:“《圣济总录》这部书可以和《大观本草》比美,是 宋 代医学承前启后的一部巨著。”
《漢語大詞典》:清懿
纯洁美好的德行。 宋 范仲淹 《文鉴大师》:“远书加勤,愿保清懿,以副所怀。”
《漢語大詞典》:令辞(令辭)
美好的言辞。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忼慨少淑貌,便娟多令辞。”
分類:美好言辞
《國語辭典》:醇美  拼音:chún měi
淳厚良美。《晋书。卷五二。阮种传》:「播醇美之化,杜邪枉之路。」
《漢語大詞典》:丰邑(豐邑)
(1).美好富厚的城邑。后汉书·丁鸿传:“及封功臣,帝令各言其乐,诸将皆占丰邑美县。”
(2). 周文王 所作邑,以为都。史记·周本纪:“﹝ 西伯 ﹞伐 崇侯虎 ,而作 丰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丰 。”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丰 在 京兆 鄠县 东,有 灵臺 。”
(3). 汉高祖 故乡。汉书·高帝纪上:“ 高祖 , 沛 丰邑 中阳里 人也。”
(4).借指 汉高祖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司空安成康王碑铭》:“昔者 重华 文命 ,并胄 高阳 之苗; 丰邑 舂陵 ,俱纂帝 尧 之绪。”
(5).指 新丰 。在 骊山 附近。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 丰邑 模犹在, 驪宫 迹尚存。”
《漢語大詞典》:养目(養目)
调养视觉;满足眼睛观察欣赏美好事物的需要。荀子·礼论:“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吕氏春秋·孝行:“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 高诱 注:“以极目观,故曰养目之道也。”史记·礼书:“刻鏤文章,所以养目也。”
《漢語大詞典》:雅句
谓高雅美好的文辞。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词:“却觉君侯雅句,千载共心期。”
《國語辭典》:美艳(美豔)  拼音:měi yàn
容貌美好艳丽。《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富翁偷眼看去,果然生得丰姿美艳,体态轻盈。」
《漢語大詞典》:令质(令質)
美好的品质。 明 方孝孺 《处士金君妻董氏墓铭》:“夫人少有令质,为父母所爱。既筓,择士之贤者,得 金处士 而嫁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禁缠足表》:“沽村酿於市中,无妨令质;擷园蔬於雨里,岂损柔情。”
分類:美好品质
《漢語大詞典》:苟美
犹言差不多算美好了。论语·子路:“子谓 卫 公子荆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邢昺 疏:“富有曰苟美者,富有大备,但曰苟且有此富美耳,终无泰侈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诗:“衣挥 京洛 尘,完璞伴归人。”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为伟人。”
《漢語大詞典》:昭懿
光明美好。旧唐书·音乐志一:“孝理昭懿,光被於八埏;爱敬纯深,追崇於百叶。”
《漢語大詞典》:英精
犹精华。指事物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 汉 班固 《答宾戏》:“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隋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歷世莫眡,不知其将含景耀,吐英精,旷千载而流夜光也。”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既以磽确,外为寰宇,敞无垠堮,以居亿兆;又选英精,内为区域,束以襟带,用宅君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
《漢語大詞典》:精善
精良美好;精密完美。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璵 有 杨溥 与 方虔 、 方从训 手教数十纸,纸剳皆精善。” 宋 沈揆 《〈颜氏家训〉跋》:“惟 谢氏 所校颇精善,自题以 五代 宫傅 和凝 本参定,而侧注旁出,类非取一家书。”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虽説经精善,犹末也,以 孔子 之裔,传 孔子 之学,世之望於 撝约 者益远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四种目录中,开元释教录编修最为精善,影响也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