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圣路易(圣路易)  拼音:shèng lù yì
Saint Louis
城市名。位于美国密苏里州东部,濒密西西比河,贸易繁盛,为世界最大的皮毛市场。
《国语辞典》:齐伯林(齐伯林)  拼音:qí bó lín
Zeppelin Von Ferdinand
人名。(西元1838~1917)德国军事家。曾参加美国南北战争,担任北军侦测官,首次乘气球侦测地形。退伍之后专心致力于飞船的研究,于西元一九○○年七月二日首飞成功,称为「齐伯林飞艇」。
《国语辞典》:人与鼠(人与鼠)  拼音:rén yǔ shǔ
书名。美国小说家斯坦贝克的成名作。西元一九三七年出版。叙述二十世纪初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两位心地善良的流浪汉,原本希望能有个农场,在接近成功时,却在命运的播弄下演变成悲剧。书名源于十一世纪苏格兰诗人劳扑脱。勃爱斯的〈致鼠〉诗,意喻人与鼠同受命运的支配,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终究还是空寂无所倚靠。也译作「人鼠之间」。
《国语辞典》:檀香山  拼音:tán xiāng shān
Honululu
城市名。位于美国夏威夷州欧胡岛东南部,地处北太平洋的中心,为美国海空军的重要根据地。也译作「火奴鲁鲁」。
《国语辞典》:水门案(水门案)  拼音:shuǐ mén àn
美国于西元一九七二年,为尼克森筹画总统竞选活动的共和党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内,刺探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及活动。事件被揭发后,政府内有多位官员锒铛入狱,并导致尼克森被迫于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宣布辞去总统职位,世称为「水门案」。
《漢語大詞典》:傅鹰
(1902-1979)化学家。福建福州人。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曾任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提出利用润湿热测定固体粉末比表面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理论考察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吸附层的性质,设计出一种计算表面活度系数的方法;与人合作研究鸡蛋清蛋白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根据吉布斯公式计算出鸡蛋清蛋白分子的横截面积等。著有《化学热力学导论》《普通化学》等。
《國語辭典》:父亲节(父親節)  拼音:fù qīn jié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为激励抗日战争士气,上海各界人士发起,以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因「八八」二字发音类似「爸爸」,并表示感念亲恩之义,抗战胜利后由政府正式核定。也称为「爸爸节」。
《國語辭典》:感恩节(感恩節)  拼音:gǎn ēn jié
美国人为感谢上帝恩典所订定的节日,亦是最重要的家庭团圆日。节日起源于西元一六二一年,一批自英国渡洋至北美的清教徒邀约印第安人共度三天三夜的欢宴,庆祝小麦的收成。一八六三年林肯总统正式宣布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国定假日。一九四一年美国国会重新制定感恩节的日期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漢語大詞典》:共和党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自由土壤党以及一部分民主党人组成。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奴隶制。后与民主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没有固定的党纲,只有不同时期的竞选和施政纲领。凡是投该党候选人选票的,就可被视为该党党员。该党的标志是象。
《漢語大詞典》:哥伦比亚高原
世界著名的熔岩高原。在美国本土西北部。地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经哥伦比亚河及其支流冲蚀,形成很多峡谷。
《漢語大詞典》: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754年创建于纽约。原名英王学院,178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912年改现名。设有哥伦比亚学院(只招男生)、巴纳德学院(只招女生)和医学、法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建筑、社会工作、药学、商学、美术、师范(只招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学院。
《漢語大詞典》:对外贸易区
美国对自由贸易区的称呼。
《國語辭典》:读者文摘(讀者文摘)  拼音:dú zhě wén zhāi
世界上发行最广、销售数量最多的一种杂志。其特色是把各行各业的重要书籍或文章,以浓缩浅显的摘要方式发表。西元一九二二年二月由华莱士(De Witt Wallace)在纽约创刊、出版。现已有英、西、葡、德、法、义、日、中等十三种语言。
《漢語大詞典》:愤怒的葡萄
长篇小说。美国斯坦贝克作于1939年。20世纪30年代,俄克拉何马州连遭旱灾,粮食歉收。佃农乔德一家变卖家产,前往西部谋生。到达加利福尼亚州后,又陷入果园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终于奋起反抗,参加摘果工人的罢工斗争。
《漢語大詞典》:芬兰人
芬兰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瑞典、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约534万人(1985年)。讲芬兰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工业、农业和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