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赫本头(赫本头)  拼音:hè běn tóu
一种女人的发型。源于美国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在电影「罗马假期」中的装扮。此种发型的特色是短发、削薄,令人感到清爽和亮丽。
《国语辞典》:大巡行  拼音:dà xún xíng
美国于西元一九七○年代后期所展开的太空探测计画。首次大巡行始于一九七七年九月,将无人太空船射至木星,并藉其引力效应转向土星与冥王星。第二次将飞近木星、天王星与海王星。
《国语辞典》:大峡谷(大峡谷)  拼音:dà xiá gǔ
1.两岸陡壁夹峙的河谷,以其规模大而流路长,有别于普通的峡谷。如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最著名的大峡谷。
2.地名。指美国大峡谷(Grand Canyon)。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科罗拉多河谷的一部分。周围山峰耸立,谷壁陡峭,大多由沙岩、石灰岩或页岩形成,最底岩为花岗岩。谷内植物种类繁多,包含寒带、温带、热带及沙漠植物。西元一八六九年由鲍威尔上校率九名队员穿越大峡谷,才使大峡谷逐渐为人所知。
《国语辞典》:达拉斯(达拉斯)  拼音:dá lā sī
Dallas
城市名。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北部,为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城。
《国语辞典》:大觉醒(大觉醒)  拼音:dà jué xǐng
西元一七三五至一七五○年间,发生在美国的一次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的复兴运动。其宗旨在改革宗教和道德。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为当时主要理论家。此一运动使美洲殖民地人民开始有共为一体的觉悟,并为美国独立运动进行了精神准备。
《国语辞典》:佛克纳(佛克纳)  拼音:fó kè nà
Faulkner, William
人名。(西元1897~1962)美国小说家。作品风格初期以沉郁的写实主义为主。后期则对大自然充满浓厚的共鸣与救赎的希望。西元一九四九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声音与愤怒》、《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作品。
《国语辞典》:扶轮社(扶轮社)  拼音:fú lún shè
西元1903年由保罗。哈里斯(Paul Harris)在美国芝加哥所创立的社会团体,为增进职业交流及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团体。成员需来自不同职业,每周召开一次例行聚会轮流在各社员的工作场所举办,因此便以「轮流」(英文:Rotary)作为社名。各扶轮社需向国际扶轮申请通过才可成立,并以其所在地城市或地区名称为社名。
《国语辞典》:肥皂剧(肥皂剧)  拼音:féi zào jù
美国广播或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早期多由肥皂公司提供广告,故称为「肥皂剧」。今则泛指一般连续剧。
《国语辞典》:底特律  拼音:dǐ tè lǜ
Detroit
城市名。位于美国密西根州的东南部,濒底特律河,商业繁盛,为美国的重工业中心之一,是独步全球的汽车城。
《国语辞典》:电视网(电视网)  拼音:diàn shì wǎng
由地方电视台所组成的传播网路,常见于美国,与节目广告供应公司有合作关系。
《国语辞典》:杜鹃窝(杜鹃窝)  拼音:dù juān wō
1.杜鹃鸟所筑的巢。
2.精神病院。1975年美国发行一部影响深远之名片「飞越杜鹃窝」(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意指精神病院,源自一首同名的美国童谣,歌词叙述一只杜鹃飞来飞去,好像疯了一般,因此以杜鹃窝比喻精神病院。
《国语辞典》:波特  拼音:bō tè
Katherine Annee Porter
人名。(西元1890~?)美国女作家。其短篇小说的结构丰富,人物刻划复杂,颇受当时评论界赞赏。作品多以墨西哥为背景,亦及于纳粹党的描述。著有《盛开的犹大花》、《愚人船》等。
《国语辞典》:贝尔(贝尔)  拼音:bèi ěr
Alexander Graham Bell
人名。(西元1847~1920)美国发明家。由于对声学有兴趣,进而研究以电流传声的构想。于西元一八七六年发明电话,一九二二年获美国第一个以电磁型传话机的有线电话专利。
《国语辞典》:贝特(贝特)  拼音:bèi tè
Hans Albrecht Bethe
人名。(西元1906~?)美国物理学家,研究金属电子、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理论。西元一九三九年因观察研究恒星内部所进行的核子反应过程发现碳周期,于一九六七年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奠定其学术研究地位。
《国语辞典》:巴顿(巴顿)  拼音:bā dùn
George Smith Patton
人名。(西元1885~1945)美国陆军将领。西元一九○九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第一、二次大战,功勋卓著,威名远播,后晋升到上将。著作有我所体验到的战争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