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鳌署(鼇署)  拼音:áo shǔ
翰苑。宋。陆游真珠帘。山村水馆参差路〉词:「镜里新霜空自悯,问几时、鸾台鳌署。」也称为「鳌禁」、「鳌掖」。
分類:翰林学士
《骈字类编》:署内
宋书颜竣传:宜听民铸钱,郡县开置钱署,乐铸之家,皆居署内,平其杂式,去其杂伪,官敛轮郭,藏之以为永宝。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万税三千,严检盗铸,并禁剪凿。数年之间,公私丰赡,铜尽事息,奸伪自止。
分类:署内
《骈字类编》:外署
后汉书陈寔传: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掾。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注:谓从外署之举,不欲陷伦于请托也。 魏书官氏志:天兴二年三月,分尚书三十六曹及诸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大夫主之。
《漢語大詞典》:乌署(烏署)
古代御史台的别称。 唐中宗 《授杨再思检校左台大夫制》:“佇因献替,兼肃权豪。宜分务於鸞扃,俾效能於乌署。”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都察院:“ 唐中宗 制乌臺峻秩。又云‘俾效能於乌署。’”参见“ 乌府 ”。
分類:御史台
《國語辭典》:乌府(烏府)  拼音:wū fǔ
语本《汉书。卷八三。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百馀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御史府的别称。宋。苏轼 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诗:「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捲地不知寒。」
分類:御史
《漢語大詞典》:寺署
官署。后汉书·蔡邕传:“今灾眚之发,不于它所,远则门垣,近在寺署,其为监戒,可谓至切。” 晋 潘岳 《西征赋》:“街里萧条,邑居散逸,营宇寺署,肆廛管库,蕞芮於城隅者,百不处一。”
分類:官署
《骈字类编》:锦署(锦署)
南史:侯景傅启求锦万疋,为军人袍。中领军朱异议以御府锦署止充领赏,不容以供边用,请送青布以给之。
《国语辞典》:兼署  拼音:jiān shù
本职之外更兼他职。《六部成语注解补遗。吏部》:「兼署:以此官而兼署他官也。」
分类:本职之外
《漢語大詞典》:署用
谓任用官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上令 兴 负贪昧之罪,子被署用之愆。”后汉书·李固传:“前 孝安皇帝 内任 伯荣 、 樊丰 之属,外委 周广 、 谢惲 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分類:官吏
《骈字类编》:署位
唐书王璠传:左右仆射师长庶官,开元时名左右丞相。虽去机务,然犹总百司,署位不著姓。上日班见百官,而中丞御史在廷。
《骈字类编》:四署
唐书百官志:光禄寺,卿一人,少卿二人,总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漢語大詞典》:判署
签字画押。魏书·良吏传·羊敦:“﹝ 羊敦 ﹞出为本州别驾。公平正直,见有非法, 敦 终不判署。”
《漢語大詞典》:右署
高级官职。后汉书·儒林传下·杨仁:“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 李贤 注:“右署,上司。”
分類:高级官职
《漢語大詞典》:和声署(和聲署)
本为 明 代之教坊司, 清 雍正 中改为和声署,管理朝会时音乐歌舞事项。清史稿·职官志一:“和声署,署正,署丞,俱 满 汉 各一人。”
《漢語大詞典》:检署(檢署)
(1).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
(2).审查并签署意见。宋书·律历志中:“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 何承天 表更改《元嘉历法》,以月蚀检今冬至日在斗十七,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詔使付外检署。”
《漢語大詞典》:宾署(賓署)
分類: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