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金马署(金馬署)
西汉 时国家藏书处名。借指集书省、翰林院等机构。《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属叨 金马署 ,又点 铜龙门 。” 李善 注:“叨 金马署 ,谓为秀才也。《〈两都赋〉序》曰:‘内设 金马 、 石渠 之署。’” 宋 沈遘 《七言送沈景休知常州》:“使君去从 金马署 ,颜朱髮漆意气横。” 明 唐顺之 《送张学士归蜀省亲》诗:“曳履暂违 金马署 ,承欢遥入 锦官城 。”参见“ 金马 ”。
《骈字类编》:台署(台署)
宋史刘温叟传改监察御史分司时台署废弛温叟作新之 开河记遣荣国公来护儿内侍李百药太仆卿杨义臣推鞫叔谋置台署于睢阳并收陶榔儿全家令榔儿俱招入内盗宝事榔儿不胜其苦乃具事招款贩徐陵与杨仆射书自东南丑虏钞 饥民台署郎官俱馁墙壁
《韵府拾遗 庚韵》:署行
唐书百官志舍人六人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
《漢語大詞典》:棘署
(1).指太常寺。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祭太常崔丞文》:“棘署选丞,仍见 譙元 之入;章臺辟掾,方喜 赵嘉 之来。”
(2).大理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2).大理寺的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宫室·贡院》:“歷代沿革,大理寺曰棘署,又曰北寺。”
《漢語大詞典》:辟署
征聘委任。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前代有乡里举选之法,长吏辟署之制,所以明歷试,广旁求,敦行能,息驰騖也。” 宋 苏舜钦 《谘目七》:“仍辟署一二有才识晓边事者,使往来经画于 河北 、 陕西 ,庶知几变,随时制宜。”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按自隋时,海内一命之官,竝出於朝廷,州郡无復有辟署之事。”参见“ 辟除 ”。
《漢語大詞典》:辟除(闢除)
(1).开辟。指打开通路。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兑》:“道路辟除,南至 东辽 , 卫子 善辞,使国无忧。”
(2).特指开道。《明史·陈选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3).谓开垦荒地。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农人说是在为国辟除草莱,工人说是在为国殖产兴邦。”
(1).打扫;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
(2).引申为驱除。《荀子·成相》:“ 禹 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 共工 。”
(3).祛除;禳除。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杀狗磔邑四门》:“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三国 魏 曹植 《大墙上蒿行》:“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4).征聘授官。《周礼·地官·胥》:“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后汉书·百官志一》:“ 汉 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谓百石云。” 宋 陆游 《蜡弹省札》:“七品以下听便宜辟除。”
(5).芟除(杂草)。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辟除去荒秽,雍土培污洼。”
(1).开垦。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平原博敞,中田闢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
(2).开发。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就优胜劣败天演之理论之,则我 中国 之南,旧为 三苗 之地,而为我 黄帝 种神明之裔所闢除。”
(2).特指开道。《明史·陈选传》:“士民数万号泣遮留,使者辟除乃得出。”
(3).谓开垦荒地。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农人说是在为国辟除草莱,工人说是在为国殖产兴邦。”
(1).打扫;扫除。《管子·心术上》:“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
(2).引申为驱除。《荀子·成相》:“ 禹 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 共工 。”
(3).祛除;禳除。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杀狗磔邑四门》:“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三国 魏 曹植 《大墙上蒿行》:“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顺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奥以至大门,燃灯而照之,谓之散灯花,又谓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4).征聘授官。《周礼·地官·胥》:“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也。”《后汉书·百官志一》:“ 汉 初掾史辟,皆上言之,故有秩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除,故通谓百石云。” 宋 陆游 《蜡弹省札》:“七品以下听便宜辟除。”
(5).芟除(杂草)。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辟除去荒秽,雍土培污洼。”
(1).开垦。 三国 魏 曹丕 《登城赋》:“平原博敞,中田闢除,嘉麦被垄,缘路带衢。”
(2).开发。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就优胜劣败天演之理论之,则我 中国 之南,旧为 三苗 之地,而为我 黄帝 种神明之裔所闢除。”
《漢語大詞典》:补署(補署)
补任官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 ,入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禽酋豪者,随职名高下补署。”
《韵府拾遗 纸韵》:署纸(署纸)
吴师道诗岂堪称署纸
《漢語大詞典》:亲署(親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