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灭罪修因(灭罪修因)  拼音:miè zuì xiū yīn
修行以消除罪孽。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从今改过行业,要得灭罪修因,将以前医死的性命,一个个都与他一卷起度的经文。」
《国语辞典》:千古罪人  拼音:qiān gǔ zuì rén
遗臭万年,罪孽深重的人。如:「秦桧害死岳飞,成为千古罪人。」
分类:罪孽深重
《国语辞典》:少年犯罪  拼音:shào nián fàn zuì
指十二岁以上十八岁未满之人,触犯刑罚法律之行为。
《国语辞典》:惹罪招愆  拼音:rě zuì zhāo qiān
招来罪过。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敢大胆欺压良民,冒突天颜,惹罪招愆,久以后,市曹中,遭著刑宪。」《孤本元明杂剧。锁白猿。第四折》:「则为你昧己瞒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分类:招来罪过
《国语辞典》:郭华情罪(郭华情罪)  拼音:guō huá qíng zuì
相传士人郭华与女子相约至庙中会面,郭先至,却酩酊大醉,不醒人事。女子至,唤之不醒,遂留绣鞋一只而去。郭华醒后大悔,乃吞鞋噎死。后比喻辜负他人情意。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只怕款腾出郭华情罪。」
《国语辞典》:觳觫伏罪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惶恐的认罪。《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分类:惶恐认罪
《国语辞典》:何罪之有  拼音:hé zuì zhī yǒu
那里有罪。反问的语气,表示无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正前定之事,何罪之有?」
《国语辞典》:俯首认罪(俯首认罪)  拼音:fǔ shǒu rèn zuì
低头承认自己的罪行。如:「抢劫银行的嫌犯在證据确凿的情况下,终于俯首认罪。」
《国语辞典》:犯罪现场(犯罪现场)  拼音:fàn zuì xiàn cháng
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场所,乃犯罪行为之准备、发生、经过、存在和结果的场所。
《国语辞典》:该当何罪(该当何罪)  拼音:gāi dāng hé zuì
责问犯错该得到何种罪罚。《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在那里骗了卜家女儿,在这里又骗了黄家女儿,该当何罪?」《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们这些人,误听谣言,就要做出这类背逆的事来,该当何罪?」
《国语辞典》:祸首罪魁(祸首罪魁)  拼音:huò shǒu zuì kuí
领导或策划作恶犯罪的主要人物。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三一出:「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也作「罪魁祸首」。
《国语辞典》:强制猥亵罪(强制猥亵罪)  拼音:qiǎng zhì wěi xiè zuì
以强暴、胁迫、药剂、催眠术或其他方法,使人不能抗拒而为猥亵的犯罪行为,称为「强制猥亵罪」。
《国语辞典》:普通强盗罪(普通强盗罪)  拼音:pǔ tōng qiáng dào zuì
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强暴、胁迫、药剂、催眠术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称为「强盗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前项方法得财产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预备犯及未遂犯亦罚之。
《国语辞典》:掳人勒赎罪(掳人勒赎罪)  拼音:lǔ rén lè shú zuì
刑法上指意图勒赎而掳人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语辞典》:一级谋杀罪(一级谋杀罪)  拼音:yī jí móu shā zuì
英美法系中,凡蓄意杀人或从事强奸、掳人、纵火等不法罪行,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称为「一级谋杀罪」。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