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两罪(两罪)
元史世祖纪禁官吏军民卖所娶江南良家子女及为娼者卖买者两罪之官没其直人复为良
《漢語大詞典》:戮罪
杀戮有罪的人。孔丛子·儒服:“戮罪於社,告中於主,示听之当也。”
分類:杀戮有罪
《国语辞典》:领罪(领罪)  拼音:lǐng zuì
承认过失并接受处罚。如:「他偷了东西后,懊悔不已,最后终于决定向失主领罪。」
《漢語大詞典》:遣罪
旧时指发配犯人于边远地方的罪刑。 清 林则徐 《访获护送鸦片之巡船人役审明定拟折》:“ 尹亚全 熬卖烟膏,将来拏获,罪应拟遣罪上减二等,拟以杖一百徒二年半。”
《漢語大詞典》:谴罪(譴罪)
责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殡柩者役于伽蓝:“夫人曰:‘我生享国封,不为不尊,而死亦鬼耳。况以遗骸滓秽佛界之地,得不大谴罪,而姑役使之,亦幸矣。’”
分類:责罪
《漢語大詞典》:矫罪(矯罪)
谓假托君命之罪。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羣下上先主为 汉 中王 ,表於 汉帝 曰……‘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分類:假托君命
《漢語大詞典》:咎罪
(1).罪过。书·说命中“惟 説 不言有厥咎” 孔 传:“王能行善,而 説 不言,则有其咎罪。”
(2).犹得罪。战国策·齐策五:“今夫鵠的非咎罪於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
分類:罪过得罪
《漢語大詞典》:原心定罪
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汉书·王嘉传》:“圣王断狱,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后汉书·应劭传》:“若乃小大以情,原心定罪,此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
《漢語大詞典》:刖罪
处以断足的刑罚。周礼·秋官·司刑:“刖罪五百。”汉书·刑法志:“昔 周 之法,建三典以刑邦国,詰四方……刖罪五百。” 颜师古 注:“刖,断足也。”
分類:断足刑罚
《國語辭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春秋时晋献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杀公子奚齐与卓,逼辅国大夫荀息自缢。夷吾即位,欲杀里克,乃遣使者告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乃伏剑自缢而死。典出《左传。僖公十年》。后用以指存心诬陷他人,总是可以找到藉口。
《漢語大詞典》:阴罪(陰罪)
不为人知的罪恶。史记·酷吏列传:“见文法輒取,亦不覆案,求官属阴罪。”新唐书·韦保衡传:“俄为怨家白发阴罪。”宋史·李绎传:“ 绎 挥 藴 去,因密刺 藴 。 藴 有阴罪,姪觉之,惧事暴,杀之以灭口。”
分類:为人罪恶
《漢語大詞典》: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復能顾其后矣。”
分類:自己毁誉
《漢語大詞典》:诿罪(諉罪)
把罪责推给别人。 宋 陆游 《上殿札子》:“凡嫁祸本人諉罪僮奴者,皆有司为之道地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吾不以得失动心,而更諉罪它人,则其人更无出头之日矣。”
分類:罪责
《分类字锦》:脱簪待罪
列女传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尝早卧宴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夫苟乐色必好奢穷欲乱之所兴也原乱之兴从婢子起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早朝宴退卒成中兴之名
分类:德范
《漢語大詞典》:无形之罪(無形之罪)
犹言莫须有之罪。隋书·炀帝纪下:“故 高熲 、 贺若弼 先皇心膂,参谋帷幄, 张衡 、 李金才 藩邸惟旧,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分類:莫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