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赏罚(賞罰)  拼音:shǎng fá
奖赏有功劳的人与处罚有罪过的人。《庄子。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韩非子。初见秦》:「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
《國語辭典》:刑罚(刑罰)  拼音:xíng fá
1.国家依照法律对犯罪者所实行的法律制裁。
2.比喻受苦。如:「这城市的交通已拥塞到寸步难行,出门简直是受刑罚哪!」
《韵府拾遗 月韵》:必罚(必罚)
韩非子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
《國語辭典》:责罚(責罰)  拼音:zé fá
惩治处罚。《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温侯深怪公等不肯向前,要来责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孩儿愿改从前过失,侍奉二亲,官府已责罚过,任父亲发落。」
《國語辭典》:天罚(天罰)  拼音:tiān fá
1.老天诛罚有罪的人。《国语。晋语五》:「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三国演义》第八○回:「嗣武二祖,躬行天罚。」
2.父母之丧。晋。陶渊明〈祭程氏妹文〉:「昔在江陵,重罹天罚。」
《漢語大詞典》:百罚(百罰)
屡次受罚。多指罚酒。 唐 杜甫 《乐游园歌》:“数茎白髮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漢語大詞典》:明罚(明罰)
严明的刑罚或处罚。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是知败军之将,身死家戮,爰自古昔,明罚斯在。”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有隋 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
《國語辭典》:科罚(科罰)  拼音:kē fá
处以刑罚。《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仇览传》:「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
分類:刑罚处罚
《國語辭典》:罚金(罰金)  拼音:fá jīn
一种刑罚上的财产刑。以判决犯罪人完纳一定金钱为内容。为五种主刑中之最轻者,罚金之数额为新台币一千元以上,以百元计算之,最高额则依刑法分则或特别法各法条之规定。也称为「罚款」。
《漢語大詞典》:慎罚(慎罰)
谨慎处理刑罚之事。书·康诰:“惟乃丕显考 文王 ,克明德慎罚。”后汉书·明帝纪:“详刑慎罚,明察单辞。”
《漢語大詞典》:罚罪(罰罪)
讨伐或惩处有罪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土,奉辞罚罪。”管子·版法:“罚罪宥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 南朝 梁 沈约 《立左降诏》:“罚罪之奏,日闻于蚤朝。”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果能赏功罚罪,则此贼何足办?”
《漢語大詞典》:罪罚(罪罰)
惩办;处罚。管子·八观:“是以民之道正行善也若性然,故罪罚寡而民以治矣。”北史·高谦之传:“咸共譖毁,横受罪罚。”
《漢語大詞典》:佚罚(佚罰)
谓罚而失当。书·盘庚上:“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 孔 传:“佚,失也。” 蔡沉 集传:“惟我一人失罚其所当罚也。”国语·周语上《盘庚》作“逸罚”。 韦昭 注:“逸,过也。”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比为政期年,家无弗伸之冤,庭无弗直之讼,善无滥刑,恶无佚罚。”明史·蒋允仪传:“时 广寧 已失, 熊廷弼 、 王化贞 俱论死,而兵部尚书 张鹤鸣 如故,纠之者反获谴。 允仪 不平,疏詆其同罪佚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或谓某杀人至多,天何不殛其身而殛其子,有佚罚焉。”
分類:失当
《漢語大詞典》:行罚(行罰)
实行惩罚;进行惩罚。吕氏春秋·简选:“行赏及禽兽,行罚不辟天子。”汉书·薛宣传:“ 宣 得郡中吏民罪名,輒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晋书·苻坚载记下:“ 坚 大怒,召 慕容暐 责之曰:‘卿父子干纪僭乱,乖逆人神,朕应天行罚,尽兵势而得卿。’”
分類:实行惩罚
《漢語大詞典》:罚恶(罰惡)
惩治恶人。后汉书·百官志五:“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何休 《〈公羊传〉序》“志在春秋” 唐 徐彦 疏:“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见善能赏,见恶能罚。”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