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84,分133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婆蹉富罗
婆蹉富多罗
婆卢枳底湿伐罗
婆阇罗波尼婆里卑
婆罗
婆罗诃
婆罗翅
婆罗门
婆罗门仙
婆罗门教
婆罗门国
婆罗门城
婆罗门僧
婆罗门书
婆罗门避死经
婆蹉富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同婆蹉富多罗。
婆蹉富多罗
【佛学大辞典】
(流派)犊子部之异名。(参见:犊子部)
婆卢枳底湿伐罗
【佛学大辞典】
(菩萨)Avalokites/vara之讹。(参见:观音)
婆阇罗波尼婆里卑
【佛学大辞典】
(天名)Vajrapa%n!ibalin,译曰金刚力士。或坛经曰:「跋阇罗波尼,梁言金刚。婆里卑,梁言力士。」(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婆罗
【佛学大辞典】
(职位)Viha%rapa%la,维那之别名,译曰次第,司僧中之次第顺序者。行事钞下二曰:「维那出要律仪翻为寺护,又云悦众。本正音婆逻,云次第。」【又】(杂语)Ba%la,译曰愚夫,旧翻为毛道生者,误婆罗为缚罗而译之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金刚经云毛道生,今云愚夫生。梵云婆罗(去声),此云愚夫。本错云缚罗,乃言缚罗也。」【又】(杂语)又云婆罗诃Ba%la%ha,马王名,轮王之马宝也。华严探玄记八曰:「婆罗马王者,三藏说正音具云婆罗诃,此云云马。谓游行空云迅速无碍,因以为名。」玄应音义十二曰:「婆罗诃,此译言长毛。」
婆罗诃
【佛学大辞典】
(杂名)Ba%la%ha,马王名。(参见:婆罗)
婆罗翅
【佛学大辞典】
(植物)Bala%ka Bala%kika%,树名。译曰白鹭。见慧琳音义二十五。
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杂名)Bra%hman!a,天竺四姓之一。具云婆罗贺摩拿,又云没啰憾摩。译为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之一族。玄应音义十八曰:「婆罗门,此言讹略也。应云婆罗贺摩拿,此义云承习梵天法者。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诸国即无。经中梵志亦此名也。正言静胤,言是梵天之苗胤也。」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婆罗门,此俗人也。谓净行高贵舍恶法之人,传学多闻者也。」希麟音义八曰:「婆罗门,不正梵语也。应云没啰憾摩,此云净行,或云梵行。自相传云:我从梵王口生,独取梵名,世业相传习四围陀论。」俱舍颂疏贤圣品三曰:「此云净志,远烦恼故,同勤息义。」仁王经良贲疏中二曰:「婆罗门,此云静志。」俱舍光记一曰:「婆罗门法。七岁以上在家学问,十五已去,学婆罗门法,游方学问。至年四十、恐家嗣断绝,归家娶妻,生子继嗣,年至五十入山修道。」智度论十曰:「在家中七世法净,生满六岁皆受戒,名婆罗门。」寄归传四曰:「五天之地皆以婆罗门当贵胜,凡有座席并不与馀三姓同行。」注维摩二曰:「肇曰:婆罗门,秦言外意。」毗奈耶杂事一曰:「见诸婆罗门。以自三指点取白土,或以白灰抹其额上,以为三画。」【又】国名。(参见:婆罗门国)
【佛学常见辞汇】
婆罗贺摩拿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外意、净行、净志、静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
【三藏法数】
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或在家,或出家,世世相承,以道学为业,自称是梵天苗裔,守道居贞,洁白其操,故谓之净行。
婆罗门仙
【佛学大辞典】
(异类)又曰半天婆罗门。鬼趣之一仙也。释门正统四曰:「旷野鬼并诃利帝母为佛弟子,每食必出生饭者是也。所谓焰口鬼及婆罗门仙者为佛弟子,至心所辨斛食者是也。」
婆罗门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古昔婆罗门种专奉之教法也。中有种种别派,而大要以梵王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大日经疏二曰:「于彼部类中,梵王犹如佛。四韦陀典犹如十二部经,传此法者犹如和合僧。时彼闻如是等世间三宝,欢喜归依随顺修行。」
【佛学常见辞汇】
古印度婆罗门种人专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
婆罗门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印度之别名。西域记二曰:「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殊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释迦方志上曰:「雪山以南名婆罗门国,与胡隔绝,书语不同。」寄归传三曰:「五天之地皆曰婆罗门国,北方速利总号胡疆。」
婆罗门城
【佛学大辞典】
(地名)佛到婆罗门城乞食,空钵而还,是佛九恼之一。出于智度论八。(参见:九恼)
婆罗门僧
【佛学大辞典】
(杂语)婆罗门之本形行佛道者。尊胜经序曰:「婆罗门僧,佛陀波利。」
婆罗门书
【佛学大辞典】
(杂语)隋志曰:「后汉得西域胡书,以四十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之婆罗门书。」
婆罗门避死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有四梵志,各得五通,欲免死,一上空,一入大海,一入山腹,一入大地,皆不免死。佛因说苦空无常无我四法。(参见:山海空市)。此经出于增一阿含增上品。
山海空市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止观七曰:「若觉无常过于暴水猛风掣电,山海空市无逃避处。」辅行曰:「法句经二云:昔有梵志兄弟四人,各得神通。知后七日一时皆死,共议之。我等四人有五通力,翻覆天地,扪摸日月,宁不可避死乎?一人云:吾入大海下至地,上出水。一人云:吾入须弥之腹,还合其山。一人云:吾转举于空中。一人云:吾入大市之中。皆云避于如是处,无常之杀鬼,岂知我处耶?议毕,谒王述其意而去。过七日市监奏王曰:『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云一人已死,馀三岂免?』」法句譬喻经二,举此因缘。(参见: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