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30,分269页显示  上一页  209  210  211  212  213  215  216  217  21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阁罗凤(东帝 )
移地健( 药罗葛 别称 登里可汗 )
罗珦(别称 罗晌、罗炯 襄阳县男 夷 )
僧戒法(别称 尸罗达磨、尸罗达摩 )
罗让(景宣 )
罗泰
罗立言
金彦升( 新罗王 )
僧觉救(佛陀多罗 )
释罗僧
轩辕集(世称 罗浮山人、轩辕先生、罗浮先生 )
罗虬
罗汉和尚
罗邺
罗隐( 罗横、隐 昭谏 江东生 行第 十五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2—779 【介绍】: 唐时南诏国王。皮罗阁子。玄宗天宝七载嗣位。因屡受云南大守张虔陀之辱,天宝九载发兵杀虔陀。次年,鲜于仲通发剑南兵攻太和城,大败。自是阁罗凤北臣吐蕃。吐蕃封为“赞普钟(王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后杨国忠遣李宓将兵十余万又攻太和城,大败而归。阁罗凤乘机攻陷巂州,西降寻传、骠诸国,统一云南诸部。令王族子弟从郑回习汉文典籍。立碑于太和城,称《蒙国大诏碑》,又称《南诏德化碑》。
移地健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0 【介绍】: 唐时回纥酋长。姓药罗葛,称牟羽可汗,又称登里可汗。英武可汗磨延啜次子。其妻为仆固怀恩之女。代宗时诏以雍王适为元帅,东会回纥,助怀恩等平安庆绪、史朝义之乱,收复洛阳及河北,牟羽因功册为英义建功可汗。永泰初怀恩反,诱回纥、吐蕃入寇。怀恩卒,回纥与郭子仪结盟而去。德宗建中初,牟羽欲入寇,其相顿莫贺谏,不从,为顿莫贺所击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代宗宝应初授太常寺太祝。署江西、荆襄节度使曹王李皋幕府,累迁副使。皋卒,军乱,珦平乱有功,召为奉天尹,擢庐州刺史。禁淫祀、兴教化,再迁京兆尹,有惠政。以老病求解,徙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9 或作罗炯、罗晌,误。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代宗宝应元年(762)上书言事,授太常寺太祝,累迁湖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三年(782)后历佐江西、荆南、山南幕,贞元八年(792)召为奉天令,迁庐、寿二州刺史。入为司农卿,宪宗元和三年(808)拜京兆尹、改太子宾客,累封襄阳县男。四年十一月卒,谥夷。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守太子宾客罗公墓志铭并序》,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本于阗国人,名尸罗达摩。通华、梵语。德宗贞元中北庭节度使杨袭古与龙兴寺僧请戒法为译主,译《十地经》、《回向轮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尸罗达磨。华言戒法。于阗人。居北庭。为大法师。贞元中。沙门悟空。偕节度使杨袭古。于北庭龙兴寺。请法为译主。出十地回向轮等经。法躬读梵文。兼译语。沙门大震。笔受。法超润文。善信證义。悟空證梵文。既缮写。属沙门不通所译经本。附宣慰中使段明秀。秦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锷由回鹘路入朝进上。梵夹留龙兴寺藏。
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尸罗达摩。华言戒法也。本于阗人。学业该通善知华梵。居于是国为大法师。唐贞元中悟空回至北庭。其本道节度使杨袭古。与龙兴寺僧请法为译主。翻十地经。法躬读梵文并译语。沙门大震笔受。法超润文。善信證义。悟空證梵文。又译回向轮经。翻传才毕缮写欲终。遇北庭宣慰中使段明秀事讫回。与北庭奏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锷等。相随入朝。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其梵夹留北庭龙兴寺藏。赍所译唐本至京。即贞元五载也。法译事方终。却回豁丹。豁丹一云于遁。此皆岭北人之呼召耳。若五印度语云瞿萨怛那。华言乳国。亦云地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字景宣。罗珦子。少以文学知名。举进士、宏辞、贤良方正皆高第,为咸阳尉。父丧,不应辟署十余年。淮南节度使李都即所居敦请置幕府,除监察御史、给事中,累迁福建观察使。入为散骑常侍,拜江西观察使。有仁惠名。年七十一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景宣,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德宗贞元十七年(801)进士,宪宗元和元年(806)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任咸阳尉。丁父忧,不从四方之辟者10余年。李鄘为淮南节度使,请为从事。除监察御史,转殿中,历尚书郎、给事中,累迁至福建观察使,兼御史中丞。入为散骑常侍。未几,除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史大夫。71岁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五
让字景宣。举进士对策高等。累官散骑常侍。除江西都团练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里不详。德宗贞元间与苑䛆、崔藩同应礼部进士试。文宗大和五年(831)任补阙,与崔玄亮等14人共请以宋申锡狱付外。事迹见《旧唐书·宋申锡传》,另参苑䛆。《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宣州人。德宗贞元末进士。初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府,改阳武令,迁河阴。政令严明。又设锁绝汴流,奸盗屏息。文宗大和中,召为司农卿,累迁京兆少尹。与郑注、李训交好,甘露之变,训败,立言亦被族诛。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宣州(今安徽宣城)人。德宗贞元末进士。魏博田弘正表佐其府,改阳武令,以治剧迁河阴。敬宗宝历初,检校主客员外郎,为盐铁河阴院官。文宗大和中,为司农长卿。与郑注、李训厚。李训引为京兆少尹,知府事。甘露之变时被诛。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立言。宣州人。贞元末进士。太和末由庐州刺史召为司农少卿。为京兆少尹知府事。以附李训郑注诛。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千
彦升。新罗王重兴相。元和七年重兴卒。册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持节充宁海军使上柱国新罗国王。太和五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北天竺罽宾人,本名佛陀多罗。止洛阳白马寺。译有《大方广圆觉了经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于洛阳白马寺。文辞谐畅。理趣精微。诚如来之慧命。众生之心地也。然而来游岁月。平昔行藏。史皆不载。惜诸。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佛陀多罗。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赍多罗夹誓化支那。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此经近译不委何年。且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救之行迹莫究其终。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经本一卷后分二卷成部。续又为钞演畅幽邃。今东京太原三蜀盛行讲演焉。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罗僧者。蜀圣寺。中得果位人也。尝寝疾于五台山。同会僧人俱不测也。而瞻视之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临诀之际曰。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力。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方无忘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遍讯老樵辈。且曰。未尝闻兹山名。乃叹曰。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岩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暮矣。而谓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至此。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言寄宵乎。斯为未可尔。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乃命旧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但见岩壁峭峻杉桧莽苍而已。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传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日安茔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莞人。武宗会昌时帝好神仙,集以山人进。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末复征至长安,召问长生术。寻归罗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道士。武宗时以山人进。宣宗即位后流岭南,居罗浮山。世称罗浮山人、轩辕先生。大中十二年(858)召至长安,宣宗垂问长生之术及治国之要。留居月余,即坚辞归山。拜广州司马而不受,仍归罗浮。卒年不详。事迹见《旧唐书·宣宗纪》、《太平广记》卷七九引《感定录》。《大还丹照鉴》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二
轩辕集,世称罗浮先生。唐武宗好谈神仙,集以山人进。唐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十一年(八五七),徵至长安,寻归罗浮。事见《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二、《全唐文》卷九二八、明姚良弼修嘉靖三十五年刊《惠州府志》卷一四。诗一首。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集。会昌时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进。宣宗即位。流岭南。居罗浮山。大中十一年复徵至长安。召问长生术。寻归罗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台州人。懿宗咸通中,与罗邺、罗隐齐名,时号三罗。累举不第。僖宗广明以后,为鄜州李孝恭从事。传有妓杜红儿,善音声,虬请歌,不答。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之。既而思之,乃取古之美女有姿艳才德者,作绝句百篇,以比红儿,号《比红儿》诗,当时盛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81? 台州(今浙江临海)人。累举进士不第,乃唐末“芳林十哲”之一。黄巢起义后,从鄜州刺史李孝恭为从事。性狂宕无检束。时有妓杜红儿,善歌舞,姿色殊绝。虬欣慕之,请其歌,赠以缯彩。孝恭令红儿勿受,虬怒,遂杀红儿。后为台州刺史。僖宗中和元年(881)前后,为人所杀。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〇、《吴越备史》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嘉定赤城志》卷八、《唐才子传》卷九。虬善诗,词藻富赡,与罗隐、罗邺齐名,号“三罗”。尤善七绝,作有《比红儿诗》100首,情极哀切,盛传一时。《全唐诗》存罗虬诗1卷,《全唐诗逸》补收诗1首、断句10联。
唐诗汇评
罗虬,生卒年不详,台州(今浙江临海)人。能诗,词藻富赡,与宗人罗邺,罗隐齐名,时号“三罗”。累举进士不第。广明中,为鄌州李孝恭从事。时有歌者杜红儿,虬令歌,赠以彩帛。孝恭以红儿为节度副使所属意,不令受。虬怒,杀之。后追感其冤,作《比红儿诗》百首,今存。《全唐诗》编为一卷。

作品评论

北梦琐言
葆光子曰……虬有俊才,尝见雕阴宫妓《比红儿》诗,他无闻也。
唐诗纪事
虬辞藻富蟾,句宗人隐、邺齐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
唐才子传
虬向藻富赡,与族人隐、邺齐名,咸通间称“三罗”,气宇终不逮。
优古堂诗话
侯鲭录》云:“东坡谓世之对偶,如‘红生’‘白熟’,‘手文’‘脚色’,二对无复加也。”然予尝记唐罗虬诗云:“窗前远岫悬生碧,帘外残霞挂熟红。”然则罗虬已用“生碧”对“熟红”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懿宗咸通间禅僧。法名不详。嗣关南道常。住漳州罗汉院,故世以罗汉和尚称之。《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并录其歌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罗隐族弟。累举进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工诗,尤长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1?—896?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或谓余杭人,不确。出身于豪富盐铁小吏之家,屡举进士不中。早年曾出塞,后入幕于池州、江西、东川等州郡,晚年归吴县闲居。生平见《唐摭言》卷二与卷一〇、《唐才子传》卷八。与隐、虬号称“三罗”,与方干、贯休等友善,诗风亦相类。“邺才清而绵致”(《唐摭言》卷一〇),“尤长于七言诗”(《唐诗纪事》卷六八)。今人何庆善有《罗邺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
唐诗汇评
罗邺,生卒年不详,馀杭(今属浙江)人。父则,为盐铁小吏,二子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时称“三罗”。曾赴职单于都护府,又曾赴许昌节度使辟命。咸通末,崔安潜为江西观察使,欲辟为僚佐,为幕吏所阻。后俯就督邮,郁郁而卒。与方干、栖白为友。有《罗邺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韦庄《乞追赐李贺、皇甫松等进七及第奏》
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朝,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日;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上及第。
唐摭言
(邺)家富于财,父则,为盐铁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时宗人隐亦以律韵著称,然隐十雄而粗疏,邺才清而已绵致。
唐才子传
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邺清致而联绵,虬则区区而已……邺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
围炉诗话
罗邺诗云:“获花芦叶满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三句叙景已尽,第四句转云“玉簪恩重独生愁”,以“愁”字意总贯下文之“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罗邺此诗以“愁”字贯通篇,与崔珏《鸳鸯》同格。崔诗“情”字在次句,故易识;罗诗“愁”字在中间,实则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诗板,罗诗生动。
《唐体馀编》
邺屡试不第,然其伤时感遇散见于诸诗者,率皆惓惓忠厚,注望期必之意为多,盖犹有风人之遗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3—909 【介绍】: 唐馀杭人,一说新城人,又作新登人,字昭谏,号江东生。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改今名。以诗文名于当世。不受朱温徵召。镇海军节度使钱镠辟为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有《谗书》、《江东甲乙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3—910 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生平见沈崧《罗给事墓志》(《罗氏宗谱》引),《吴越备史》卷一,《旧五代史》本传以及《五代史补》卷一、《唐诗纪事》卷六九、《唐才子传》卷九等。今人汪德振有《罗昭谏年谱》。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今人雍文华校辑《罗隐集》(中华书局),最为完备。今人潘慧惠有《罗隐集校注》。《全唐诗》存诗11卷又1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4首,断句17。
唐诗汇评
罗隐(833-909),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本名横,大中、咸通中屡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与宗人罗邺、罗虬齐名,时号“三罗”。咸通末,为湖南观察使于瑰掌书记,官衡阳主簿。又为淮南李蔚从事。广明中,避乱归乡里。光启三年,镇海节度使钱镠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节度掌书记,转司勋郎中,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使。卒。隐工诗文。咸通八年,曾自编其杂文为《谗书》,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今存。有诗集《甲乙集》十卷,亦存。清人辑有《罗昭谏集》八卷。《全唐诗》编诗十一卷。
全唐诗补逸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九十四
隐字昭谏。馀杭人。屡举不第。光启三年。吴越王钱镠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天祐三年充判官。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迁发运使。是年卒。年八十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罗隐,梁开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罗衮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两浙,衮以诗赠隐曰:“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隐答曰:“昆仑水色九般流,饮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缘木更难求。鸰原谩欲均馀力,鹤发那堪问旧游!遥望北辰当上国,羡君归棹五诸侯。”
北梦琐言
邺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笺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头有罗隐,为钱镠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邺中人士,多有讽诵。
鉴诫录
(罗)隐常献卷于郑相公畋。郑女妙于篇什,每读隐诗,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未尝不于父前三复,似慕其才。相国或一日因隐到宅,遂留从容,命女下帘窥之。女见隐为人迂差,永不复吟隐诗矣。
旧五代史本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续唐三体诗》引《西清诗话》
人才高下,各有分限。少陵、太白当险阻艰难、流离困踬,杰然出语自高。至罗隐诸人,向用偏伯之国,夸雕逞奇,虽欲高,而意未尝不卑。譬之秦武阳气慨全燕,见秦王则战掉失色;淮南王虽为神仙,谒帝犹轻其举止。此岂由素习哉!天禀自然,不可强力至也。
唐才子传
(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唐诗品汇
(隐)工诗、长于咏物。
四友斋丛说
罗隐诗虽是晚唐,如“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亦自婉畅可讽。
《诗源辨体》
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
《五朝诗善鸣集》
虽曰邺、隐齐名,毕竟隐雄于邺。
《载酒园诗话又编》
温、李俱善作骈语,故诗亦绮丽。隐之表启不减两生,诗独带粗豪气,绝句尤无韵度,酷类宋人,不知尔时何以名重至此!邺州罗绍威至自号其集为《偷江东》,青州王师范遣使赉礼市求其一篇,然犹武人。令狐滈登第,隐贺之,其父绹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郑畋女频诵其诗,窥其貌寝乃已。由今视之,亦何烦尔乎?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隐亦时有警句,但不能首尾温丽。
《唐音审体》
昭谏生于有唐末造,其亡已入五代矣。今体诗气雄调响,罕与为匹。然唐人蕴藉婉约之风,至昭谏而尽;宋人浅露叫嚣之习,至昭谏而开。文章气运,于此可观世变。
戴京曾《罗昭冻集序》
罗昭谏诗,言中有响,《三百篇》后颇寓讽谏之意。或者以其语多平易而忽之,要之胜填词豪艳而无当于兴感者什佰矣。况其精邃自然处,正复不让唐之初、盛。
一瓢诗话
“三罗”其名,隐为最,虬次之,邺斯下矣。
一瓢诗话
罗昭谏为三罗之杰。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己同日而语。
北江诗话
七律至唐未造,惟罗昭谏最感慨苍凉,沉郁顿挫,实可以远绍浣花,近俪玉溪。盖由其人品之高,见地之卓,迥非他人所及。次则韩致尧之沉丽,司空表圣之超脱,真有念念不忘君国之思。孰云吟咏不以性情为主哉!若吴子华之悲壮,韦端己之凄艳,则又其次也。
《雨村诗话》
五代自以韩偓、韦庄二家为升堂入室,然执牛耳者必推罗江东。其诗坚浑雄博,亦自老杜得来,而绝不似宋西江派之貌袭。世人称之者少,何也?皮、陆辈雕文刻镂,近乎土木偶人,少生趣矣。
三唐诗品
专裁七律,是郑都官一流,不得其源所出。伤乱情多,时见言旨,第词无蓄意,风格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