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缺欠  拼音:quē qiàn
欠缺或不足。如:「如果还缺欠些什么,尽管开口,不必觉得不好意思。」
分類:欠缺不足
《漢語大詞典》:缺疑
谓对于疑惑处不作臆断,暂存不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井公六博:“凡读书未解,儘缺疑不妨,惟臆説最害事。”
《漢語大詞典》:陨缺(隕缺)
指死亡。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詔太尉 司马宣王 帅众讨 辽东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臣闻先王制法,必於全慎……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预,则才足相代,其为固防,至深至远。”
分類:
《漢語大詞典》:晦缺
指农历月终月不出现。 元 刘清叟 《醉月亭》诗:“望圆晦缺秋復春,古时明月今时人。”
《國語辭典》:实缺(實缺)  拼音:shí quē
经正式任命有实际职掌的官职。《老残游记》第一回:「做了二十年实缺,回家仍是卖了袍褂做的盘川。」《文明小史》第七回:「一个试用知府,马上放一个实缺道台,这里头等级相去多少?」
《漢語大詞典》:缺逸
见“ 缺軼 ”。
《漢語大詞典》:缺轶(缺軼)
亦作“ 缺逸 ”。 散失;遗漏。 明 归有光 《长兴县令题名记》:“文字缺軼,遂不见於后世。”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殷代是奴隶社会》:“ 周 代农事诗中未提到牛耕者,只是偶然缺逸,并不足以据证 周 代未用牛耕。”
分類:散失遗漏
《漢語大詞典》:缺位
职位空缺。如:国家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代任主席的职位。
分類:职位空缺
《漢語大詞典》:缺圮
残缺倒塌。 唐 柳宗元 《柳州东亭记》:“东曰东馆,其内草木猥奥,有崖谷,倾亚缺圮,豕得以为囿,蛇得以为藪,人莫能居。”
分類:残缺倒塌
《漢語大詞典》:缺谬(缺謬)
缺漏错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自序》:“亦有得於传闻者,其间不能无缺谬。”
分類:缺漏错误
《漢語大詞典》:谤缺
见"谤"。
《漢語大詞典》:瑕缺
指玉上的斑痕和缺损。西京杂记卷一:“ 赵飞燕 女弟居 昭阳殿 ……有四玉镇,皆达照无瑕缺。”
分類:斑痕
《漢語大詞典》:毁缺
(1).亏缺。后汉书·桓帝纪:“閒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
(2).破损。《宋书·何承天传》:“但欲先定民居,营其閭术,墉壑存者,因而即之,其有毁缺,权时栅断。”
分類:破损亏缺
《漢語大詞典》:边缺(邊缺)
旧时指边地职官中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出来的职位。 明 张居正 《答宣大巡抚贾春宇言边事》:“边缺不能停久,此后公有欲推轂者,宜预期见教,俟有缺而后图之。”红楼梦第四回:“﹝ 王夫人 ﹞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清史稿·选举志五:“ 乾隆 间,定边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
《國語辭典》:短缺  拼音:duǎn quē
欠缺、不足。如:「他的经验短缺,你要多加指导。」
《漢語大詞典》:缺笔(缺筆)
文字笔画有缺省。旧时多为表示避讳的一种方式。自 唐 代以来,在书写或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有意缺笔以示避讳。一般省略最末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