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圮缺
亦作“圯闕”。 倾毁,残缺。 宋 苏辙 《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 宋 叶适 《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
分類:残缺
《漢語大詞典》:崩缺
亦作“ 崩闕 ”。 败坏。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制当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后汉书·曹褒传》:“ 汉 再受命,仍有封禪之事,而礼乐崩闕,不可为后嗣法。”
分類:败坏
《漢語大詞典》:剥缺
剥落残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復可识。”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韦苏州》:“ 汉 以后碑碣,石虽精好,然易剥缺。”
分類:剥落残缺
《国语辞典》:缺粮(缺粮)  拼音:quē liáng
食物短缺。如:「非洲有些国家,连年的天灾人祸,缺粮现象严重,人民苦不堪言。」
《韵府拾遗 屑韵》:就缺
傅若金飞雪篇因高始成势遇坎俄就缺
《韵府拾遗 屑韵》:初缺
李洞诗篆字焚初缺翻经诵若流
《韵府拾遗 潸韵》:缺简(缺简)
刘克庄题跋事有可疑虽断编缺简千岁之远必欲研寻
《漢語大詞典》:缺绝(缺絶)
犹废缺。 唐 李翱 《复性书上》:“有问於我,我以吾之所知而传焉,遂书于书,以开诚明之源,而缺絶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时,命曰《復性书》。”
《漢語大詞典》:缺亏(缺虧)
犹缺点。 宋 曾巩 《胡君墓志铭》:“其事亲,其居家,其与人游,不见其缺亏。” 宋 曾巩 《永安县君谢氏墓志铭》:“严严秀目,不见缺亏。”
分類:缺点
《漢語大詞典》:缺齾
断缺。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更呼相簸荡,交斫双缺齾。”
《漢語大詞典》:缺蟾
犹缺月。 宋 范成大 《锦亭然烛观海棠》诗:“银烛光中万綺霞,醉红堆上缺蟾斜。” 宋 范成大 《晚步吴故城下》诗:“却向东皋望烟火,缺蟾先映檞林丹。”
分類:缺月
《漢語大詞典》:散缺
散失不全。魏书·乐志:“故使乐章散缺,伶官失守。” 宋 曾巩 《〈王深父文集〉序》:“其破去百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於千载之后。”
分類:散失不全
《漢語大詞典》:损缺(損缺)
亦作“ 损闕 ”。
(1).缺失。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论》:“夺民之利,不以为耻,是以清节毁伤,公义损缺。”
(2).损坏残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緑,土蚀数处损闕。”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3).减省。《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漢語大詞典》:小缺
小缺点;稍有破损或缺失。管子·宙合:“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
《漢語大詞典》:伤缺(傷缺)
破损。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甌,无一伤缺。”
分類: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