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1,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缺雨
缺失
缺坏
微缺
欠缺
刓缺
缺折
缺文
缺少
缺额
讹缺
中缺
破缺
缺事
缺略
《漢語大詞典》:缺雨
降水量不足。例如:缺雨月份。
《國語辭典》:缺失  拼音:quē shī
遗漏或失误。如:「这项工程设计有许多缺失,无法验收。」
《漢語大詞典》:缺坏(缺壞)
破缺损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分類:破缺损坏
《漢語大詞典》:微缺
衰败残缺。史记·周本纪:“ 昭王 之时,王道微缺。”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 周 祚微缺,王室遂卑。”后汉书·范升传:“陛下愍学微缺,劳心经蓺。”
《國語辭典》:欠缺  拼音:qiàn quē
1.短少、不足。如:「大家都不太清楚申请流程,可见这方面资讯明显欠缺,请加以补足。」《三国演义》第四回:「唐妃困于永安宫中,衣服饮食,渐渐欠缺。」《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只因衣食欠缺,留他在家,跟著饿死,不如放他一条生路!」
2.缺点、不足之处。如:「我生性直爽,说话若有欠缺,敬请原谅。」
《漢語大詞典》:刓缺
(1).亦作“ 刓闕 ”。磨损残缺。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讹谬者,輒市之,储作副本。”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卧佛寺》:“门西有石盘,方广数丈,高亦称是,无纤毫刓缺。”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中:“ 东坡 《送李孝博之岭表诗》碑,在 蜀冈禪智寺 ,断仆已久,而字画幸无刓缺。”
(2).犹败坏。 唐 韩偓 《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诗:“诗道揣量疑可进,宦情刓缺转无多。”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刓缺,则置而不讲。”
《漢語大詞典》:缺折
缺损断折。 唐 韩愈 《清河张君墓志铭》:“仁义以为兵,用不缺折也。” 宋 苏轼 《思治论》:“剑成而狼戾缺折不可用,是何也?是知铸而不知收也。”
分類:断折
《漢語大詞典》:缺文
谓缺而未载的文字。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行纪》事夕不尽録,今依《道荣传》《宋云家纪》,故并载之,以备缺文。”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有 李白 此歌,可见 开元 、 天宝 年间已有太湖石之采贡,这正可以补足史籍的缺文。”
分類:文字
《國語辭典》:缺少  拼音:quē shǎo
短少、欠缺。《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因途间缺少盘缠,适才得罪长兄,休怪!」也作「缺乏」。
《國語辭典》:缺额(缺額)  拼音:quē é
缺少的数额。《福惠全书。卷一○。清丈部。总论》:「又或临山濒水,涨荡淤滩,不无开垦耕种隐漏税粮,而为清丈者,为缺额包赔。」
《漢語大詞典》:讹缺(訛缺)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 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圭 《〈雁门集〉序》:“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分類:错误残缺
《漢語大詞典》:中缺
犹中断。 汉 班固 《东都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
分類:中缺中断
《漢語大詞典》:破缺
破损残缺。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余全好而卷之,名曰‘弃餘集赏’。”
《漢語大詞典》:缺事
(1).工作上的缺失。 明 何景明 《送郡守孙公考绩》诗序:“州既靡有缺事,守曰吾庶可以考矣。”
(2).感到缺憾的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今儒生辈皆尊信其言,以为 秦 宝未入中国,乃圣朝缺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终岁之好,分手未有一言,终属缺事。”
《國語辭典》:缺略  拼音:quē lüè
因残缺而不完整。如:「古代印刷术不发达,书籍互相传抄难免遗漏、缺略。」
分類:欠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