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纵横(縱橫) 拼音:zōng héng
1.南北和东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纵横骆驿,各有所趣。」《三国演义》第六○回:「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馀里。」
2.合纵与连横。比喻外交手段。汉。陆贾《新语。辨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唐。魏徵 〈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也作「从衡」。
3.放肆、恣肆。《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4.水流盘纡,波浪起伏的样子。宋。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5.杂错众多。《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铒纵横,网罟接绪。」宋。苏轼 〈凤翔八观诗。石鼓歌〉:「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6.数学上几何学称直线为「纵」,平线为「横」。
2.合纵与连横。比喻外交手段。汉。陆贾《新语。辨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唐。魏徵 〈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也作「从衡」。
3.放肆、恣肆。《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4.水流盘纡,波浪起伏的样子。宋。王安石 即事诗:「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5.杂错众多。《文选。左思。吴都赋》:「钩铒纵横,网罟接绪。」宋。苏轼 〈凤翔八观诗。石鼓歌〉:「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6.数学上几何学称直线为「纵」,平线为「横」。
《漢語大詞典》:纵衡(縱衡)
见“ 纵横 ”。
《漢語大詞典》:东野(東野)
(1).东郊。泛指乡野。《晋书·庾峻传》:“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漢語大詞典》:画虎(畫虎)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國語辭典》:画虎类狗(畫虎類狗) 拼音:huà hǔ lèi gǒu
原本想画老虎,却画得像狗一样。比喻人仿效失真,得到反效果,变得不伦不类。参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条。宋。陈骙《文则。卷上。戊》:「彼扬雄《法言》、王通《中说》,模拟此书,未免画虎类狗之讥。」清。李渔《閒情偶寄。卷四。演习部。变调第二。变旧成新》:「但须点铁成金,勿令画虎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