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濯缨洗耳(濯缨洗耳)  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濯缨,清洗帽缨。参见「濯缨」条。洗耳,洗涤耳朵。参见「洗耳」条。濯缨洗耳比喻远离尘世,不闻世事,守志守节。《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国语辞典》:濯缨濯足(濯缨濯足)  拼音:zhuó yīng zhuó zú
语本《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比喻受人敬重或轻蔑,均由人自取。或比喻超脱于世俗之外。
《国语辞典》:濯缨弹冠(濯缨弹冠)  拼音:zhuó yīng tán guān
濯缨,清洗帽缨。参见「濯缨」条。弹冠,整理帽冠。参见「弹冠」条。濯缨弹冠比喻准备出仕,做官。《艺文类聚。卷三五。愁。曹植。释愁文曰》:「今大道既隐,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缨弹冠,咨诹荣贵。」
《国语辞典》:子路结缨(子路结缨)  拼音:zǐ lù jié yīng
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宰时,孔悝叛乱,子路不从而遭人攻击,帽带被碰断。子路认为君子至死应始终戴著帽子,遂绑好帽带赴死。见《左传。哀公十五年》。后遂以子路结缨指烈士慷慨就义。
《国语辞典》:簪缨世胄(簪缨世胄)  拼音:zān yīng shì zhòu
世代仕宦的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黉宫名士。」也作「簪缨门第」。
《国语辞典》:终军请缨(终军请缨)  拼音:zhōng jūn qǐng yīng
汉代终军出使南越,向朝廷自请,只要一根长绳即能缚南越王到汉宫阙下,后来果然说服南越王归汉的故事。见《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后比喻立下降服强敌、建功报国的大志。
《国语辞典》:衣缨之族(衣缨之族)  拼音:yī yīng zhī zú
豪门仕宦的家族。唐。皇甫枚《飞烟传》:「天水赵氏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
《国语辞典》:缨緌之徒(缨緌之徒)  拼音:yīng ruí zhī tú
缨緌,帽下的结带。比喻显贵之士。《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序》:「于时缨緌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
分类:显贵贵之
《国语辞典》:奉氂缨(奉氂缨)  拼音:fèng máo yīng
氂缨,用氂牛尾毛制成的帽缨。奉氂缨指古代官员有过,则头戴白冠氂缨,表示待罪之身。唐。陈鸿《长恨传》:「国忠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
《國語辭典》:邹缨齐紫(鄒纓齊紫)  拼音:zōu yīng qí zǐ
相传邹君喜好长缨,后因众皆仿效而断缨绝患;齐桓公好衣紫衣,后因举国争仿而刻意厌恶紫衣,杜绝盲从。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以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南史。卷七一。儒林传。伏曼容等传》论曰:「语云:『上好之,下必有甚焉者。』是以邹缨齐紫,且以移俗。」
《国语辞典》:缨尾目(缨尾目)  拼音:yīng wěi mù
泛指衣鱼类及缨尾类的动物。体长可达三十公釐,触角长,口器突出,腹十一节,尾上有分节尾丝,体表有鳞片。
《国语辞典》:楚庄绝缨(楚庄绝缨)  拼音:chǔ zhuāng jué yīng
春秋时楚庄王赐群臣喝酒,灯烛熄灭时有人拉扯楚王爱妾的衣服,爱妾拉断其人帽带,欲使楚庄王找出此人。楚庄王为了不因他人酒醉失礼而辱其节,遂使左右臣子百馀人都一起扯断帽带。后来此臣于沙场上效死以报。见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漢語大詞典》:短缨缨(短纓纓)
方言。额前短发。《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你妈妈生你人人亲,长头发剪成短缨缨。”
分類:方言短发
《分类字锦》:放缨(放缨)
楚辞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陈组缨班其相纷些注言男女共坐除其威严放其冠缨舒陈印绶班然相乱不可整理也
分类:
《骈字类编》:环缨(环缨)
后汉书舆服志武冠环缨无缕以青丝为绲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