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缝开(縫開)
裂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尸体胀满,骨节缝开,其胎必出。”
分類:裂开
《漢語大詞典》:缝绽(縫綻)
缝补破绽。 清 纳兰性德 《鹊桥仙·七夕》词:“乞巧楼空,影娥池冷,説著凄凉无算。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
分類:缝补破绽
《漢語大詞典》:杀缝(殺縫)
剪裁缝合之缝。论语·乡党“非帷裳,必杀之”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 王 曰:‘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杀也。’” 朱熹 集注:“正幅如帷,要有襞积而旁无杀缝。”
《漢語大詞典》:押缝(押縫)
亦称“ 押尾 ”。 署名于法书两纸首尾缝间。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 魏 晋 以来法书,至 梁 御府藏之,皆是 朱异 ……等题名於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祗是谓书名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世人多误﹝《兰亭序》﹞宝鑱本为定武本,或云第五行有僧字,盖是时搨本至多,惟此僧 永 所藏为真。又云,当其行间是僧 权 押缝,后 权 字磨灭,曾不知老之将至,误用僧字。”后用于文书、契约的两纸缝间称押缝,用于文书契约的末尾称押尾。
《漢語大詞典》:缝缀(縫綴)
缝制缀合。晋书·四夷传·倭国:“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又缝缀锦绣为鳧雁,致於水中。”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录书须粘叶:“初得 董子 《繁露》数卷,错乱颠倒,伏读岁餘,寻绎缀次,方稍完復,乃缝缀之弊也。”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國語辭典》:棱缝(稜縫)  拼音:léng fèng
1.物的缝隙。如:「一根小草从墙边的棱缝冒了出来。」
2.机会、漏失。如:「警察终于看出棱缝,拆穿歹徒的骗局。」
3.头绪。如:「这件事经过我日夜的思索,终于理出点棱缝。」
《漢語大詞典》:削缝(削縫)
犹缝纫。韩非子·难二:“ 管仲 善制割, 宾胥无 善削缝, 隰朋 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
分類:缝纫
《国语辞典》:齿缝(齿缝)  拼音:chǐ fèng
牙齿间的间隙。
分类:牙齿间隙
《國語辭典》:缝制(縫製)  拼音:féng zhì
缝纫制造。如:「每一家公司缝制的衣服款式都不一样。」
分類:缝制缝纫
《國語辭典》:缝合(縫合)  拼音:féng hé
1.布料、皮料等用针线接合起来。
2.外科手术上,用特制的针和线把伤口缝起来的过程。
《骈字类编》:袍缝(袍缝)
李贺贾公闾贵婿曲: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张宪子夜吴声四时歌:□纫征袍缝,边庭草又青。
《國語辭典》:隙缝(隙縫)  拼音:xì fèng
裂缝。如:「经过长久的风吹雨打,这座墙已有好几道隙缝了。」
《漢語大詞典》:直缝(直縫)
衣冠等缝纫方法之一。 宋 苏轼 《千秋岁·湖州暂来徐州重阳作》词:“冠直缝,巾横幅。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鬚髮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
分類:衣冠缝纫
《國語辭典》:缝儿(縫兒)  拼音:fèng ér
1.缝隙、漏洞。如:「这桶子有个缝儿,小心装了水会漏。」
2.言行的破绽。如:「他刚才的话有缝儿,难道你听不出来吗?」
《國語辭典》:缝子(縫子)  拼音:fèng zi
裂缝、缝隙。如:「那套袍子还算不错,可惜袖口处裂了道缝子。」
分類:缝隙破绽
《漢語大詞典》:缝缉(縫緝)
犹缝纫。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弹鸟则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缝缉则长剑不及数分之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须基构,裁衣之待缝缉矣。”
分類:缝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