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肉袒面缚(肉袒面縛)  拼音:ròu tǎn miàn fú
裸露上身,双手反绑在背后。表示投降顺服。《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南朝陈。徐陵 为陈武皇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即平北贼,仍事南征,肉袒面缚,归首阙庭。」
《分类字锦》:三缚悉除(三缚悉除)
周书姚僧垣传金州刺史伊娄穆以疾还京请僧垣省疾乃云自腰至脐似有三缚两脚缓纵不复自持僧垣为诊脉处汤三剂穆初服一剂上缚即解次服一剂中缚复解又服一剂三缚悉除
分类:
《漢語大詞典》:纠缚(糾縛)
缠绕束缚。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臂左受创,纠缚既断,因得以右扶首。”
分類:缠绕束缚
《漢語大詞典》:狙缚(狙縛)
伺伏擒缚。新唐书·王潮传:“﹝ 行全 ﹞伏丛翳,狙缚 绪 以徇。”
《漢語大詞典》:腊缚(臘縛)
梵语lava的音译。古 印度 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腊缚,旧经中作罗婆,六十怛杀那为一罗婆。”
《漢語大詞典》:捆缚(綑縛)
(1).捆扎;捆绑。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闻人声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缚将返。” 茅盾 《参孙的复仇》:“她三次捆缚我,毕竟不过是试验我的不忠实罢了!”
(2).拘束;束缚,不自由。 明 唐顺之 《答茅鹿门知县书》之二:“使人读其诗,秖见其捆缚齷齪,满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 郭沫若 《天地玄黄·历史的大转变》:“以及由这统治而招来了的帝国主义的重重捆缚,我们是被动地落了后的。”
(1).以绳索缠绕绑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强盗二十餘人跳上船来,将 袁忠 綑缚,掠取船中银四百锭去了。”
(2).束缚;拘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綑缚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学的模样。’”《花月痕》第七回:“我只道现在读书人,给那八股时文,五言试帖,綑缚得个个作个书獃,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
《漢語大詞典》:解黏去缚(解黏去縛)
解除黏著和束缚。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於醉乡,见以为能解黏去缚。” 清 恽敬 《〈坛经〉书后一》:“ 大鉴 乃言佛性无常,诸法有常,皆以解黏去缚而已。”
《漢語大詞典》:解粘去缚
解除粘着和束缚。
《韵府拾遗 药韵》:掠缚(掠缚)
周书赫连达传有数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辟难军士争欲掠之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
《國語辭典》:面缚舆榇(面縛輿櫬)  拼音:miàn fú yú chèn
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國語辭典》:面缚衔璧(面縛銜璧)  拼音:miàn fú xián bì
面缚,两手反绑而面向前。衔璧,口含璧玉。面缚衔璧用以表示投降请罪。《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分类字锦》:两童缚帚(两童缚帚)
云仙杂记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数十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
分类:箕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