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有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缘于佛道者。观无量寿经曰:「有缘众生,皆悉得见。」报恩经七曰:「佛世尊应现世间,引接有缘,有缘既尽。迁神涅槃。」
【俗语佛源】
指事物互相作用、依仗的关系。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关系中才能产生、变化,称为「缘起」。如树,便是由阳光、空气、水份、枝干、花叶等各种缘和合而生成的。《报恩经》卷七说:「佛世尊应现世间,引接有缘;有缘既尽,迁神涅槃。」在佛经中,有缘多指信入佛法而得度的有善根的人。此外,遇法宝出现,与高僧往来等,也称有缘.如南朝梁·简文帝《奉阿育王寺钱启》:「牙床白,无因不;金瓶宝函,有缘斯出。」又如唐·司空图《赠岑上人》诗:「巡礼诸方遍,湘南频有缘。」亦泛指有机缘和条件。如《三国志·魏志·董昭传》:「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又特指有姻缘,亦作「缘会」。如唐·元稹《遣悲怀》诗:「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俗语中又有「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句话的含义偏于上半句,意思是人与人相逢结交都是彼此间有缘。如《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又多专指男女间结为良缘。如明·朱鼎《玉镜台记》第四出:「孔雀屏开烛影红,会看佳婿近乘龙。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李明权)
次第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缘之一,新云等无间缘,旧云次第缘。(参见:四缘)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等无间缘。(参见:四缘)
【三藏法数】
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此心王心所对于诸尘念念不停,是名次第相续也。)
地动八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增一阿含经三十七谓:「一、风水轮动时。二、菩萨处母胎时。三、菩萨出母胎时。四、菩萨成道时。五、佛涅槃时。六、比丘现神通时。七、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形时。八、饥馑刀兵之灾将起时。」
【佛学常见辞汇】
大地震动的八种因缘,即风水轮动时、菩萨处母胎时、菩萨成道时、佛涅槃时、比丘现神通时、诸天来佛所现梵王或帝释形时,饥馑刀兵之灾将起时。
行香本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贤愚经七说:「佛告阿难:过去无量阿僧祇劫,阎浮提有一大国,名波罗捺。时有一人,好修家业,意偏爱金而勤积之。因得一瓶,于其舍内掘地藏之。如是勤身,乃得七瓶悉取埋之。后遇疾终,作一毒蛇,守此金瓶。如是展转受形,经一万岁。最后受身,厌心忽生。见有一人通道,呼之曰:吾今此处有一瓶金,用托君,欲供僧作福。设食时,持一阿先提(释为草笼),来取我。彼至日担蛇至寺,著于众僧前,食时已到,僧众行立。蛇使彼人次第赋香,众僧食终,为蛇说法。欢喜转增,得僧之维那到埋金所,尽用馀六瓶金施僧。命终,生忉利天。佛告阿难:尔时持蛇之人则我身是也。是毒蛇,今舍利弗是也。」行事钞下三曰:「贤愚经蛇施金已,令人行香置僧手中。」
如来藏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同于真如缘起。
【佛学常见辞汇】
与真如缘起同义。
如是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缘者缘助也。下自地狱界,上至佛界,依善恶业之缘助如法得苦乐之报也。苦乐之性分,为习因。使之感果者,善恶之业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十如是)
【三藏法数】
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十如是
【佛学大辞典】
(术语)略云十如。(参见:十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认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法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玄义)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三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也。(十法界者,地狱界、畜生界、饿鬼界、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佛界也。空假中者,离性离相谓之空,无法不具谓之假,非空非假谓之中也。)
〔一、如是相〕,相即相貌,相以据外览而可别。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各相貌不同,是名如是相。(相据外者,谓相在外而可依据也。)
〔二、如是性〕,性即性分,性以据内自分不改,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其性各各不同,是名如是性。
〔三、如是体〕,体即体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俱以色身而为体质,是名如是体。
〔四、如是力〕,力即力用,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有力用功能,是名如是力。
〔五、如是作〕,作即造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能运为造作,是名如是作。
〔六、如是因〕,因即习因,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善恶业因,皆由自种而生,习续不断,是名如是因。
〔七、如是缘〕,缘即缘助,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有缘起之法,助成习因,是名如是缘。
〔八、如是果〕,果即习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剋获于后,是名如是果。
〔九、如是报〕,报即报果,谓始自地狱,终至佛界,皆由习因习果,而感其报,是名如是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谓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此之本末,皆同实相,一理平等无二,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
戒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鼻奈耶之异名,十卷,姚秦竺佛念译。小乘律。
戒果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鼻奈耶之异名。
见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分之缘影,即相分也。楞严经二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参见:四分)
四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大判一经为四分:一信分,二解分,三行分,四證分。见三藏法数十四。【又】法相宗立八识,八识之心王,心所,体虽各一,而分别所起之用,则有四分:一相分。是为心内所现之境,心者虑知之法,虑知之法,必有所知之法,故心生时,心之自体自转变,而现所虑所托之境,此名所虑所托之境分。相者相状,心起时,浮于心前之相貌也。二见分,见者见照。能缘为义,缘其所变相分之见照作用也,识之自体变相分,共起能缘之用,此名见分。三自證分,见分虽知相分,而见分不能自知见分,如刀不能自斩刀也,故别有知见分之用,此名自證分。是为识之自体分,彼见分非他物,即此自体缘外(相分)之用也,今自体自證知此自用之见分,故名自證分。四證自證分。自證分自證之用谁證知之,于是从自證分更起能缘之用,使證知自證,此名證自證分。而知此證自證分者为谁,知之者,即前之自證分也。自證分为證之自体,则缘外之见分与缘内之證自證分,皆得知之。以见分与證自證分,是自證分缘内外之二用,体必能知用也,兼缘二分,故不要第五分。譬之店中之货物如相分,掌匮如见分,主人如自證分,證自證分如其妇。见分缘相分而不可缘自證分,犹如掌匮能差排货物,而不能关知主人之事,自證分得缘外之见分与内之證自證分,如主人得管理掌匮与其妇,證自證分之缘自證分,如妇知夫之事。此四分古师多立三分。證自證分合于自證分,护法菩萨之正义,乃立四分。起信论所说,业转现之三识,如其次第,恰当于自證分,见分,相分之三分。然而一切诸法无一不影现于相分中,但诸识之相分,影现之相不同耳,开示之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宗对于心境的关系,认为由主观的识,用以了别客观的现象,可以分作四分来解释,即相分、见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相分就是由识所变现的外境;见分就是能缘境的见照作用,自缘其所变的相分;自證分就是證知见分者;證自證分就是自證分的内向作用,由返照的结果,證知其自證分者。
住果缘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觉乘之人,得涅槃果,而安住之无更希佛陀妙果之心,谓之住果缘觉。此住果之二乘,更能发心而至佛果否,是佛教上大问题也,小乘及大乘中法相三论之权家不许彼等发心成佛,华严天台等之实家则许之。台宗二百题四,有住果声闻,住果缘觉之论目,而问答此义。
但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别理随缘)
作像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作佛形像经之异名。
妙色王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义净译。说佛昔为妙色王时,求法忘劳,舍妻子并自身,奉食于夜叉,依此因缘,今成佛,一切大众至心听闻法要。
别理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但理随缘。理者真如也。谓别教之真如随缘而为一切万法,曰别理随缘。与圆教之真如,性具诸法,而为一切诸法异,纯一之真如,依无明之和合而取随缘之义,谓为但理随缘。此别教随缘之义,四明尊者对于严家盛所唱导。抑真如随缘之义,原为起信论所详说,严家之贤首作起信论之疏,以此真如随缘为自家所判五教中渐顿圆三教之分际,以真如不随缘为始教,即唯识论等之所明。因而以真如之随缘与不随缘,判大乘之权实,自家所立圆教之极致,亦不过为此真如随缘之义。然四明之意谓真如随缘之义,岂为大乘之极致,凡随缘有二种,但理随缘与理具随缘是也。依自家所判,则但理随缘为别教之分,而理具随缘为圆教之分。不察起信论之所明含此二种,贤首单以但理随缘释之,且以唯识论等为无明随缘之义者,是大谬也。唯识论之所明,岂无真如随缘之义,彼亦有真如随缘之义(但法相宗不许之。还与贤首同),但彼以别教,止于但理随缘而不及于理具随缘,且以不知性具之深义而释本论,不能开阐理具随缘,以但理随缘为至极,故只是为别教之随缘,而非圆教之随缘,诚可惜也。见指要钞下,教行录二,起信论融会章,同三别理随缘章。
助道资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喂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三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常乞食粪扫衣;若下根者,檀越施,但少有即知足;具如止观第四。况复若佛弟子,专修正道,而无贪求,自然具资缘。如大论所云:譬如比丘贪求者不得供养,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心亦如是,若分别取相,则得实法。又大集经月藏分中,欲界六天日月星宿天龙八部各于佛前发誓愿言:若佛之声闻弟子,住法,顺法,三业相应修行者,我等皆共护持养育,供给所须,使无所乏。问:凡夫必不三业相应,若有缺漏,应无依怙?答:如此问难,是即懈怠无道心者所致。若诚求菩提诚欣净土者,宁舍身命,岂破禁戒,应以一切勤劳,期永劫之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