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别缘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十二缘生之法。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唐玄奘译。明以十一种殊胜之事故,于十二缘起之。初说无明支。一所缘殊胜,二行相殊胜,三因缘殊胜,四等起殊胜,五转异殊胜,六邪行殊胜,七相状殊胜,八作业殊胜,九障碍殊胜,十随缚殊胜,十一对治殊胜也。
化俗结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化俗者,教化世间之人。以此为缘而使之入于佛法也。
化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教化之因缘也。佛菩萨来此世,因有教化之因缘,若此因缘尽,则即去。寄归传一曰:「化缘斯尽,能事毕功。」【又】(杂语)以募化结佛缘也。释氏以能布施者,为与佛有缘法。故亦称募化为化缘。夷坚志曰:「普光寺行童元晖,近村王大子也。既僧,为街坊化缘。」
【佛学常见辞汇】
1。化度众生的因缘。佛菩萨来此世间教化众生,是因为有教化的因缘,当因缘尽了,便离去。2。向人募化以结佛缘。
【俗语佛源】
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引接结缘乐
【佛学大辞典】
(杂语)往生要集十乐中之第六乐。往生净土后,将娑婆结缘之父母知友,自在引接而济度之乐也。要集上末曰:「若生极乐,智慧高明,神通洞达,世世生生恩所知识,随心引接。(中略)无缘尚尔,况结缘乎?」
四种因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二因缘)
四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新译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馀根亦然,是名因缘。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见大明法数一五。又见于智度论,唯识论,大乘义章等。
【佛学常见辞汇】
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因缘是种子与现行,相薰习义,为生果的原因;等无间缘是前念与后念,必须次第相续而起,体用齐等,而无间断;所缘缘之上缘字是攀缘之义,心识为能缘,境界为所缘,心心所法,仗境方生,即见相二分,俱起为缘;增上缘是谓于此法,增强其力用,使其得生。在这四缘中,色法的生起但须因缘及增上缘,心法的生起,则须四缘具足。
【佛学次第统编】
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是也。
一、因缘 亲辨自体生自果为因,以因为缘。
二、等无间缘 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
三、所缘缘 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
四、增上缘 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馀根亦然,是名因缘。(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此心王心所对于诸尘念念不停,是名次第相续也。)
〔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托缘者,谓依托色声香味触法之缘也。)
〔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三藏法数】
谓善见山,树提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一万二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正了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因佛性)
三因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三佛性?佛名为觉,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无常,如土内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坏,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觉智非常非无常,智与理相应,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坏,名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资助觉智开显正性,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名缘因佛性。」同记上曰:「正谓中正,了谓照了,缘谓助缘。缘资了,了显正,正起胜缘。亦是正发于了,了导于缘,缘严于正。正起胜缘,相由既然非横义也,一心顿具非纵义也,此妙因能剋妙果,俱名因者其义在玆。」此三佛性,又为空假中之三谛。因为空谛,缘因为假谛,正因为中谛也。辅行二曰:「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缘因也,三千即中性正因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三谛具足。)
〔二、了因佛性〕,了谓照了。谓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故名了因佛性。
〔三、缘因佛性〕,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
正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外道说邪因缘而言。
本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事之由来也。维摩经菩萨品曰:「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
出家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为难提优婆塞说犯五戒之罪及饮酒之三十五过。
出家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出家缘经之异名。
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赵宋施护译。佛对二婆罗门语四姓之缘起,即出家證果。与长阿含四姓经同本。
付法藏因缘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记迦叶等二十四人之付法因缘。明教大师契嵩准于小乘之禅经慧炬之宝林传等,作定祖图正宗记,定西天之二十八祖,谓付法藏传可焚云。见释门正统四。
他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所起之法为自。能起之诸缘为他。一切之事物,一无自性,悉为他缘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我身属于他缘,冥冥不知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