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无缘慈善
【三藏法数】
谓法华一经所说之法,备有梵行之相,即无缘慈也。言无缘者,心不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现益,是名无缘慈。
因缘不可避
【三藏法数】
能生为因,助成为缘。由前生依如是因,则今世遇如是缘。所谓父母兄弟,妻子田宅产业等,或得如意,或不如意,皆由前生作善恶业因,今世则招贫富苦乐业缘之报。故云因缘不可避。
缘还分别
【三藏法数】
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眼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黄赤白实有之色,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见色,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性境者,谓现前所有实见之境也。现量者,谓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也。)
耳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耳闻声时,即有识生,能闻言语等实有之声,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闻声,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鼻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鼻嗅香时,即有识生,能嗅好恶实有之香,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嗅香,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舌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舌尝味时,即有识生,能尝咸酸苦淡实有之味,名为性境。此识对境名为现量,以其但能尝味,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身识缘唯实唯量境
【三藏法数】
谓身觉触时,即有识生,能缘细滑粗强,实有之触,名为性境。此识所缘名为现量,以其但能觉触,未起分别,是故所缘之境狭也。
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
【三藏法数】
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
第八识缘根身器界唯实唯量
【三藏法数】
根身者,即眼等诸根也。器界者,以世界如器也。谓此根本之识,染净同源,一切根身器界,依之而生。而此根界是八识相分皆为所缘,是实有现前之量,是故所缘之境最广也。(根本识,即第八藏识也。)
缘觉塔
【三藏法数】
谓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名缘觉。以其三界生死已尽,能为人天而作起福田,应当起塔供养。(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明缘
【三藏法数】
明者,日月之光,能显诸色相也。谓眼因明而见,无明则不能发于眼识,故明为眼识之缘也。
空缘
【三藏法数】
空者,荡然无碍,而能显诸色相也。谓眼以空而能见,耳以空而能闻,无空则不能发眼、耳之识,故空为眼识、耳识之缘也。
境缘
【三藏法数】
境者,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境也。谓眼等五根,虽具见闻嗅尝觉等五识,若无色等五种尘境作对,则五识无由能发,故境为五识之缘也。(五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
作意缘
【三藏法数】
作意者,即心所法,有警察之义。谓如眼初对色时,便能觉察,引领趣境,使第六识即起分别善恶之念。及耳鼻舌身初对境时,亦能如是觉察、引领,是以遍行一切识境,皆由作意,故作意为眼等六识之缘也。(心所者,受想行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