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6,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观所缘缘论
观所缘缘论释
因缘和合
无缘大慈
开缘说法
缘起中道
缘起性空
作业为缘
作业为缘(二)
因缘相续
二漏为缘
因缘(二)
缘觉慧
正明十二因缘
佛类词典(续上)
观因缘观所缘缘论
观所缘缘论释
因缘和合
无缘大慈
开缘说法
缘起中道
缘起性空
作业为缘
作业为缘(二)
因缘相续
二漏为缘
因缘(二)
缘觉慧
正明十二因缘
观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观行)
【三藏法数】
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是为观因缘。
(术语)(参见:四种观行)
【三藏法数】
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是为观因缘。
观所缘缘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三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注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唐玄奘译。以因明三支之法,说明心外之所缘缘非有,心内之所缘缘非无者。注释如下:观所缘缘论会释一卷,明明昱会释。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解。观所缘缘论释记一卷,附问答释疑,明明昱录记。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
观所缘缘论释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护法菩萨造,唐义净译,释观所缘缘论中破外执之与夺意者。
(书名)一卷,护法菩萨造,唐义净译,释观所缘缘论中破外执之与夺意者。
因缘和合
【佛学常见辞汇】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
由因与缘的和合而成。天地间一切万物,都是由自因(亲因)与缘(助缘)和合而成的。
无缘大慈
【佛学常见辞汇】
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
佛具大慈心,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之。
开缘说法
【佛学常见辞汇】
为众人广开佛法因缘而说法要。
为众人广开佛法因缘而说法要。
缘起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缘起即性空,性空而能缘起,这即是中道义,中道即般若无分别慧,亦名无所得智。
缘起性空
【佛学常见辞汇】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
作业为缘
【佛学次第统编】
由有妄惑,即起作业,所以妄惑为因,作业为缘。言作业者,谓以身、口、意所造作一切善恶之事业,是为作业。缘者缘起,六趣报趣,皆由作业之所缘起也。
由有妄惑,即起作业,所以妄惑为因,作业为缘。言作业者,谓以身、口、意所造作一切善恶之事业,是为作业。缘者缘起,六趣报趣,皆由作业之所缘起也。
作业为缘(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因心所造,然心为何造耶?则为由业所感耳!惟业有共有别,下分述之。
一切因心所造,然心为何造耶?则为由业所感耳!惟业有共有别,下分述之。
因缘相续
【佛学次第统编】
众生生灭因果,不出二义,所谓因缘相续是也。正因助缘,使现生起,是为因缘。因果次第,不相断绝,是为相续。
一、因缘故,世间一切非常。
二、相续故,世间一切非断。
是因缘相续,世间流转之二总相也。故曰:因缘相续,世间之果报分明。
因缘相续(四相)
┌一、苦
│二、空
有漏果报四相┤
│三、无常
└四、无我
(世间法相)
┌因缘………不常
世间法相┤
└相续………不断
众生生灭因果,不出二义,所谓因缘相续是也。正因助缘,使现生起,是为因缘。因果次第,不相断绝,是为相续。
一、因缘故,世间一切非常。
二、相续故,世间一切非断。
是因缘相续,世间流转之二总相也。故曰:因缘相续,世间之果报分明。
因缘相续(四相)
┌一、苦
│二、空
有漏果报四相┤
│三、无常
└四、无我
(世间法相)
┌因缘………不常
世间法相┤
└相续………不断
二漏为缘
【佛学次第统编】
迷悟既分,所为乃别,是则名为有漏无漏。漏者,漏泄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头,漏泄流出而不止,故谓之漏。又漏者漏落之义,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故谓之漏。合有漏无漏,斯称二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曰有漏。又增长烦恼之缘之法,亦曰有漏。如:
一、有漏善法 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法,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是也。有漏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是也。
二、有漏禅 对无漏禅而言即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也。
三、有漏断 对无漏断之称,以有漏道而断烦恼,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二、无漏 离烦恼清净之法,及不增长他烦恼之缘之法,名为无漏。如:
一、无漏因 无漏清净之戒定慧,以證涅槃之界,曰无漏因。
二、无漏果 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
迷悟既分,所为乃别,是则名为有漏无漏。漏者,漏泄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贪瞋等之烦恼,日夜由眼耳等之六根门头,漏泄流出而不止,故谓之漏。又漏者漏落之义,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故谓之漏。合有漏无漏,斯称二漏。
一、有漏 有烦恼之法,曰有漏。又增长烦恼之缘之法,亦曰有漏。如:
一、有漏善法 有漏之业因有善恶,五戒十善是善法,五逆十恶是恶法。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乐果,即人天之果报是也。有漏恶法,招有漏之苦果,即鬼畜之果报是也。
二、有漏禅 对无漏禅而言即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定也。
三、有漏断 对无漏断之称,以有漏道而断烦恼,凡夫修有漏之六行观,断八地七十二之修惑也。
二、无漏 离烦恼清净之法,及不增长他烦恼之缘之法,名为无漏。如:
一、无漏因 无漏清净之戒定慧,以證涅槃之界,曰无漏因。
二、无漏果 无漏道所得之果德也。
因缘(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然能见生者,方能知灭。是故欲知生灭,尤应知生。一切生相,生所生时,不离因缘和合。何法说为因缘?即六因四缘,说为因缘。因者能生,缘者助生,一切有为之生法,不出此六因四缘也。
一切有为,即是生灭。然能见生者,方能知灭。是故欲知生灭,尤应知生。一切生相,生所生时,不离因缘和合。何法说为因缘?即六因四缘,说为因缘。因者能生,缘者助生,一切有为之生法,不出此六因四缘也。
缘觉慧
【佛学次第统编】
梵语辟支迦罗,此翻独觉,亦翻缘觉。无佛世自能悟道,故名独觉。观十二因缘悟道,故名缘觉。然十二因缘,亦须佛说。秉说观察,功行成熟,所以出无佛世方能自悟。但此人根性稍利,不藉多闻,又以乐独善寂,不起烦恼,稍胜声闻人也。观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是十二因缘生相。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此是十二因缘灭相。是中无明、行、爱、取、有五支,还是集谛;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还是苦谛;因灭果灭,即是灭谛;观因缘生灭之智,即是道谛。而中乘根利,故先观集谛也。
梵语辟支迦罗,此翻独觉,亦翻缘觉。无佛世自能悟道,故名独觉。观十二因缘悟道,故名缘觉。然十二因缘,亦须佛说。秉说观察,功行成熟,所以出无佛世方能自悟。但此人根性稍利,不藉多闻,又以乐独善寂,不起烦恼,稍胜声闻人也。观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是十二因缘生相。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此是十二因缘灭相。是中无明、行、爱、取、有五支,还是集谛;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还是苦谛;因灭果灭,即是灭谛;观因缘生灭之智,即是道谛。而中乘根利,故先观集谛也。
正明十二因缘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
一、无明 过去世一切烦恼,通是无明。以过去未有智光明故,则一切烦恼得起。是以过去烦恼,悉是无明也。
二、行 从无明生业,业即是行。以善不善业,能作世界果故,故名为行也。
三、识 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即是父母交会,初欲托胎时之名。
四、名色 从识生非色四阴,及所任色阴,是名名色,即是歌罗逻时之名也。
五、六入 从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从五疱初开已来,即是六入名也。
六、触 由入对尘,情尘识合,是名为触。以六尘触六根故,即有六识生,故名情尘识合也。
七、受 从触生受,故名为受。即是因六触触六根,即领受六尘,为六受也。
八、爱 从受中心著,名之为爱。谓于所领受六尘中,心生渴爱也。
九、取 从渴爱因缘求,是名为取。谓求取所爱之尘也。
十、有 从取则后世业因成,是名为有。因能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之身,是名生。所谓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 从生五众身熟坏,是为老死。老死则生爱悲哭泣,种种愁苦,众恼合集。
若正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皆尽。若能如是正观三世十二因缘,发真无漏,成辟支佛。
法界次第云:
一、无明 过去世一切烦恼,通是无明。以过去未有智光明故,则一切烦恼得起。是以过去烦恼,悉是无明也。
二、行 从无明生业,业即是行。以善不善业,能作世界果故,故名为行也。
三、识 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即是父母交会,初欲托胎时之名。
四、名色 从识生非色四阴,及所任色阴,是名名色,即是歌罗逻时之名也。
五、六入 从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从五疱初开已来,即是六入名也。
六、触 由入对尘,情尘识合,是名为触。以六尘触六根故,即有六识生,故名情尘识合也。
七、受 从触生受,故名为受。即是因六触触六根,即领受六尘,为六受也。
八、爱 从受中心著,名之为爱。谓于所领受六尘中,心生渴爱也。
九、取 从渴爱因缘求,是名为取。谓求取所爱之尘也。
十、有 从取则后世业因成,是名为有。因能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 从有还受后世五众之身,是名生。所谓四生,六道中受生也。
十二、老死 从生五众身熟坏,是为老死。老死则生爱悲哭泣,种种愁苦,众恼合集。
若正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皆尽。若能如是正观三世十二因缘,发真无漏,成辟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