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6,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大事因缘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五十缘身经
五同缘意识
五种增上缘
五缘
不思议缘起
不变随缘
方便随缘止
地动因缘
中有生缘
内缘
心缘
佛类词典(续上)
千佛因缘经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大事因缘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五十缘身经
五同缘意识
五种增上缘
五缘
不思议缘起
不变随缘
方便随缘止
地动因缘
中有生缘
内缘
心缘
千佛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说现劫千佛之因缘。
大光明王发心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
(本生)贤愚经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说,大光明王自外国得白象,付之象师,使其调养。不久象能调从。象师以白于王。王乃驾象出游。象气猛壮,见牝象,奔驰至深林,王因伤身垂死。以责象师。象师言我唯能调身。不能调心。唯有佛能调心。王闻之。踊跃发大菩提心。
大事因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大事之因缘也。言佛出现于世而说法者,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别论之。则法华为佛知见。涅槃为佛性。乃至无量寿经为往生极乐。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仁王经上曰:「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称赞净土经曰:「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大事因缘为玆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字虽别其义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一大事因缘)
(术语)一大事之因缘也。言佛出现于世而说法者,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别论之。则法华为佛知见。涅槃为佛性。乃至无量寿经为往生极乐。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仁王经上曰:「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称赞净土经曰:「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天台仁王经疏上曰:「大事因缘为玆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字虽别其义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一大事因缘)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说大坚固婆罗门之事历。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说大坚固婆罗门之事历。
五十缘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之略名。
(经名)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之略名。
五同缘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意识之一,第六意识与眼等五识共缘色等之五境者。故曰五同缘之意识。是必现量也。」
(术语)四种意识之一,第六意识与眼等五识共缘色等之五境者。故曰五同缘之意识。是必现量也。」
五种增上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三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證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由佛为增上缘消除一切业障也。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现生护念增上缘,弥陀观音势至等随逐影护也。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于外而见佛也。摄生增上缘者,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也。證生增上缘者,保證灭后之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也。前三者为现益,后二者为当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增上缘,或五缘,是念佛人现在与未来二世所得到的五种增上缘。一、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即由佛为增上以消除一切的业障;二、念获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或现生护念增上缘,即弥陀观音势至等随时都护念著他;三、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即获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被于外而见佛;四、摄生增上缘,就是靠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五、證生增上缘,就是保證命终之后的凡夫,乘佛愿力,都能往生净土。
(名数)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舍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准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三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證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由佛为增上缘消除一切业障也。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现生护念增上缘,弥陀观音势至等随逐影护也。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于外而见佛也。摄生增上缘者,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也。證生增上缘者,保證灭后之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也。前三者为现益,后二者为当益。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增上缘,或五缘,是念佛人现在与未来二世所得到的五种增上缘。一、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增上缘,即由佛为增上以消除一切的业障;二、念获得长命增上缘,又名护念增上缘,或现生护念增上缘,即弥陀观音势至等随时都护念著他;三、见佛增上缘,又名见佛三昧增上缘,即获得弥陀之三念愿力加被于外而见佛;四、摄生增上缘,就是靠弥陀之愿力能摄众生使得往生;五、證生增上缘,就是保證命终之后的凡夫,乘佛愿力,都能往生净土。
五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十五方便中之五。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止诸缘务,近善知识也。【又】五种增上缘之略。
【三藏法数】
谓善见山,马祀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六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名数)二十五方便中之五。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止诸缘务,近善知识也。【又】五种增上缘之略。
【三藏法数】
谓善见山,马祀山,二山中间,有水,广六千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不思议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曼荼罗之法,以三密之方便为缘,行者之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曾非思议之境,故云不思议缘起。
(术语)曼荼罗之法,以三密之方便为缘,行者之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曾非思议之境,故云不思议缘起。
不变随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术语)对于随缘不变现象之事也。即虽触所缘而现万有,然其本体不变也。翻译名义集曰:「未了不变随缘不变之义,而生二执。」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随缘而现万有,但其本体不变。
方便随缘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于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于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观二字各开三义:一体心止,二方便随缘止。」
【三藏法数】
方便,犹善巧也。谓随缘历境,安心不动,是名方便随缘止。
地动因缘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八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动地。」法华玄赞二曰:「胜思惟梵天经说有七因:一惊怖诸魔,二令时众不起散心,三令放逸者而自觉悟,四令念法相,五令观说处,六令成就者得解脱,七令随顺回正义。」(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一取意之文)。
(杂语)智度论八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动地。」法华玄赞二曰:「胜思惟梵天经说有七因:一惊怖诸魔,二令时众不起散心,三令放逸者而自觉悟,四令念法相,五令观说处,六令成就者得解脱,七令随顺回正义。」(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一取意之文)。
中有生缘
【佛学大辞典】
(杂语)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于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为男,则缘母而起男欲,若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男于父起瞋,女于母起瞋),时健达婆(谓中有),由起此二种倒见,便谓己身与所爱合,所憎之人不净泄,至胎时,谓是己有,便生喜慰。从兹中有没而生有便生也。见俱舍论九。
(杂语)欲界之胎卵二生,成中有之当有者,一依于倒心。虽住远方,然由业力所起之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之交会,而起倒心。若为男,则缘母而起男欲,若为女,则缘父而起女欲。翻此缘二俱起瞋心(男于父起瞋,女于母起瞋),时健达婆(谓中有),由起此二种倒见,便谓己身与所爱合,所憎之人不净泄,至胎时,谓是己有,便生喜慰。从兹中有没而生有便生也。见俱舍论九。
内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等之五识缘色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又疏远之缘由为外缘,亲近之缘由为内缘。
【佛学常见辞汇】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
【三藏法数】
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无所明了也。爱者,于五阴之境而起贪爱以为惑也。业者,由心不了,遂动身口而作,以为业也。阴即五阴,谓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界即十八界,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入即十二入,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
(术语)眼等之五识缘色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又疏远之缘由为外缘,亲近之缘由为内缘。
【佛学常见辞汇】
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为外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为内缘。
【三藏法数】
谓众生之身,因无明爱业等缘,出生阴界入法,是名内缘。(无明者,无所明了也。爱者,于五阴之境而起贪爱以为惑也。业者,由心不了,遂动身口而作,以为业也。阴即五阴,谓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界即十八界,谓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入即十二入,谓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
心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起心而攀缘外境也。为虑知心外事物之义。起信论中本曰:「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佛学常见辞汇】
起心而攀缘外境。
(术语)言起心而攀缘外境也。为虑知心外事物之义。起信论中本曰:「离名字相离心缘相。」
【佛学常见辞汇】
起心而攀缘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