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缘觉乘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之教法。三乘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二乘或三乘之一,凡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和悟道者,总称为缘觉乘。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处,便是證所到处,故无明显的阶位可言。
【三藏法数】
因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名曰缘觉。谓此人以十二因缘为乘,由观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出离生死,至于涅槃,故名缘觉乘。
【三藏法数】
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名缘觉。谓始观无明缘乃至老死,此是观十二因缘生;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此是观十二因缘灭。观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故以此十二因缘为乘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藏法数】
谓缘觉之人,因观十二因缘除于我执,而悟真空涅槃之理,以此之法,运出三界,故名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藏法数】
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三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缘觉者,谓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也。以十二因缘为乘,运出三界,到于涅槃,故名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缘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楞严经六曰:「若诸有学,断十二因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缘觉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法界之一。诸佛众生之本体谓之法界。有十种之差别。缘觉为其中之一。天台所立。
【佛学常见辞汇】
十法界之一。
【三藏法数】
缘觉者,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悟真空之理,是名缘觉法界。(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缘觉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菩提之一。缘觉人之发菩提心也。不劝化他众生,欲己独解脱。出生菩提经之说。见三藏法数九。
【佛学常见辞汇】
三菩提之一。
【三藏法数】
谓缘觉之人发菩提心也。经云:若人在于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之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缘觉菩提。
缘觉乘十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地)
十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或曰十住。种种不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十地,即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2。指缘觉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證寂灭地、六通地、彻和密地、习想渐薄地。3。指菩萨乘十地,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此十地是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个十位,在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已属圣位。4。指佛乘十地,即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清净自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善明日幢实相海藏地、精妙金光功诸神通智德地、大轮威藏明德地、虚空内清净无垢炎光开相地、广胜法界藏明界地、普觉智藏能净无垢边无碍智通地、无边德庄严回向能照明地、毗卢舍那智海藏地。
【佛学次第统编】
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有本有无垢之十地、修生显得之十地。
一、本有无垢之十地 即一切众生,本有净菩提心,所具足之无量功德,开而为十也。
二、修生显得之十地 真言行者,断三妄执而后,依三密之妙行,而修显自心本有之十地功德也。
「十地十心」初地为种子,二地为芽,三地为疱,四地为叶,五地为花,六地为果,七地为受用种子,八地为无畏依,所谓果中之果也,九地为有,进求佛慧,坐是最胜心也,十地为决定心。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證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四、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證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到。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分證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也。)
〔八、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
声闻与缘觉同异
【佛学大辞典】
(杂语)大乘义章十七末言五同六异。法华文句七下言六同十异。法华义疏八言七同十一异。
缘觉十二因缘院
【佛学大辞典】
(堂塔)缘觉之人,于院内修习十二因缘观,故名。往昔在祇园精舍之内。
缘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生变而言。谓诸八识之自体分,变现见相二分,从其见分而缘相分也。见唯识述记五。
缘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所缘之境与能观之心。三论玄义曰:「内外并称,缘观俱寂。」天台仁王经疏中曰:「缘观俱空。」
数缘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择灭,旧译曰数缘尽。智度论九十八曰:「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数缘尽,名为有上法。数缘尽是无上法。」(参见:非数缘尽)
历缘对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触于行住坐卧之缘,对于色声等之境也。即日常之动作。小止观曰:「第二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端身常坐,乃为入道之胜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缘。若随缘对境而不修习止观,是则修心有间绝。结业随处而起,岂得疾与佛法相应。(中略)云何名历缘修止观?所言缘者谓六种缘: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六言语。云何名对境修止观?所言境者谓六尘境。」止观七曰:「观行若明,能历缘对境,触处得用。」辅行二曰:「历缘对境,咸会一如。」
树下思十二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之略名。
树提伽往昔给病道人缘
【佛学大辞典】
(传说)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其富过国王。一时国王与树提伽同车诣佛所问言:世尊,树提伽是我臣,前身有何功德,而妇女家宅过我甚?佛言:树提伽布施功德,现天上受乐也。往昔五百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遇险路,于空山中逢一病道人,给草屋,厚敷床褥,给米浆米粮灯烛,乞愿天堂之报。今果得报。佛言是时布施者,今树提伽夫妇是也。时病人,今我身是也。五百商主及商人,皆得阿罗汉道。见树提伽经。
机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机谓根机,缘谓因缘。言众生有善根之机,而为受教法之缘者。最胜王经一曰:「随其器量,善应机缘,而为说法。」净名玄一曰:「圣人说法,深鉴机缘。」文句记二下曰:「演一乘之实唱,饱妙行之机缘。」四教义一曰:「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又】禅家宗匠,临机应缘之行藏作略,谓之机缘。六祖坛经有机缘篇。
【佛学常见辞汇】
1。根机和因缘。2。从前结过的缘,现在到了熟的时候,也就是机会到了。
【俗语佛源】
泛指机会和缘分。如刘白羽《日出》:「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此词源于佛教,现义有所引申。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是如来行。」《四教义》卷一:「夫众生机缘不一,是以教门种种不同。」又《坛经》有《机缘品》,表明禅宗接引学人,也有临机应缘各种差别。佛经义旨有大小、偏圆、渐顿、权实,皆由众生机缘各别,必须随机施化,方能各自受益。机、缘皆就众生而言,谓众生有善要根之「机」而为受教法之「缘」。机有善根细微待发、圣凡相关相对、适宜事理修法等义。佛典中,机缘、根机、根器、根性常互用;也单用「机」,如:「随机施化」、「应机说法」等。(禹振声)
灯指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说灯指比丘在俗时,前后富福中间贫困之往昔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