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缺不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法由因缘之和合而生。故虽显现之因存在,而缺缘时,则永久止于未来,而不得显现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然主因存在,但缺乏助缘,一切事物还是不能显现。
(术语)一切法由因缘之和合而生。故虽显现之因存在,而缺缘时,则永久止于未来,而不得显现也。
【佛学常见辞汇】
谓虽然主因存在,但缺乏助缘,一切事物还是不能显现。
缘务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吾身世间之务也。止观四下曰:「缘务妨禅,由来甚矣。(中略)缘务有四:一生活,二人事,三伎能,四学问。」
(术语)谓吾身世间之务也。止观四下曰:「缘务妨禅,由来甚矣。(中略)缘务有四:一生活,二人事,三伎能,四学问。」
缘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念真理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一切发心,莫不缘理。」往生要集上末曰:「缘理愿者,一切诸法,本来寂静,非有非无,非常非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观念真理。(参见:缘事)
(术语)观念真理也。止观辅行一之二曰:「一切发心,莫不缘理。」往生要集上末曰:「缘理愿者,一切诸法,本来寂静,非有非无,非常非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佛学常见辞汇】
观念真理。(参见:缘事)
缘理断九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十界中,独观念佛界之真理,断他九界之妄法也。天台别教,华严圆教之所说。观音玄义记三曰:「通别人缘理断九。」
(术语)于十界中,独观念佛界之真理,断他九界之妄法也。天台别教,华严圆教之所说。观音玄义记三曰:「通别人缘理断九。」
缘理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菩提心)附录。
(术语)(参见:菩提心)附录。
菩提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术语)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日经疏一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佛学常见辞汇】
求取正觉成佛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佛学大辞典曰:「菩提旧译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大曰经疏曰:「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又曰:「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
缘理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现观之一。(参见:现观)附录。
(术语)三现观之一。(参见:现观)附录。
缘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攀缘境界之妄想也。止观四下曰:「如是呵已,色欲即息。缘想不生,专心入定。」
(术语)攀缘境界之妄想也。止观四下曰:「如是呵已,色欲即息。缘想不生,专心入定。」
缘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色声等之六尘也。楞严经二曰:「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长水之义疏曰:「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
(术语)缘色声等之六尘也。楞严经二曰:「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长水之义疏曰:「悟知缘尘之心是影事。」
缘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缘气,缘事。是为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故谓之缘影。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曰缘气。是非能缘之心性,而为所缘之事相(即四分中之相分),故曰缘事。缘影有二种:五识及五因缘之意识,缘外之五尘时,心内所现之色声等是一也。又五后之意识,独类之意识,分别见闻觉知外之六尘之性觉也(五感及五因缘之意识,虽亦见闻觉知,而无见闻觉知之分别心)。分别此见闻觉知之分别性,为缘外尘而生者,故亦是缘影也。然则第一与第二,虽有所缘能缘之别,然皆是缘影也。
(术语)又曰缘气,缘事。是为心识四分中,见分缘虑外尘而生之外尘影像,故谓之缘影。为见分缘虑外尘之气分,故曰缘气。是非能缘之心性,而为所缘之事相(即四分中之相分),故曰缘事。缘影有二种:五识及五因缘之意识,缘外之五尘时,心内所现之色声等是一也。又五后之意识,独类之意识,分别见闻觉知外之六尘之性觉也(五感及五因缘之意识,虽亦见闻觉知,而无见闻觉知之分别心)。分别此见闻觉知之分别性,为缘外尘而生者,故亦是缘影也。然则第一与第二,虽有所缘能缘之别,然皆是缘影也。
缘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曰缘缘。新曰所缘缘。所缘之缘也。四缘之一。心识对于境界时(如眼之于色),心识谓之能缘,境界谓之所缘。缘为攀缘,心识各自攀缘境界之义也。因而境界于心识为所缘之缘,即心识缘其所缘而起者,称之为缘之缘或所缘之缘,与他之诸缘别异。见大乘义章三本,三藏法数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托缘者,谓依托色声香味触法之缘也。)
(术语)旧曰缘缘。新曰所缘缘。所缘之缘也。四缘之一。心识对于境界时(如眼之于色),心识谓之能缘,境界谓之所缘。缘为攀缘,心识各自攀缘境界之义也。因而境界于心识为所缘之缘,即心识缘其所缘而起者,称之为缘之缘或所缘之缘,与他之诸缘别异。见大乘义章三本,三藏法数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
【三藏法数】
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托缘者,谓依托色声香味触法之缘也。)
缘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攀缘境界,思虑事物之心。即眼耳乃至阿赖耶八种之心识也。又曰虑知心。梵名质多。四种心之一。止观一之上曰:「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汗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集精要者为心也。」名义集六曰:「质多耶,或名质帝,或名波荼,此方翻心。黄帝经五藏论,目之为神。西域外道,计之为我。此土佛教,翻缘虑心,此通八识。」(参见:四种心)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心之一,即攀缘境界而又思虑事物的心。
【三藏法数】
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种子也。器世间者,以世界如器故也。)
(术语)攀缘境界,思虑事物之心。即眼耳乃至阿赖耶八种之心识也。又曰虑知心。梵名质多。四种心之一。止观一之上曰:「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汗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集精要者为心也。」名义集六曰:「质多耶,或名质帝,或名波荼,此方翻心。黄帝经五藏论,目之为神。西域外道,计之为我。此土佛教,翻缘虑心,此通八识。」(参见:四种心)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心之一,即攀缘境界而又思虑事物的心。
【三藏法数】
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种子也。器世间者,以世界如器故也。)
缘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缘机会也。止观十下曰:「若有缘机熟,即坐道场,断结作佛。」
(术语)因缘机会也。止观十下曰:「若有缘机熟,即坐道场,断结作佛。」
缘缚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所缘之缚也。对于自性断而言。所缘境者,五部之烦恼,缚所缘之境使不自在也。见俱舍论二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断所缘之縳。
【三藏法数】
谓但断心中之惑,则于外尘境不起贪嗔,于境虽缘,不生染著,故名缘缚断。
【三藏法数】
谓但断心中之惑,则于外尘境,不起贪瞋;于境虽缘,不生染著,故名缘缚断。
(术语)断所缘之缚也。对于自性断而言。所缘境者,五部之烦恼,缚所缘之境使不自在也。见俱舍论二十一。
【佛学常见辞汇】
断所缘之縳。
【三藏法数】
谓但断心中之惑,则于外尘境不起贪嗔,于境虽缘,不生染著,故名缘缚断。
【三藏法数】
谓但断心中之惑,则于外尘境,不起贪瞋;于境虽缘,不生染著,故名缘缚断。
缘熏习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镜之一。(参见:四镜)
【三藏法数】
缘即所化机缘,谓真如觉体出缠之时,随照物机,与彼众生作外缘熏力,令其修习善根,故名缘熏习镜。(已上二种,明真如出缠,从体而起用也。)
(术语)四镜之一。(参见:四镜)
【三藏法数】
缘即所化机缘,谓真如觉体出缠之时,随照物机,与彼众生作外缘熏力,令其修习善根,故名缘熏习镜。(已上二种,明真如出缠,从体而起用也。)
缘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钵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證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證理。独觉者,彼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缘觉者,外国正音,名辟支佛,此翻辟支。名曰因缘,佛名为觉。缘觉名义,解有两种:一约所观法门以释。缘者是其十二缘法,始从无明,乃至老死。观斯悟解,从缘得觉,故号缘觉。二就得道因缘以释。如辟支佛得道因缘经中广说,如拂迦沙见风动树,而得悟道。如是等皆藉现事缘,而得觉悟,曰缘觉。」瑜伽伦记八上曰:「独觉地,若依梵语,名钵刺翳迦陀。旧云辟支,讹也。此云独觉。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或观待缘,而悟圣果,亦名缘觉。」玄赞五曰:「乐独善寂者,是独觉义。出无佛世,得能證道,独自善證寂灭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诸法因缘者,是缘觉义。故瑜伽云:或观待缘而證圣果,故名缘觉。观十二缘起而證果故。」然天台一家区分此二者,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飞花落叶之外缘而成道者,为独觉。四教仪三曰:「辟支迦罗,是天竺之言,此土翻为缘觉。此人宿世福德,神根胜利,学十二因缘以悟道也。大智度论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因缘觉。一明独觉辟支迦罗者。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能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独觉。(中略)二明因缘觉者。因闻十二因缘觉悟,成辟支佛也。」辅行九之三曰:「大论二十一云:迦罗此翻因缘觉,亦云独觉。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文句四上曰:「释论云缘觉独觉,独觉出无佛世,缘觉愿出佛世。」四教仪集注中曰:「缘觉者,观内因缘,禀佛教法。独觉者,观外因缘,无师自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三藏法数】
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术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称辟支佛。又曰辟支迦罗。新称钵剌翳伽佛陀。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缘觉者:一,观十二因缘之理而断惑證理,一,因飞花落叶之外缘而自觉悟无常,断惑證理。独觉者,彼于无佛之世,宿因所萌,或观十二因缘,或观飞花落叶,而独自觉悟也。大乘义章十七末曰:「言缘觉者,外国正音,名辟支佛,此翻辟支。名曰因缘,佛名为觉。缘觉名义,解有两种:一约所观法门以释。缘者是其十二缘法,始从无明,乃至老死。观斯悟解,从缘得觉,故号缘觉。二就得道因缘以释。如辟支佛得道因缘经中广说,如拂迦沙见风动树,而得悟道。如是等皆藉现事缘,而得觉悟,曰缘觉。」瑜伽伦记八上曰:「独觉地,若依梵语,名钵刺翳迦陀。旧云辟支,讹也。此云独觉。初发心时,亦值佛世,闻法思惟。后得道身出无佛世,性乐寂静,不欲杂居,修加行满,无师友教,自然独悟,永出世间,中行中果,故名独觉。或观待缘,而悟圣果,亦名缘觉。」玄赞五曰:「乐独善寂者,是独觉义。出无佛世,得能證道,独自善證寂灭理故。又以此慧,深知诸法因缘者,是缘觉义。故瑜伽云:或观待缘而證圣果,故名缘觉。观十二缘起而證果故。」然天台一家区分此二者,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飞花落叶之外缘而成道者,为独觉。四教仪三曰:「辟支迦罗,是天竺之言,此土翻为缘觉。此人宿世福德,神根胜利,学十二因缘以悟道也。大智度论云:缘觉有二种:一独觉,二因缘觉。一明独觉辟支迦罗者。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是人先世因缘,能独出智慧,不从他闻,自以智慧得道故,名独觉。(中略)二明因缘觉者。因闻十二因缘觉悟,成辟支佛也。」辅行九之三曰:「大论二十一云:迦罗此翻因缘觉,亦云独觉。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文句四上曰:「释论云缘觉独觉,独觉出无佛世,缘觉愿出佛世。」四教仪集注中曰:「缘觉者,观内因缘,禀佛教法。独觉者,观外因缘,无师自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独觉,或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三藏法数】
谓禀佛教法,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是名缘觉。(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