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二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十二因缘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有情流转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缘起,分十二段而说明之者。(参见:十二因缘)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因缘的别名。缘起是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意思。
十二因缘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闻城十二因缘经之略名。又为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之异名。
十二因缘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净意菩萨造,后魏菩提流支译。
十二因缘生祥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
十玄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玄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为四种缘记中之法界缘起,具体的说明者,缘起之义理,穷极于此,是为华严一家之特色。其为缘起精神之点,在于一多相即。于此有钱货十钱,此十钱为成自一钱者,何则?本来自性无十,十为积一得成之缘成法,无一即十亦无。反之而可知一钱由十钱而成,何则?本来自性非有一,一是对于十而得成之缘成法,无十则一亦无也。然则举一,则一具能造十之势力,十即为一中之十也。又举十,则十具能造一之势力,一即为十中之一也。如此十为一中之十,一为十中之一者,称之为一多相入之义,是就诸法之势力而论也。而如此十为一中之十,则一之体即为十,一之外更无十,因而举一为体,则十即为虚。又一为十中之一,则十之体即为一,十之外更无一,因而举十为体,则一即为虚。是一为实,则十为虚,十为实,则一为虚,一十相望,则常一虚一实,恰如物体与虚空,更无所离隔障碍,称之为一多相即之义,是就诸法之体而论也。如此就势力而论相入,就自体而论相即,谓法界万有之法,尽为相即相入者,可知是缘起之妙义也。立此理而极说法界之事事无碍,谓为十玄缘起。(参见:玄门)
十因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二因缘中由无明至有之十支也。不言生死之二支者,以其属于未来也。故明过去至现在之因缘为十因缘。涅槃经曰:「十因缘法为生作因。」
十宿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之十宿缘也。(参见:佛身)
佛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ka%ya,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佛身者,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十缘生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幻,幻术师所作之种种相貌也。二、阳炎,热空尘等因缘和合,于旷野之中现水相者也。三、梦,睡眠中所见之种种境界也。四、影,镜中之影像也。五、乾达婆城,蜃气映日光于大海上现宫殿之相者也。六、响,深谷等中依声而生之声也。七、水月,水中所现之月影也。八、浮浪,水上所现之泡沫也。九、虚空花,眼膜于空中所见之种种花也。十、旋火轮,人以火炉旋转空中则生轮像是也。以上十缘生句,皆为从缘生无自性之义,真言行人修瑜伽时。于所现之本尊海会生著相,魔即得便,是故以此十喻观无性生而不执著也。然此十喻有三重之浅深,(参见:幻)。又演密钞据疏意,言初劫之修行者,观此中之前六喻,于第观八喻,于第三劫观十喻云。见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空法十喻之一。如幻术师于无实体者能变化而见是也。智度论五十五曰:「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演密钞四曰:「幻者化也,无而忽有之谓也。先无形质,假因缘有,名为幻化。又幻者诈也,或以不实事惑人眼目,故曰幻也。」圆觉经略疏上二曰:「幻者,谓世有幻法。依草木等幻作人畜,宛似往来动作之相。须臾法谢,还成草木。然诸经教幻喻偏多,良以五天此术颇众,见闻既审,法理易明。及传此方,翻为难晓。」
十缘生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十喻观。观十缘生句者也。(参见:十缘生句)
三因四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成实论以三因四缘为生心心所法。三因如前。四缘(参见:缘)
三序六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导于观无量寿经之序分义,科经之序分,立三序六缘。三序者,證信,化前,发起也。其发起序有六缘:禁父、禁母、厌苦、欣净、散善显行、定善示观,是也。
三种缘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缘慈)
【三藏法数】
(出佛地论)
缘即缘系,慈即爱念。盖言菩萨常以大慈之心,缘念一切众生,令其皆得安隐快乐,故名缘慈也。
〔一、有情缘慈〕,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
〔二、法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了无自性。虽无自性,而能运大慈心以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法缘慈。
〔三、无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获益,故辅行云:运此慈悲,遍覆法界,故能任运拔苦,自然与乐,是名无缘慈。
三缘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门所立,说念佛有三缘之功力:一、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名,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谓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业不相舍离也。二、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而现至目前也。三、增上缘,众生称念佛,则念念除多劫之罪,命终之时,佛圣众皆来迎,不为诸邪业所系。见观经定善义。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的缘,即亲缘、近缘、增上缘。亲缘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名,佛立刻听到,身常礼敬佛,佛立刻看到,心常念佛,佛立刻知道,此情形显示念佛人的三业已经跟佛的三业相应不离了;近缘是众生如想见佛,佛立刻应念而出现在他的面前;增上缘是众生称念佛,念念都能够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罪业,当命终的时候,佛就来迎接他往生西方。
【三藏法数】
谓伊沙陀罗山,树提陀罗山,二山中间,有水,广二万由旬,其水生诸杂华,互相照触,日光为之生冷。
三缘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慈悲)
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学常见辞汇】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三藏法数】
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悯伤,谓以恻怆怜悯,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悯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
三缘悲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慈悲)
慈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乐曰慈,拔苦曰悲。四无量心中之二无量也。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佛学常见辞汇】
慈与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三藏法数】
慈即爱念,谓以爱乐欢喜,起大慈心,能与他乐也;悲即悯伤,谓以恻怆怜悯,起大悲心,能拔他苦也。今依前问答,论观世音大悲拔苦,百千苦恼皆得解脱也。依后问答,论普门示现大慈与乐,即应以得度而为说法也。良由观音之人,观于普门之法,达于实相之理,悯诸众生,理具情迷,枉受众苦,失于本性之乐。是以即起慈悲,誓拔其苦,而与其乐。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