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由 → 繇由”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缘由(緣由)  拼音:yuán yóu
事情的缘起与由来。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诗:「中原正格斗,后会何缘由。」《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到床面前请了父亲的安,诉说军前这些始末缘由。」也作「原由」。
《漢語大詞典》:缘繇(緣繇)
见“ 缘由 ”。
《國語辭典》:缘由(緣由)  拼音:yuán yóu
事情的缘起与由来。唐。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诗:「中原正格斗,后会何缘由。」《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到床面前请了父亲的安,诉说军前这些始末缘由。」也作「原由」。
《國語辭典》:说道(說道)  拼音:shuō dào
1.说、谈。唐。白居易 登郢州白雪楼诗:「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2.讲说正道。《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
《國語辭典》:来由(來由)  拼音:lái yóu
1.来历。唐。白居易 春生诗:「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2.因由、缘故。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你好没来由,遭他毒手。」
《漢語大詞典》:端由
原委;缘由。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崔生 ﹞遂细言端由,皆因奴 磨勒 负荷而去。” 宋 欧阳修 《鬼车》:“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
分類:原委缘由
《國語辭典》:原由  拼音:yuán yóu
事情的缘起与由来。《西游记》第九回:「即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一纸,将父母姓名、跟脚原由,备细开载。」《红楼梦》第一六回:「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屡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也作「缘由」。
《國語辭典》:根缘(根緣)  拼音:gēn yuán
根本缘由。指事情的发生经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那女子把别后事情,及下汴寻生,盘缠尽了,失身为娼始末根缘,说了一遍。」
《國語辭典》:根苗  拼音:gēn miáo
1.植物的根和幼苗。宋。陈敷《农书。善其根苗篇》:「凡种植,先治其根苗以善其本,本不善而末善者鲜矣。」
2.比喻事物的本源、来由。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他可便单题著咱名号,我须索从头至尾问个根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大凡风流佳话,多是地岳根苗。」
3.比喻后代。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二折:「你论亲戚是汉祖根苗,论昆仲和刘表知交。」《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可怜俺田家就这一线的根苗。」
《國語辭典》:来因(來因)  拼音:lái yīn
1.来的目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王老儿见金老揖坐了,问其来因。」
2.缘由。事情的始末。《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厮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说教听。」
《國語辭典》:原委  拼音:yuán wěi
事情的始末。《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文明小史》第五九回:「黄世昌大喜,又出来到院上,找著了内巡捕,说明原委,托他照应照应。」
《國語辭典》:缘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来。
2.著书的人记其编著的原由,与序文略同。《金七十论。卷上》:「说此偈缘起。」
3.声明发起一事的文字,与启事略同。
4.一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始末缘由,作品均为宣扬佛教教义和讲述佛教故事。现存作品有《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
《國語辭典》:根基  拼音:gēn jī
1.基础。《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也作「根脚」。
2.品行。《红楼梦》第六三回:「我父亲每日为两位姨娘操心,要寻两个又有根基、又富贵、又青年、又俏皮的两位姨爹,好聘嫁这二位姨娘的。」
3.佛教称道根为「根基」。《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来历根基不浅,道行非常。」《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
《漢語大詞典》:无源(無源)
(1).没有源头。《后汉书·崔駰传》:“俯钩深於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賾於幽微,测潜隐之无源。” 三国 吴 虞翻 《与弟书》:“ 扬雄 之才,非出 孔氏 之门;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有形非易测,无源詎可量。”
(2).没有缘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是故为人君者,执无源之虑,行无端之事,以不求夺,以不问问。”
《漢語大詞典》:道疏
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写主人姓名及拜忏缘由等。《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原来员外但遇初一月半本命生辰,须有道疏。”
《漢語大詞典》:写疏(寫疏)
和尚、道士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写有主人家姓氏和拜忏的缘由等。又名“疏头”。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 胡老爹 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疏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