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次述
编次述作。 宋 梅尧臣 《寄宋次道中道》诗:“次述盈百卷,补亡如继 秦 。”
分類:编次述作
《漢語大詞典》:考次
查考编次。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疏》:“羣臣之於考次论撰,列之简册,被之金石,以通神明,昭法式者,闕而不图,此学士大夫之过也。”
分類:查考编次
《漢語大詞典》:存目
保留书目。 清 初纂修《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分类编次,凡触犯时讳,不利统治,不合封建正统思想以及被认为没有价值的书籍,均不入四库。其中一部分保留书名,略附提要,编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中,称为“存目”,计六千余种。《四库全书总目·凡例》:“至于其书虽歷代著録……经圣鉴洞烛其妄者,则亦斥而存目,不使滥登。”
《國語辭典》:序录(序錄)  拼音:xù lù
1.依次选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
2.记录。宋。曾巩类要序〉:「至于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细绎。」
3.书目的编次和说明。
《漢語大詞典》:总缉(總緝)
(1).统领协调。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君侯以 周 召 自然体质,擢升三公,统理海内,总缉百僚。”
(2).收集编次。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
《漢語大詞典》:论集(論集)
编次撰集。 汉 赵岐 《〈孟子注疏〉题辞解》:“於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 公孙丑 、 万章 之徒难疑荅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分類:编次
《国语辞典》:类经(类经)  拼音:lèi jīng
书名。明张介宾编。三十二卷。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十二类,易于寻检。《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条理分明,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漢語大詞典》:闲编(閒編)
亦作“间编”。 编次杂乱。汉书·刘歆传:“ 孝成皇帝 閔学残文缺,稍离其真,乃陈发祕臧,校理旧文,得此三事,以孝学官所传,经或脱简,传或间编。” 颜师古 注:“间编,谓旧编烂絶,就更次之,前后错乱也。”
分類:编次杂乱
《漢語大詞典》:综缉(綜緝)
综合编次。晋书·虞溥司马彪等传论:“咸能综缉遗文,垂诸不朽。”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讚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
《漢語大詞典》:整次
整理编次。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初 魏光乘 请用 魏徵 《类礼》列於经…… 张説 建言:‘ 戴圣 所録,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 魏 孙炎 始因旧书摘类相比,有如钞掇,诸儒共非之。至 徵 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帝然之,书留中不出。”
分類:整理编次
《国语辞典》:王叔和  拼音:wáng shú hé
人名。生卒年不详。晋时名医,著有《脉经》,并编次张机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漢語大詞典》:点次(點次)
(1).评点编次。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时至 咸通 ,以迨 乾寧 ,其间韵事,足新耳目,况三辅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为之点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明 毛晋 《〈极玄集〉跋语》:“ 刘须溪 点次鸿文典册,奚止什伯?悉为坊间冒滥,溷人耳目。” 清 周亮工 《书程石门再游燕台诗后》:“ 石门 以新茗慰予,袖其燕臺诗属予点次。”
(2).古代报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报点的回次称“点次”。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铁磬即方响, 南齐 代鐘,以记漏,漏五,夜以二十五点节之,故名点次。”
《漢語大詞典》:末编(末編)
指书的最后一编。编,编次。晋书·华峤传:“ 嶠 以《汉纪》烦秽,慨然有改作之意…… 嶠 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传以继末编,非其义也,故易为皇后纪,以次帝纪。” 鲁迅 有《且介亭杂文末编》
《國語辭典》:日知录(日知錄)  拼音:rì zhī lù
书名。清顾炎武撰,三十二卷。为其随时劄记的读书心得,内容包括经义、政事、史地、艺文、兵事、天象、术数等方面。积三十年始成。书中所提的研究方法,影响深远。
《漢語大詞典》:诠补(詮補)
编次和补齐。詮,通“ 銓 ”。 明 袁宏道 《补藏疏》:“ 二圣寺 藏经,余与 龚惟学 先生次其目, 惟长先生 补其亡, 通禪 暨诸居士饰其櫝,而饱蠹粉者尚十之五,失次者十之三, 通禪 欲詮补之,资具闕。”
分類: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