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编排(編排)  拼音:biān pái
1.依照次序排列。《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严禁骚扰》:「编排保甲、造册。」
2.安排。元。刘秉忠 江城子。平生行止懒编排词:「平生行止懒编排,住蒿莱,走尘埃。」
3.誇大或捏造是非。《红楼梦》第四二回:「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如今你们倒要编排我的不是来,这个理倒要请教请教。」
4.报刊、书籍的编辑和排版。
《國語辭典》:排比  拼音:pái bì
1.安排、准备。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宫词:「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八折:「喜珠儿头直上吊下到裙拖,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漢語大詞典》:纂次
编撰;编排。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纂次讎正之功,勤亦至矣。” 元 阎复 《赵公墓志铭》:“伯祖 师渊 与 朱文公 纂次《通鑑纲目凡例》。” 明 唐顺之 《王母缪孺人墓志铭》:“余同年 信阳 王养之 至京师,携其兄所纂次其母 繆孺人 之行,请余铭诸其墓。”
分類:编撰编排
《漢語大詞典》:排次
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褚无量传:“ 无量 以内库旧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 玄宗 令於 东都 乾元殿 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写,广采天下异本。数年间,四部充备。” 明 王世贞 《大和山赋》:“中笏上朝,玉笋排次。”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 武进 董士锡 晋卿 復为排次,增定十篇。” 沈从文 《慷慨的王子》:“人类有生,烦恼重迭排次而来,若能得一柔软温暖衣服,当为平生第一幸事。”
《漢語大詞典》:排缵(排纘)
编排。 唐 元稹 《〈白氏长庆集〉序》:“予时刺 会稽 ,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纘,成五十卷。” 清 戴名世 《〈方百川稿〉序》:“他日归,当尽取 百川 之文,次第排纘,为阐发其波澜意度。”
分類:编排
《國語辭典》:洞箫(洞簫)  拼音:dòng xiāo
乐器名,吹管乐器:(1)竹制,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为独奏乐器,亦常用于传统丝竹乐合奏或古琴合奏中。(2)特指海南岛黎族的吹奏乐器。以一根无节长竹管制成,有二吹孔,四个按音孔,前三后一,音色深沉且柔和,音量较小。
《國語辭典》:编次(編次)  拼音:biān cì
1.依次第编列。《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2.编辑整理。《红楼梦》第二三回:「命探春钞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3.指编辑体例。宋。苏轼 评《文选》四首之一:「舟中读《文选》,恨其编次无法,去取失当。」
《國語辭典》:编年(編年)  拼音:biān nián
1.以年为纲,按年序纪录史事。《公羊传。隐公六年》:「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列传。元德秀》:「颖士尤罪子长不编年而为列传,后世因之,非典训也。」
2.指编年体。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家》:「所在史官,记其国事,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
《國語辭典》:目录(目錄)  拼音:mù lù
1.书籍的书目总录或分类书目著录。见「图书目录」条。
2.列在书刊正文前的篇章条目,以备检阅查询之用。《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看见刻的墨卷上目录摆在桌上,上写著『历科墨卷持运。』」《文明小史》第三四回:「细看目录,都是历代史鉴上的事。」在图书馆学专业领域中,则以「目次」为专门用语。
3.编列物品及资料类别、名称、数量的文件。如:「财产目录」、「货品目录」、「档案目录」。
《國語辭典》:定本  拼音:dìng běn
1.基本原则。
2.已校正审定的书籍。《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孙惠蔚传》:「臣今依前丞臣卢昶所撰甲乙新录,欲裨残补阙,损并有无,校练句读,以为定本,次第均写,永为常式。」
3.唐太宗得王羲之所书兰亭真迹,刻于学士院。后因乱辗转移置,曾置于定州,故称为「定本」。宋。俞松《兰亭续考》卷一:「兰亭叙,世閒本极多,惟定本者最佳。」
《漢語大詞典》:定武石刻
即 定武 《兰亭》。亦兼指其拓本。 宋 高文虎 《〈兰亭博议〉序》:“又有旧藏 定武 石刻,亦设诸几席。”详“ 定武兰亭 ”。
分類:拓本
《國語辭典》:诠次(詮次)  拼音:quán cì
1.编次排列。如:「这本文选经过精心诠次后,果然面目一新。」
2.层次、条理。晋。陶渊明〈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宋。韩愈〈读书〉诗:「平生颇论述,诠次加点窜。」
《國語辭典》:排列  拼音:pái liè
1.依照次序排成行列。宋。卢炳念奴娇。白莲〉词:「西国夫人空里坠,圆盖亭亭排列。」
2.从一组物品中取出一定的数量,而置于某些位置,称为「排列」。数学上研究其排列方式的个数,称为排列数。
《國語辭典》:铨次(銓次)  拼音:quán cì
排列先后次序。《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羊琇传》:「选用多以得意者居先,不尽铨次之理。」
《國語辭典》:编贝(編貝)  拼音:biān bèi
编排整齐的贝壳。常用以形容洁白整齐的牙齿。《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國語辭典》:类书(類書)  拼音:lèi shū
一种旧式辞典。系从各种书籍中采辑资料,然后按其性质内容分类编排,以便查寻资料用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由于有些类书徵引许多现已佚失的古籍,故对于辑佚考證古籍有很大的帮助。也称为「分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