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马快(馬快)  拼音:mǎ kuài
旧时拘捕犯人的差役。《福惠全书。卷四。莅任部。清号件》:「遇有机密紧事,另差马快星驰回缴。」也称为「马快手」。
《漢語大詞典》:购捕(購捕)
悬赏缉捕。《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大喜”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并詔书购捕 公孙瓚 、 袁术 、 韩暹 、 杨奉 等。”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又尝选用 沂州 百姓 程棐 ,令购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 李鐸 、 郭进 等一十七人。” 郑逸梅 《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马君武》:“时 端方 督两 江 ,购捕颇急。”
分類:悬赏缉捕
《漢語大詞典》:右堂
即吏目。 清 代州官佐吏之一,佐理缉捕、刑狱及文书等官署事务。《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这位是新选 蘄州 右堂,姓 随 ,官印叫 凤占 ……真要算我们佐杂班中出色人员了!”
《國語辭典》:应捕(應捕)  拼音:yìng bǔ
旧时负责缉捕盗贼的衙役。《喻世明言。卷二六。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官吏回覆本府,本府差应捕挨获凶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应捕明日竟到县中出首。知县添差应捕十来人,急命拘来。」也称为「阴捕」。
《國語辭典》:捉拿  拼音:zhuō ná
缉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岂知早辰一伙都不见了,就拿住了师父,要去送官,捉拿馀党。」《文明小史》第五回:「恐怕府大人借考为名,顺便捉拿他们,因此畏罪不敢来的,十分中倒有五六分是如此思想。」
《國語辭典》:番子  拼音:fān zi
1.旧日用来称呼外国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2.明清时稽查缉捕罪犯的差役。《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證符牒,贿如数,径去。」也称为「番子手」、「番役」。
《漢語大詞典》:沈命法
古代为督责主管官吏缉捕盗贼而颁布的一种法令。汉书·酷吏传·咸宣:“散卒失亡,復聚党阻山川,往往而羣,无可奈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羣盗起不发觉,发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沈,没也。敢蔽匿盗贼者,没其命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与之相连俱死为沈命也。” 清 钱谦益 《大中大夫李君墓志铭》:“邑多盗,以沈命法购捕禽獮无遗种。”
《國語辭典》:步快  拼音:bù kuài
衙门里担任缉拿人犯的差役。《称谓录。卷二六。快足》:「马快、步快,赋役全书各府县均有此名目。」也称为「捕快」、「捕人」、「捕役」。
《漢語大詞典》:求购(求購)
谓悬赏缉捕。 汉 刘向 说苑·复恩:“ 秦皇帝 东游, 良 与客狙击 秦皇帝 於 博浪沙 ,误中副车。 秦皇帝 大怒,大索天下,求购甚急。”
分類:悬赏缉捕
《漢語大詞典》:民快
旧时官府专管缉捕的差役。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迅步行踏,莫不是那官中民快央及的怕,因此上出郊外贪寻幽雅。”
《漢語大詞典》:游侥
1.古代乡官。秦始置,掌一乡的巡察缉捕。两汉至南北朝多沿置不改,后废。
2.指担任巡逻任务的官员或兵卒。
3.犹巡逻。
《國語辭典》:海捕  拼音:hǎi bǔ
古时对于逃亡或藏匿的人犯,以文书通行各地缉捕,称为「海捕」。《水浒传》第二二回:「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
《漢語大詞典》:番手
明 清 时缉捕罪犯的差役。《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地方巡视人役传布了,本处的番手走来店内,见 淮安 差人将 吕祥 捆绑,问道:‘你二位是何衙门的差役,缉到这里?’”参见“ 番子 ”。
《國語辭典》:番子  拼音:fān zi
1.旧日用来称呼外国人。《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2.明清时稽查缉捕罪犯的差役。《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證符牒,贿如数,径去。」也称为「番子手」、「番役」。
《漢語大詞典》:访缉(訪緝)
访查缉捕。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镇抚司:“至本卫则东西两司房访缉之,北镇抚司拷问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 何心隐 ﹞假讲学为名,聚众扰害地方,种种不法,各省歷年访缉不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巡捕头虽然答应代他访缉,无奈一时那里就缉得着。”
《國語辭典》:缉私(緝私)  拼音:qì sī
侦察走私行为,搜捕贩卖私货。《福惠全书。卷三○。庶政部。严缉私贩》:「虽州县例有缉私、捕壮,而私贩亦例有纳壮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