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绶花(綬花)
花名。蔓生如绶,故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红綬花,蔓生如綬,有文采,因名焉。” 唐 陈子良 《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迎风采旄转,照日綬花开。”
分類:花名蔓生
《漢語大詞典》:赤绶(赤綬)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赤綬紫驳,星含露分。”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五马贵专城,花兼赤綬明。”
《骈字类编》:三绶(三绶)
后汉书朱浮传: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岂有身带三绶,职典大邦,而不顾恩义,生心外叛者乎?注:彭宠为渔阳太守、建忠侯大将军,故带三绶人。又班勇传:延光二年,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 明年,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
《漢語大詞典》:冠绶(冠綬)
泛指官吏的服饰制度。冠,礼帽;绶,印绶。宋史·舆服志四:“请以官为定,庶名实相副,轻重有準,仍乞分官为七等,冠綬亦如之。”
《漢語大詞典》:公绶(公綬)
指高官显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张齐贤 ﹞日与故旧乘小车,携觴游钓。榜於门曰: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綬垂访,不敢拜见。”
《漢語大詞典》:宝绶(寶綬)
帝王、皇后的印玺。 唐 令狐楚 《郑尚书贺册皇太后表》:“献宝綬于内朝,宣玉册于中禁。”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夏四月, 温 ( 徐温 )奉玉册,宝綬尊 隆演 ( 杨隆演 )即 吴王 位。”
《骈字类编》:带绶(带绶)
晋书舆服志: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北史周宣帝纪:既自比上帝,不欲令人同已。常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
《漢語大詞典》:绶笥(綬笥)
盛印绶的箱子。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 陇西 太守 冯緄 始拜郡,开綬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
分類:印绶箱子
《漢語大詞典》:缨绶(纓綬)
冠带与印绶。借指官位。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之二:“城池自縶笼,缨綬为徽纆。”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慨然怀归,投弃缨綬。”
《漢語大詞典》:金绶(金綬)
金印紫绶。指代高官。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玉蹄裂鸣水,金綬忽照门。拂拭贫士席,拜候丞相辕。”
《漢語大詞典》:文绶(文綬)
彩色丝带。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开寳拨以更运,带文綬而旁垂。体备角商,韵包宫羽。”
《漢語大詞典》:霞绶(霞綬)
红色的绶带。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服宽袖衣,加云肩、霞綬、玉珮,各执宝盖,舞唱前曲。”
分類:红色绶带
《漢語大詞典》:银绶(銀綬)
犹银青。银印青绶。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入幕綰银綬,乘軺兼铁冠。” 刘开扬 笺注引汉书·百官表:“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綬。”
《骈字类编》:虎绶(虎绶)
唐 刘禹锡 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 久领鸳行重,无嫌虎绶轻。
《漢語大詞典》:绶鸡(綬雞)
即吐绶鸡。
分類:吐绶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