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日绳
履绳
铁绳
缰绳
绳行
司绳
负绳
持绳
鞭绳
绳规
拘绳
绳木
绳上
绳正
绳子
《骈字类编》:日绳(日绳)
史记商君传君又南面而称寡人日绳秦之贵公子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何不遄死以诗观之非所以为寿也
《漢語大詞典》:履绳(履繩)
谓践行直道。文子·上德:“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险者,不得履绳。”《淮南子·主术训》:“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取道致远而气力有餘,诚得其术也。” 高诱 注:“绳,直正也。”
分類:践行直道
《漢語大詞典》:铁绳(鐵繩)
犹铁链。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茶燋缚奴投火:“ 鸿渐 怒,以铁绳缚奴投火中。”金史·忠义传三·禹显:“军内变,城破被擒,帅义之,不欲加害,初以铁绳鈐之,既而密与旧部曲二十人遁去。” 赵树理 《催粮差》:“ 九孩 再不往下问,掏出小铁绳来套在 甲午 的脖子上,用小铁锁崩的一声锁住。”
分類:铁链
《國語辭典》:缰绳(韁繩)  拼音:jiāng sheng
栓住牲口的绳子,可以控制牲口的进退。《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候庄徵君坐稳了,两个太监笼著缰绳,那扯手都是赭黄颜色,慢慢的走过了乾清门。」
《骈字类编》:绳行(绳行)
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度风灾鬼难之域
《漢語大詞典》:司绳(司繩)
(1).负责颁行法令。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黄帝》:“履建宅中寓,司绳御四方。裁化偏寒燠,布政周炎凉。”
(2).主持纠察的官员。 明 何景明 《何子·用直》:“故直节之士,邦之司绳而国之强御也。故司绳不得职,则邪枉行矣。”
《漢語大詞典》:负绳(負繩)
(1).指衣裳的背缝上下相当。《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 郑玄 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 孔颖达 疏:“衣之背缝及裳之背缝上下相当,如绳之正,故云‘负绳’,非谓实负绳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衣必荷规而承矩,负绳而準下。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2).指用墨绳打直线于木。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諫者圣。”
《分类字锦》:持绳(持绳)
孙逖授蒋冽等监察御史制方期远致必藉兼才宜膺刈楚之求俾叶持绳之寄
分类:台谏
《骈字类编》:鞭绳(鞭绳)
白玉蟾牧齐纪是牧也不劳鞭绳盖已驯熟矣
《漢語大詞典》:绳规(繩規)
犹法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斯亦能语之绳规,无形之监史矣。”
分類:法规
《漢語大詞典》:拘绳(抅繩)
两头有搭钩的绳子。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只有这一个放下他那抅绳匾担立在道旁,明明是个打柴的了。”
分類:两头绳子
《漢語大詞典》:绳木(繩木)
上古时代记事的工具。隋书·经籍志一:“书契已传,绳木弃而不用;史官既立,经籍於是兴焉。”参见“ 绳契 ”。
分類:记事工具
《漢語大詞典》:绳契(繩契)
谓结绳刻木以记事。 明 张居正 《敕修东岳庙碑文》:“惟 岱宗 之神,自绳契以来,秩在祝史,通乎上下,今天下郡国,皆有东岳庙。”
《骈字类编》:绳上(绳上)
后汉书礼仪志注见斗中下
分类:绳上
《國語辭典》:绳正(繩正)  拼音:shéng zhèng
纠正他人的过失。《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分類:纠正
《國語辭典》:绳子(繩子)  拼音:shéng zi
绳索。用两股以上纤维物所拧成的长条状物,可供捆绑。《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主人走进去拿出一个红布口袋,盛著几块土,红头绳子拴著。」《红楼梦》第五七回:「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也作「绳儿」。